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综合测试(哲学上下册)

2014-5-11 0:26:12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综合测试(哲学上下册)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A.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B.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C. 物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3.在我国农历中,为计算方便安排了闰年,其中闰八月年曾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闰八月是灾年”的说法就流行起来。这种说法 

  A.从整体上把握了事物的联系

  B.承认了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C.没有在事物联系与发展中把握规律

  D.否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4.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到次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商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竟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5.江泽民指出,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下级,在基层,在群众中有说服力,才能把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做好。这段话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 整体的性能状态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

  D.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6.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对近期和长期的大气变化情况(如台风、洪灾等各种灾害)作出准确的预报,使我们能及早作出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这说明

  A.人类最终能认识一切事物

B.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C、科学的预报是人们正确改造世界的关键

   D.人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的破坏作用的范围和程度

 7.“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这一观点 

A. 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      

B.否认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C. 没有看到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据此回答8~9题。

8.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A.创造性思维                B.合理的科学想像

C.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D.科学理论为指导

9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C.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10.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体现了

A.在实践中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主观世界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11.“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艳。”这是古代对人的形象的赞美。从哲学角度看,它告诉人们办事情必须

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注意分寸,掌握尺度

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D.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1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告诉我们,看问题要

A.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分清主流与支流        D.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3.马克思说:“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工作,他们自己才能得到完善。”这表明

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条件

B.人们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工作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D.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14.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回答16—17题

16.材料中两个“坚持”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A.实践决定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推动作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强调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所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我国政府主张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提倡国际民主化和多样化。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C、世界的本质是多样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
  ①它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它正确的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④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正直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的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
  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
  C、人生的价值在于完善自我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1、克隆技术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2003年2月15日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因为肺部感染而被执行“安乐死”。科学家还不能够确定这是克隆过程的遗传疾病,还是纯属偶然。这说明
  A、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真理总是相对的、不可信的
  C、人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22、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出独具特色、长领风骚的中国兵法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3、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的统一的基础是
  A、科学理论的指导         B、社会实践
  C、获得理性的认识        D、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4.2003年12月10日杭州紧急出台了《今冬和2004年杭州市区有序用电方案》,《方案》根据杭州市区的电力负荷缺口,以10万千瓦依次递增,制定5套方案,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缺电情况时,启动相应级别用电方案。制定这一方案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D.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

据报道,由于干旱天气多年罕见,全国用电负荷攀升等原因,福建、浙江、山西、四川、贵州、上海、河北、广东等省市近段时期频亮缺电红灯,电荒再袭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据此回答25—26题

25.原本属于电力消费淡季的冬季出现电荒现象,说明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矛盾的双方会依据一定的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27.“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的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④外因没有内因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一场“非典”,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食消费观念,使人们对“吃喝”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对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重要性认识更深了。这表明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否定传统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

C.人的正确思想根源于科学的理念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来源于错误的实践

29.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这体现出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互为前提、互相决定

北京市文物局向社会公布了第三批119处四合院保护院落名单。至此,北京旧城区内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已经达到658处。据此回答30、31题。

30.四合院是前人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这表明

A.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无条件的普遍性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1.保护四合院是继承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部分和整体功能一致       B.部分和整体相互区别

C.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       D.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3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人民币币值稳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不断增强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这主要说明
  A.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B.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整体功能总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33、死海含盐分极高,水中鱼虾及岸边草木都不能生长,所以被称为死海。但近年来, 通过科学家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原来死海不死”。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4、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说:“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5、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 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A.没有认识到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B. 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6、“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这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B、 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C.要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D.只要抓住机遇,就能获得成功

我国成功研制出在全球运算速度名列前茅的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10万亿次曙光4000A.据此回答37--38题

37、李国杰院士说:“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单纯追求计算峰值速度,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应用的实际效益,在服务于具体应用的同时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顶天立地—“技术顶天、应用立地。”这表明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D.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

38,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曙光4000A投入应用后,其具备的网络使用技术和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B.高新技术产品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39、“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启示我们
  A。理想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4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春市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二、不定项选择

41、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C.有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D.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42.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类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于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也就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这说明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而变化 

  C.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凡是对自己有用的事物即有价值

  D.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必然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43.《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C. 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44.某地农村流行这样的说法: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道;销售经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45.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上述材料

A.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B.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

C.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开始在全市各中小学试行。据此回答46--48题。

46.修订已沿用21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C.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7.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新增“做事认真负责,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父母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生活不攀比”“妨碍他人要道歉”的内容。这表明

A.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内容

B.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48、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爱护环境”将成为新小学生守则中的一项重要要求,而对中学生提出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更高要求。这样的要求符合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9.在商品经济中,价格的涨跌会引起供求的变化,供求的变化又会使价格涨跌,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有价格与供求的相互作用。这表明 

  A.价格与供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C.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

50.“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符合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B.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51.“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这句古语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对立统一是普遍现象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2.笑话:甲乙两个吝啬鬼交了朋友。这天是甲的生日,乙拿了一个鸡蛋,去给甲祝寿,说:“老兄生日, 送上一只肥鸡, 只是嫩了点。” 甲没说什么,就收下了。不久,乙过生日,甲砍了几根新竹子,扛来给乙祝寿说:“贤弟寿辰, 送上十斤鲜笋,只是老了点。”两个吝啬鬼的做法之所以可笑,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   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违背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C.故意混淆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       D.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53“假如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就不会有这样精美。”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没有看到小偷和假钞存在的积极意义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Ⅱ卷

姓名---------------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39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答案

题号

48

49

50

51

52

53

答案

三、     简答题(11分)

54、几个同学观察蚂蚁时发现,蚂蚁在墙壁上爬行,爬到一大半时跌落下来。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反复数次,仍坚持不懈。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着,百折不回。我们遭遇到一点挫折,就能气馁,退缩吗?”乙却说:“可悲的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我们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有同学问老师: “两个人的见解迥异,他们哪一个对呢?”老师说:“两个人都对.”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甲、乙两人见解迥异,为什么老师认为两人的观点都对?
  (2)甲、乙和老师的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55、“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政绩的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

 辨题:作为党的干部,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11分)

 

参考答案

1---5 BDDCB    6---10 DDCAC    11---15 BDCDC   16—20 BADAD

21---25 CBBAA  26—30 DCABA   31---35 DBBCB   36—40 ADCAB

41、BD   42、ABD    43、BC    44、BCD    45、ABCD

46、CD   47、ABD    48、AD    49、ABCD    50、BCD

51、ACD   52、ABC    53、BCD

54、(1)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分)由于客观事物(或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或人的认以受其立场、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都可能是正确的。 (3分)
(如学生分别用哲学观点说明甲、乙观点正确的理由可给3分)
(2)①事物的发展是的进性和曲折性的统——(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 分)。甲的观点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帆风顺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或遇到挫折时不气馁,应坚定信念,战胜困难)。 (2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 (或矛盾具有特殊性) (2分)。乙的观点启示我们,办事情既要从实际出发, (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认真研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 (2分)
③矛盾是对立统——,矛盾具有普遍性。 (2分)老师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2分)
(如用其他哲学观点分析,只要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

55、(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和可靠标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作为党的干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5分)

(2)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只是人生价值的贡献部分,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4分)

(3)题目观点强调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正确的,但认为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是不正确的。对人生价值要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2分)

56.(1)主线:改革和发展(4分)

  (2)选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不论是社会实践还是人的认识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变化;三中全会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三中会全主题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每要点3分,共12分)

  选用联系观点分析参考角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主题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主要是拨乱反正、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小康社会等);主题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主题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