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5-11 0:26:12下载本试卷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lOO)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关于哲学的起源问题,曾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据此回答l一3题。

  1.当你听说放鞭炮可以驱邪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惊讶?只要你惊讶,你就会产生联想.你也许会问:鞭炮是什么?是怎样生产制造的?其原料是什么? “邪”,是什么? “邪”,是哪里来的? “邪”,被鞭炮驱走后,又到哪里去了?到外国去了吗?还是到月球去了?如果第二天“邪”又回来了,要不要再放鞭炮? “邪”到底是什么,多长、多高、多宽、多重……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说: “惊讶,这是哲学家尤其具备的一种情绪。”这一材料说明(   )

  A.哲学是惊讶等情感因素的集合

  B.哲学就是惊讶、恐怖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

  C.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

  D.哲学产生于有闲人对一些无聊问题的思考

  2.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  “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 “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什么叫思考?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明(  )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3.上述两段材料进一步说明(  )

  A.哲学思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B.哲学产生于惊讶,但只有追问和思考才能真正产生哲学

  C.普通人也会进行自觉的哲学思考和追问

  D.只有大哲学家的童年一般才表现出刨根问底的天赋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处?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据此回答4~5题。

  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爱智慧是人的自然倾向,哲学应该追求头等智慧。经过哲学思考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这就是说,苏格拉底主张(  )

  A.人们不应该有物质的享受

  B.人天生就喜欢理性思考

  C.哲学能够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问题

  D.哲学能够使人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5.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  “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  “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  )

  A.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

  B.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C.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

  D.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

  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9.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

  D.世界观就是哲学

  10.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1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

  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  )问题展开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C.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肉体和灵魂的关系

  12.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

  得不出普遍必然规律;现实中我们相信因果关系,比如火使人温暖,水使人清醒.

  是因为不这样就要吃苦头;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

  然因果关系。他写道:  “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由习惯来的:信念

  与其说是我们天性中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的行为比较恰当。”这一

  观点表明了休谟主张(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13.中国先秦思想家苟子认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  )

  A.神秘主义   B.主观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14.王阳明是明朝思想家。主张“心外无物”。有朋友质问他:  “你说无心外

  之物;这岩间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道: “你未看

  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

  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反驳形象地说明了他的观点是典型的(  )

  A.辩证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5.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一次.别人问

  他:  “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

  克莱先生哑口无言。这个小故事表明(  )

  A.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依赖于人们能否感知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D.人的意识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16.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贝克莱的回答是典型的(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二元论的唯心主义

  17.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

  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

  B.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C.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

  D.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18.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  )

  A.哲学超越时代  B.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

  C.时代依赖于哲学D.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19.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就是说(   )

  A.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  D.中世纪经院哲学

  2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中体西用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23.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通的人类爱的信仰,总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这说明(  )

  A.唯心主义者都是伪君子

  B.唯物主义者都贪图享受

  C.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无限放大是一种庸人的做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时才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据此回答24~25题。

  24.这一过程的集中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2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A.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B.是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斗争中不断进行科学的哲学总结而逐步实现的

  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D.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

  2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有人认为.哲学不是站在生活之外的形而上学式的沉思,而是对于生活中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哲学问题,因而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而哲学家不过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被分派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手”而已。哲学本来就在生活之中,哲学思考本身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举出自己或身边的事例,简要说明哲学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9.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3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其方法论不适合今天中国的实际。

  五、论述题(10分)

  32.材料一:我国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自称“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材料二: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第一个物理模型的板田昌一先生曾指出,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见解“确实鼓励了我,使我敢于同把基本粒子当作物质的原始的观点相抗衡”。他同时认为,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  “对于科学研究也必然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三:英国生物学家霍尔敦,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他说:  “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这些原则就是以与牲畜选择相联系的大量零散材料联结为基础的……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指出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恩格斯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2)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说明我们从中应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部分爹考答案及分新

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1.解析:哲学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但是在此之前,它已经以神话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上去玄奥莫测的哲学问题,常常存在于儿童的脑海里。但是儿童的惊讶或者疑惑本身并不能代表哲学本身,哲学最主要的是思维,惊讶只是哲学的起点和思考的因子,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答案:C

