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哲学部分精选
1.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说明
ABCD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必须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某地对于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此材料用于第2、3、4题)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BD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3.强调当干部要“洗手”,是因为 ACD
A.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B.干部是部门利益的代表者
C.吏治腐败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损害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行为准则
4.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ABC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C。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5.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
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
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
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认识是从感性上升理性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6.古希腊哲学家竞技底鲁认为,方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
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C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8、上题材料中得到的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既创造了经济
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体现了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
方向转化
C。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9、.从蒸汗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D
A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0.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诚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11、一“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B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l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握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一切进行创新。”回答13--14题
13、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B(哲学)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辩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14、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A(哲学)
① 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回答15---16题。
15、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B(哲学)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1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①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哲学)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