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月检测(一)

2014-5-11 0:26:12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月检测(一)

试题    命题人 吴岳方

                    审阅人 高二备课组

说明:全卷分Ⅰ卷、Ⅱ卷,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

一、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6分)

1.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

A都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B形式上都是主观的,内容上都是客观的

C都属于理性认识           D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正确的

2.事物的本质不能离开现象,但事物的现象可以离开本质,这种说法:

A承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B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C承认了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D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C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4.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是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善于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C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5.近年来,日本朝野某些人士,否认历史事实,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1999年5月,又公映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肆意美化和吹捧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把当年的侵略战争描述成“自卫战争”,这表明

 A、认识不一定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B、错误的认识纯属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C、历史是由意识决定的      D、错误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

6.读漫画弯与直:

  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C. 认识受具体的时空的限制 

D.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7.1999年12月1日,由美、英、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 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继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理论之后,人类在认识世界方面的重大发现。这说明: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B.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一切事物的奥秘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8.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这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从哲学上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同

9.一个基因对应一种疾病,如果能够克隆出这种基因,就等于拿到了治病的良方。这表明:

 A.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达到认识目的前提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有一个现象就有一个本质         D.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10.下列过程属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对国内形势的认识过程

B、制定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的过程

C、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

D、完成“九五”计划和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过程

11.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段话告诉我们

A. 个人利益包含在集体利益之中,离开了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

B. 离开了个人利益,也没有集体利益

C. 个人的自由是相对的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始终是统一的

12.今天,在改革全面深化的情况下,部分原有的既得利益者要失去既得利益,必然反对某些改革,而多数人在这场改革下获得实惠,衷心拥护改革的深入发展。这说明

  A.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同

  B.由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C.由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D.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13.作为原党的高级干部的成克杰,尽管在基层工作了很长时间,但随着其职务的升迁,热衷于为自己谋私利,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蜕变为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这一事例说  明:(  )

 A.自私作为人的本性,条件具备就会表现出来 B.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C.职位的高低影响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D.人生观对个人的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14.江泽民指出:“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15.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C.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D.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16.近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北五省区形成了把分散的局部优势变为迭加的综合优势的共识,拆掉篱笆墙,共创大市场。一些垮省区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省际间的协作明显加强,创造出省区之间互补的整体利益。这说明了(    )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集体主义有利于调节市场经济产生的矛盾,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C.集体主义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产生的

D.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本位主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7、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哲学上讲,这表明( )

A、科学实验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

B、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已不起决定作用了

C、科学技术就是巨大的社会财富

D、意识的反作用有时回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18、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有( )

①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19、2003年初,全国各地都先后上映了张艺谋的大型动作影片《英雄》,各地影院出现了空前的火暴场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在影院城发挥的淋漓尽致,产生了电视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震撼效果。这个事例表明(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生产实践是各项社会实践的基础

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D、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20.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想干就干。

B. 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办事能否取得成功没有必然因果联系

C.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1、人们 首先必须吃、喝、穿、住,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2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这是因为

A、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C、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4、“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下列观点

A、实践第一   B、认识反作用与实践

C、实践行动与纲领无关  D、实践行动是主要的,纲领是无关紧要的

二、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5.“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的哲学寓意是: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本质总是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C.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D.事物的现象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是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6.属于综合的方法有

A.深入实际,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B.研究植物,分别研究其根、茎、叶、花、果各自的结构、形态、功能等        C.对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鉴别和筛选

D.把一个同学的德、智、体各方面表现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正确评价这个学生

27.对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无论怎样也无法使其产生颜色的概念。这说明:

A.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感觉器官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28.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一论断:

A.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科学理论也应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

C.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D.在认识论中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

29.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0、2003年我国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在安全生产问题上,一些企业为了眼前局部利益,长期忽安全生产,有关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不严格执法,甚至隐瞒事实真相。这些企业和部门的行为反映了(  )

A、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消极作用

B、拜金主义和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

C、违背了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倾向

31、《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01年10月19日颁发,141件过时的行政法规予以废止,80件宣布失效。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表明(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而发展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辨证过程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无正确和错误之分

32、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海曼在形容非典型肺炎病毒基因的破译速度时这样说道,因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科研人员仅用十几天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病毒基因图谱,并开发出检测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科技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3、“假若人人都要从钻木取火中获得火的知识,人类知识就会陷入洪荒之洲。”这段话的哲学含义是:()

A、知识若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B、每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故要学习间接经验

C、间接经验经过了实践的验证

D、直接经验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是理性认识

三、简答题:

3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你认为应怎样实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3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黄毅2003年5月15日晚在安徽省芦岭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如果芦岭煤矿把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次事故本身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带来了大量的事故隐患。

  运用人生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四、辨析题:

36、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

  辩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和理解十六精神的实质,这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7、读有字的书,不如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

五、分析说明题

38、某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面对企业所处的物价下降、经济效益下降的困境,教育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求全体职工要把“压力”转化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动力;企业根据本企业所生产产品在城市已经相对饱和的市场状况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为农民服务”的口号,并采取了培训员工以提高素质、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企业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致力开拓农村市场,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分)

39、材料一:列宁说:“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鲁迅说:“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别对上述两段材料加以分析。

高二 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5分)

一、单项选择题(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C

A

D

C

A

D

A

D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D

B

A

D

B

C

B

D

B

A

二、不定项选择题( 27 分)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ACD

D

AD

ABD

BD

ABCD

ABC

BD

AB

 

三、简答题:

34 、答:( 1 )实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4 分)

( 2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艰苦的,反复的探索过程,因此认识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要深化、扩展和推移。( 3 分)

( 3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分)

35 、答:( 1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引向歧途,阻碍社会的发展。材料中的芦岭煤矿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无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无视矿工的生命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其行为是小团体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极端的狭隘的个人主义。( 5 分)

(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顾全大局,反对只看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 4 分)

四、辨析题:

36 、答:( 1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分)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和理解十六大精神的实质。( 1 分)

( 2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2 分)学习十六大精神就是为了用十六大精神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把它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分)

( 3 )因此题中的观点认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和理解其实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由此认为它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混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错误的。( 3 分)

37 、答:( 1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既能直接获得新的知识,又能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知识,这是正确的。( 4 分)

( 2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自实践去获取知识,“读有字的书”,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能尽快掌握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 4 分)

( 3 )我们既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要把“读有字的书”和“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3 分)

 

 

 

五、分析说明题

38 、 答: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3分) 材料中企业采取的培训员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等一系列措施说明企业遵循了价值规律。 ( 2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必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 3分) 材料中企业面对目前的形势,正确地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又有挑战,以及对所生产产品的市场状况的分析说明了企业能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关系,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 2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处理好与主观因素的关系,要积累正确的主观的因素,克服错误的主观因素。 ( 3分) 材料中企业要求职工正确认识目前形势、培训员工以提高员工素质、提出了 “为农民服务”的口号,是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 ( 2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企业根据自己对目前状况的认识和分析,采取了系列的措施,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 2分)

 

39 、

答:( 1 )实践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 分)

( 2 )列宁指出脱离实践的认识是没有价值的,鲁迅认为,即使天才,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这些观点坚持了认识论中实践是第一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 2 分)

( 3 )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理论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变化发展的实际做出正确反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是决定作用。( 5 分)

( 4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