  2.解析:大哲学家的童年在哲学上早熟并不具有典型意义,并不能说明普通儿童身上也存在着哲学的萌芽。惊讶人人都有,但是哲学的追思并不是人人都有。

  答案:D

  3.解析:同上   答案:D

  4.解析:西方哲学认为哲学就是爱智慧,即追求智慧。哲学的西文原意是philosophy, “philo”是“爱”, “sophy”是“智慧”。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philosophOS)这个词,这个词的古希腊词义就是“爱智慧”。古希腊人从“爱智慧”来理解哲学及其事业,他们很执著地认为哲学应该在某种方式上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智慧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的解答。

  答案:D

  5.解析:真正的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它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总之,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答案:C

  6.解析:从语义可以看出,哲学作为一种思维科学与方法论,对具体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案:D

  7.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B

  8.解析: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答案:D

  9.解析:人们对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看法就是世界观,一个人只要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就会有世界观,因此,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才是哲学。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答案:A

  10.解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抽象),具体科学不是哲学的一部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这个世界的最一般的共性。

  答案:D   ‘

  11.解析: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A

  12.解析: “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规律;”  “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因果关系。”从这些语言文字可以看出,休谟不认为有所谓的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规律,或者,至少它是不确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可知论,它不仅会滑向唯心主义,而且也否定了现代科学的必要性和成就性。

  答案:B

  13.解析:从语义看,荀子认为,天地的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而不是神灵造化的结果。

  答案:C

  14.解析:王阳明把一切东西的存在都以“心”为转移,把“心”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B

  15.解析:别人的反驳生动说明,贝克莱的感觉学说是不彻底的,至少他自己心虚,不敢以身捍卫真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不管你是否感觉到。

  答案:C

  16.解析:贝克莱把人的主观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是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A

  17.解析: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回答。因而是对世界的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但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胡说,而是根源于人的认识过程本身的矛盾。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唯心主义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不能把唯心主义“一棍子打死”。

  答案:B

  18.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D

  19.解析:材料是讲思想的革命对欧洲社会变革,特别是资本主义兴起的积极意义。

  答案:A

  20.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B

  21.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C

  22.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CD

  23.解析:恩格斯的话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唯物还是唯心,都是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而言,不能无限扩大化。因为,真理再往前迈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答案:CD

  24.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ABC

  25.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历程充分证明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掌握以上要点,不难发现四个备选答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阐述和理解。

  答案:ABCD

  26.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BC

  27.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ABC

  28.解析:抓住一个核心“哲学要生活化”,哲学对生活有指导意义。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哲学才是可信的,也是可爱的  举例略。

  答案:分析哲学对生活的意义,抓住几个要点: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总之,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29.略

  30.解析:回答辨析题,关键是把握“中心”和“辨点”。该题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科学的科学”。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的科学”就会把它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并强加在科学之上,用抽象的哲学原则取代各门科学的特殊规律,用主观联系代替现实联系,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1.解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发展性的理解。

  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但它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对今天中国的各项事业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任何削弱或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今天的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人生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点提示:

  答案:(1)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任重而道远。青年学生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把自己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就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使自己的人生更美好、更精彩。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2003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据此回答l。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

  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3.2004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B.规律具有客观性

  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旧事物终究是要灭亡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5.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

  6.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说(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7.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讲,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人类只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人无法控制天气,这是因为(  )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自然界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

  8.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物体这个说法,在物理学上也有物质一说,它们与哲学上的物质一词的关系是(  )

  A.必然与偶然   B.绝对与相对

  C.个性与共性D.部分与整体

  人类社会产生之后,人类所到之处都有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回答9~10题。

  9.虽然“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是人类改造自然物的活动必须以(  )

  A.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B.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为基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基础

  D.人类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为基础

  10.人类的活动已使整个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自己的意识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1~12题。

  1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12.“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3.中国古代哲学家苟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5.月食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的影子遮掩月球时产生的一种奇特天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预告,5月5日凌晨将发生月全食。科学家准确预告月全食的发生.表明了(  )

  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6.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C.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17.“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从哲学角度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共同点是(  )

  A.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B.否认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

