高二政治上册月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 制卷人:陈 凡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就是相信( )
A.人的主观意念可以主宰客观物质世界 B.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D.人的认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3.一些地方发现的“狼孩”、“熊孩”,他们虽为人所生,却没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 )
A.他们的大脑发生了质变 B.他们的语言功能退化
C.他们没有感觉和心理活动 D.他们脱离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4.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元素的观点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古代唯心主义 D.科学的世界观
5.下列成语典故中,体现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是( )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一脉不和,周身不安(3)一失足成千古恨(4)窥一斑而见全豹
A.(1)(2)(3) B、(2)(3)(4) C、(2)(3) D、(1)(2)(4)
6.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自然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D.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最一般的问题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
A.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8.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其意义是( )
A. 有利于认清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有利于认清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区别
C.将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别开来 D.有利于人们区分新旧事物
9.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10.“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的说明了( )
A.世界的可知性 B.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D.人类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11.人们迄今为止,还不能地准确地预报地震,例如伊朗巴姆地震造成了几万人的伤亡。这说明(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有些自然规律尚未被人类认识 D.人们不能限制规律起破坏作用的范围
1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 )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D.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13.几千年来,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争论与斗争持续不断,甚至在科学十分发达的今天,两者的斗争仍未结束。无神论与有神论斗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邪教的斗争
14.下列说法中,与“存在即被感知”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子不语怪、力、乱、神
15.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在于( )
A.认为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
B.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C.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是把物质满足作为出发点的
16.有的人做事经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却相反,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
A.尊重和掌握规律程度不同 B.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
C.各人的机遇运气不同 D.各人拥有的物质条件不同
17.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工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18.已经通车的青藏铁路,对穿越可可西里、清水河地区等自然保护区路段,采取了绕道行进,设置野生动物活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9.现在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长江上游的航道宽了,上游的洪水被锁住了,机组已开始水力发电,巨大的电能送往华东地区。这一重大工程的兴建表明( )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C.人们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D.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定胜天
20.“有志者,事竟成”,这说明( )
A.办事情成功与否取决与人们的决心意志和干劲 B.勇于实践的重要性
C.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D.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21.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大发展,首要的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人们要转变观念,要大发展就必须先有观念的大更新。这段话强调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准备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一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昔日的北大荒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70亿公斤。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的“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一过程说明( )
A.人们改造自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B.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C.任何认识都无真理性可言 D.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23.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下面的分析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完全错误的,是听天由命的唯心主义思想
B.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C.肯定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对办事成败的决定作用
D.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
24.一般人只看到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高低涨落,却不懂得价值规律。这说明( )
A.规律是人们总结创造出来的 B.凭感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抽象思维
D.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5.南水北调工程在兴建过程中,利用了平行河道,新建了抽水站,同时花大力气整治了河水污染问题。这一工程建成后,将会缓解北方地区居民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状况。从哲学上讲,这一工程( )
A.利用了事物的固有联系 B.改变了事物的原有联系
C.建立了事物间新的联系 D.否定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26.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助于我们( )
A.将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分开来 B.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开来
C.正确认识矛盾双方的特点 D.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2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诡辩,是因为他( )
A. 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用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D.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否认了矛盾双方统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8.从1999年开始,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经过了4次无人飞天试验,于2003年10月15日第五次试验中,载人航天发射成功。11月7日,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次盛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一定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2)从哲学上说明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29.199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者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行政审批、政府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我们党前后通过的两个决定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为什么这么说?
(2)从哲学上说明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高二政治月考答卷(2006-10-22)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
|
|
|
|
|
|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
|
|
|
|
|
|
|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
|
|
|
|
三、简答题
28、
| (1)
(2) |
29、(1)
(2) | |
四、辨析
30、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
31、某贫困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当地政府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不顾国家关闭“五小工业”的三令五申,默许山民乱开乱挖,“小煤矿”、“小铜矿”、“小金矿”等屡禁不止,星罗棋布,矿藏损毁严重,有的还酿成了恶性的矿难事故。乱开采的结果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媒体爆光后,地方官员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是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的。 请从哲学上分析说明 (1)当地政府的所作所为为什么是错误的? (2)当地脱贫致富的路该怎么走?
| |
| 32、东部沿海某县,地少人多,能源资源紧缺,为了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本地的实际:滨江临海,靠近大都市,靠传统农业农民难以致富,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困难是农民缺少资金和技术,怕风险。于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广泛开拓海内外市场,落实订单,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花木种植、蔬菜生产和加工、手工刺绣和编织,同时大搞劳务输出,使农民成了致富的多面手。人民群众的小康水平大大提高。 某县县委县政府是怎样正确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 |
高二政治月考测试卷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A 2、B 3、D 4、A 5、C 6、D 7、B 8、C 9、B 10、A 11、C 12、D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C 20、C 21、 C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一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2、BD 23、BC 24、BCD 25、ABC 26、ABCD 27、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8.(1)“神舟”飞船从多次试验到发射成功,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2分)同时说明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体现在航天人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上以及载人航天精神上。(3分) (2)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通过人的实践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2分)载人航天精神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2分)
29.(1)说明认识总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2分)因为任何一个具体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复杂,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分深刻和全面。(3分) (2)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分。)
30.(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从这一点来说,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 (2)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否则,操之过急,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发展。(5分) (3)因此,上述观点是片面的,在实际工作中是有害的。(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1.(1)他们错在不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乱开乱挖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还错在割裂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看到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损害了长远的全局的利益,造成了国有矿产资源的流失,破坏了环境。(3分)他们歪曲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实际是全面的,发展的,但他们只看到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没有看到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和乱开采的严重后果。(3分)
(2)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按照国家政策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经济。(6分)
32.(1)他们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县情。既看到了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又看到了本地的区位优势,其中,地少人多、能源资源紧缺、农民观念保守是不利条件,而滨江临海,靠近大都市,出口方便是有利条件。(5分)
(2)他们在发展本地经济中不仅看到了主要矛盾而且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主要矛盾。这就是他们看到了调整经济结构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民的观念保守、农民缺少资金和技术,据此他们采取了向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广泛开拓海内外市场,落实订单等措施。(5分)
(3)他们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表现在他们能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的这些农副产品及劳务输出,都是从他们所处的具体地理条件出发的。(3分)
(4)他们能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表现在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劳务输出,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