  C.违背党的宗旨和原则

  D.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

  18.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人们的认识是先看现象后看本质的过程

  C.人们的认识是模仿与创造的统一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9.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歌唱八大员》,鼓励人们从事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当初鼓励人们从事服务业,现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种提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是一种相对真理

  B.都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

  C.都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D.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来的

  20.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像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

  A.都来自于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C.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都取决于人的大脑

  2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才能对物质发生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对世界的本质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泰勒斯说,  “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德谟克利特认为. "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他们的看法都属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他们的看法在根本方向上是唯物主义的

  C.他们的观点没有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

  D.他们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2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劳动和社会交往

  2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这表明(  )

  A.自然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B。人口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是客观物质的

  D.社会的进步发展完全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制约

  25.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和人手

  B.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C.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D.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26.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7.对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  “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  )

  A.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

  B.追求终极的真理是人生乐事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浙江山区和革命老区等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通过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加以说明。

  29.中国科协公布的我国第五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 “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中学生世界观还未完全固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受各类迷信思想的迷惑,这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结合材料及有关知识回答,谈谈青年人为什么必须坚决同迷信思想作斗争?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材料:比尔·盖茨在1996年写了一本名为《未来之路》The Rood Ahead的书,预言了未来几年的科技带给人类的奇迹影响,包括:音乐不仅能够保存在CD和磁带介质,也能够以数字格式传播;互联网驱使人类劳动力的转移;改变消费者购物方式的网上购物迅速兴起,等等,这些预言都已经被今天的现实生活验证了。

  辨题: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1.材料: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程度差异,没有本质区别。

  辨题:实践是人类对环境的被动适应。

  五、论述题(10分)

  32.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定政府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

  (1)这一规定确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根据(1)的结论说明为什么要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1.解析: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随着科学的发展,认识工具和手段的进步,世界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科学每前进一步,唯心主义的神创论就失去一片领空。  答案:A

  2.解析:没有现代化的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臆测的水平,所以实践推动了认识的进步。  答案:B

  3.解析: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充分说明,只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就能够做到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这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  答案:C

  4.解析:反物质的发现和被证实进一步揭露了神创论的荒谬性。世界是物质的,并不神秘。  答案:D

  5.解析:反物质从预言到观测,再到进一步研究证实,说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B

  6.简单理解。  答案:A

  7.解析:自然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要尊重自然,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面前消极无为,相反,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

  答案:B

  8.哲学是对具体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答案:C

  9.解析: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但是自然并不是主观的世界,它仍然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仍然要以其客观性为基本前提。  答案:B

  10.解析: “人化的自然”是人认识和改造的结果,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答案:D

  11.解析:运动是指世界的延续和空间的扩展。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答案:C

  12.解析: “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则把真理往前推进一步,变成了谬误,因为它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只看到一个方面,是形而上学。  答案:B

  13.解析: “天行有常”,表明天地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

  答案:D

  14.课本识记性的基本知识。  答案:D

  15.课本简单理解的基本知识。

  答案:A

  16.课本简单理解的基本知识。

  答案:A

  17.课本简单理解的基本知识。

  答案:A

  18.解析:对杀虫农药DDT的使用,反映了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说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答案:A

  19.解析:一个观念和口号还谈不上是真理,只是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生活现实,符合当时的国情,具有当时的合理性。

  答案:D

  20.基础知识。

  答案:A

  21.解析: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是指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则是讲意识的起源, “意识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才能对物质发生作用”是讲意识如何起作用。只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才揭示了意识的本质。

  答案:D

  22.解析: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规定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在大方向上是对的,但他们限于科学的原因,不可能揭示出物质的一般共性,也不可能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他们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始的经验、附会的层次。

  答案:BC

  23.解析: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而不是别的什么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是劳动使古猿转变为人,劳动对原始人类的进一步改造,乃至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这种“改造”亦属创造人本身的范畴。由于劳动,引起了手和脚的分化,使得人直立起来,直立解放了肺部和喉头,古猿的发音器官逐渐得到改造,有可能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这就产生了语言。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劳动和语言又给人类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脑髓的发达以强有力的推动。随着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着这些效益的自然规律的理解。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就这样在劳动中产生了。

  答案:ACD

  24.解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但是人类社会本身也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

  答案:ABC

  25.解析:结合23题的解释。

  答案:ABCD

  26.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对人们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和控制作用。

  答案:ACD

  27.解析:材料是以对比说明追求和探索真理的意义。

  答案:ABC

  28.解析: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结合材料展开说明即可。

  答案:(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只有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29.解析:迷信思想属于错误的思想意识,抓住意识的能动作用展开说明即可。

  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鬼神迷信、伪科学、新有神论和邪教,都是别有用心地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都是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反科学的和消极的,青年人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决与它们作斗争。

  30.解析:辩证地分析“想”(意识)和“做”(物质)。

  答案:(1)以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料。认识落后于实际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盖茨的预言充分说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但是,想和做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即使想到了也做不到。

  31.解析:考查实践的特征。

  答案:(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世界是客观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确实要去不断地适应环境。

  (2)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创造出新的物质和新的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烙印  (3)杜威的观点混淆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错误的。

  32.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要点提示: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不能凭主观臆造.任意夸大或缩小。

  (2)虚报隐瞒统计数字现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制止和纠正。

 


期中综台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一般而言,哲学家这一群体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映向来较迟钝.这种迟钝里面其实包含着哲学学科应有的沉静与从容。因此,大可不必抱怨哲学家们对现实问题“失语”。比如,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个过着刻板生活的哲学家,每天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间,人们甚至可以按照他的作息时间来对钟表。他一辈子独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书斋哲学家,过着宁静的生活,却对他的时代、乃至他以后的时代发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起源于沉思

  B.纯粹理论哲学没有必要关注现实问题

  C.哲学以特有的智慧关注生活、点缀人生

  D.哲学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2.许多哲学家在儿时就开始思考哲学问题。据说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父亲指着天教他说“天也”,朱熹反问父亲:  “天上有何物?”他父亲觉得十分惊讶。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父亲没有回答,陆九渊为了想通这个问题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罗素11岁时学习欧氏几何,问他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他的哥哥回答:  “要是你不接受这些公理,那我们就讲不下去了。”罗素长大以后,研究了无数的哲学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应该说这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关。这些故事生动地说明(  )

  A.哲学是远离普罗大众的

  B.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C.哲学是纯粹的思维科学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3.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据此回答5~6题。

  5.这段话说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用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B.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提高自己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是因为(  )

  A.人类智慧的结晶

  B.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D.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8.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9.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B.认识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0.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C.体现了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思维方法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11.我国的凤凰自行车厂,根据亚非拉各地的特点,研发出因地制宜的适销对路产品。如在非洲市场,当地主要用自行车承担运输任务,  “凤凰’’据此将承重能力从原先100公斤增至150公斤,可在山地中疾驶;在东南亚,当地人爱追求时尚, “凤凰”将自行车装上了车载收音机和艳丽的转向灯。仅2004年第一季度,62万辆沪产“凤凰”已飞往国外。凤凰自行车之所以获得了成功,从哲学角度看.关键是在生产经营中(   )

  A.坚持了正确思想的指导

  B.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C.把握住了市场的运动变化

  D.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2.2004年末,印尼爆发里氏8.9级的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有专家认为,人类活动,诸如在沿海地带建造度假胜地,破坏自然保护设施等,是这次印度洋海啸灾难空前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一切天灾皆是人祸引发的自然灾害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C.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服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D.自然界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往往是冲突的

  13.“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f   )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14.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1个大中城市的近半数餐馆经营野生动物,有46.2%的城市居民吃过野生动物,有2.7%的人经常吃野生动物。这说明(  )

  A.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结果起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D.人的活动受思想意识支配

  15.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也指出:  “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  )

  A.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的

  B.人们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16.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违者罚马一匹”时,古楼兰已病人膏肓,无回天之力了。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无条件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受人的意志影响

  17.最近我国科学家从距今4000年到5000年的古代上海人骨骼中提取出线粒体DNA,这标志着中国以形态测量为主的体质人类学进入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阶段。这说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科学理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预见未来

  C.人们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认识不断向前推移

  D.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据此回答19~20题。

  19。人们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这说明(  )

  A.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20.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

  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1.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7月26日10时39分(北京时间22时3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正常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这说明

  A.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

  C.科学探索是哲学思想的来源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批判旧社会,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C.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人类社会

  D.动员和掌握群众,把思想转化为物质力量

  23.德国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减少老鼠体内脂肪含量,从而起到防止肥胖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饮绿茶减肥。这表明(  )

  A.自然物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否利用自然物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密切相关

  C.人只能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有意识地利用它

  D.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

  24.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说明(  )

  A.艺术作品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B.艺术作品的意境是体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艺术作品的意境是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D.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25.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A.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认识要深化、扩展和推移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6.《坛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一僧日:风动,慧能日:仁者心动。”仁者心动的观点(  )

  A.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B.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天然关系

  C.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D.符合唯物辩证法

  27.某村部分农民按照乡政府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日本白萝卜,虽喜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效益不佳,乡政府除不收萝卜种子款外,还按每人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乡政府为此贴补了七万元。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乡政府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瞎指挥的错误

  C.乡政府不应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

  D.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做好工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简答题: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拦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  “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 “不去过河,怎知深浅!”

  (1)试用哲学道理简要评析甲、乙两人的观点。

  (2)假设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29.十六大通过了新的党章,这次对党章的修改,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指导思想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关于党的性质,新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六大对党章的修改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观点?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31.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论述题(10分)

  3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期中综合检测试卷

   1.解析:哲学就是爱智慧,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家的生活习惯可能形形色色,但是并不说明他的哲学就是脱离生活的,相反,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并以特优的智慧折服人类,改造世界

  答案:C

  2.解析:哲学始于惊讶,大哲学家的儿童时期也有哲学问题,但是光有惊讶还远远不是哲学,只有经过抽象思考,才能形成世界观,只有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才能形成哲学,因此,反思性成了哲学的重要特征。哲学不是阳春白雪,真正的哲学不是脱离大众的。哲学强调反思,但哲学不仅仅是思维科学,更不意味着质疑现存的一切。

  答案:B

  3.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D

  4.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D

  5.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经院哲学,它不仅在于努力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答案:B

  6.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C

  7.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C

  8.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它之所以具有产生意识的功能,不仅在于人脑是高度发展、高度进化了的物质存在形式,它具有最为复杂和极其精密的结构;而且还在于人脑具有动物大脑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和人对外界实物的刺激都会本能地作出反应,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从遗传得来的第一信号系统。但动物不能对语言、文字这样的信息产生作用,而人却能接受语言文字的刺激并对之作出反应。这就是因为人有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则没有。人脑这种特殊构造才使得它成为产生意识的器官。人脑是意识得以形成的物质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也就没有意识。  答案:C

  9.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的就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对话是由梁惠王的“疑惑”而引起的。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的治理,已十分“尽心”, 梁惠王是有野心的,他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措施,是渴望能借此增加兵员,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实施其问鼎天下的政治目的。孟子深谙其人,一下子就点中梁惠王的要害之处,揭露出他所谓的“移民移粟”的虚假性。孟子在阐述“使民养生葬死无憾”的具体措施时,提出了三个要点。如果说,第一个要点“不违农时”是对人本身的关注的话,是希望统治者,不要因满足一己之欲念,就不管是否播种的清明、谷雨,是否收割的立秋、处暑,一律肆意地滥用民力。那么第二、三点“数罟不人污池”、“斧斤以时人山林”,则是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了,任性的乱捕乱猎,随意的滥砍滥伐,都将直接地影响人的“生”和“死”的质量。孟子的这番谈话是充满人文意识的谈话。

  答案:D

  10.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李载仁不是这样的君子,只是个小人。

  答案:A

  11.解析:凤凰自行车厂,根据亚非拉各地的特点,研发出因地制宜的适销对路产品。这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的表现。

  答案:D

  12.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13.解析:反物质也好,暗物质也好, “第六态”物质也好,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越来越得到科学的证实。

  答案:D

  14.解析:行动后面都有其思想动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但不能以此就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或者行动。

  答案:D

  15.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A

  16.解析:古楼兰神秘地消失,是由于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这是“天怒”,也是“天谴”。

  答案:A

  17.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C

  18.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B

  19.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C

  20.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D

  21.解析:“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说明人类的实践是有目的的。

  答案:B

  22.解析:书本的简单理解和识记性知识。

  答案:ABCD

  23.解析:材料只是讲道“人们可以通过饮绿茶减肥”,并没有涉及“改造自然物”。

  答案:BC

  24.解析:  “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充分说明意境作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答案:ABCD

  25.解析: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AD

  26.解析: “仁者心动”是理解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案例。  .

  答案:BC

  27.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ABD

  28.答案:(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促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②涉水过河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对河的深浅状况的认识。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乙认为“不去过河,怎知深浅!”是正确的,但也鲁莽从事。③科学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果在知深浅的正确认识指导之下过河则万无一失了,但甲把这一方面绝对化,认为没有这种认识的指导就不能过河,也是错误的。

  (2)略

  29.答案:(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30.解析: “有用就是真理”,这是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标准。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力求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说“真理是有用的”,是正确的。

  (2)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是错误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不以人的主观为转移,主观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这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1.答案:(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因此,坚持“j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民群众及其社会实践。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l=个代表”重要思想违背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观点,因而是不科学的。

  32.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发生于四川省资阳市等地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一猪链球菌感染,导致30多人死亡。据此回答l~4题。

  1.调查表明,引起这次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或者吃过病死猪肉导致血液感染。农民也知道吃死猪肉的危险,也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是,正如当地一位官员对记者感叹:  “农民收入太低,有病不愿看.小病硬是拖成了大病。”一场疫情折射了农村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哲学上看(  )

  A.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导致疫情的爆发

  B.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C。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

  D.割裂事物的联系会使人们只看现象,忽视本质

  2.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迅速变种和传播。这说明(  )

  A.人定胜天

  B.人类永远不可能认识世界

  C.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都是复杂的

  D.猪链球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医学科学工作者针对新疫情的进展加紧研制和试验新疫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必须学会到(  )中去认识事物、改造事物

  A.事物之间的联系  B.事物的规律性

  C.事物的内部   D.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

  4.产生了新的疾病,人们就要寻求新的医治方法。人与疾病之间的斗争表明(  )

  A.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

  B.人是自然的奴隶

  C.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是有限的

  D.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事实

  5.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的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联系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6.“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说明(   )

  A.局部的性质和意义是以整体的存在为前提的

  B.事物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

  C.整体和部分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

  D.既要统领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7.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屡屡打败仗,可是,  “垓下一战”大胜,这一次胜利就导致楚霸王自刎乌江。从哲学角度看, “垓下一战”证明了(  )

  A.整体决定部分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C.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D.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

  8.“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和尚挑水”的故事中包括的哲学观点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加强思想工作

  B.人多,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C.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

  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9.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把握大局,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开拓前进”。之所以要“把握大局”,从哲学上看,是由于(  )

  A.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证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组成整体

  D.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10.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总投资超过百亿元,这座桥的建设会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近百亿元的扩张效果,并能够带动上海、宁波、嘉兴等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

  1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运动变化着的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2005年7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点39分(北京时间22点39分),经过43小时的倒计时,满载7名太空勇士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全世界瞩目下腾空而起,10多分钟后,飞机主体顺利进入地球上空轨道。  “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并没有阻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这一事件的哲学意义是(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的发展是漫长的、不可预期的

  C.违背规律必然遭受失败的惩罚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1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有两种状态,它们是(  )

  A.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  B.静止和运动

  C.量变和质变   D.变化和发展

  15.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就要求我们(   )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坚持适度原则  D.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A.无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B.事物之问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无法改变

  24.在下列选项中,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内部

  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在统一关系

  25.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棒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6.人类在征服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广泛使用了抗生素,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结核、伤寒等,不再是不治之症。后来人们发现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长期服用还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病菌,一些新型疾病有可能出现并危及人类。这就要求我们(  )

  A.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B.不要主观地、孤立地看问题

  C.要正确、适度使用药物,趋利避害

  D.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2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

  A.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D.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造福于子孙后代。

  请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意义。

  29.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等都要坚持“五个统筹”。

  试述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材料: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20世纪70年代初.他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70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辨题:创新就必须否定传统。  、3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五、论述题(10分)

  32.珠江三角洲以仅占全省人口的1/3、土地面积的1/4,创造了全省3/4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全省近2/3的财政收入,拥有全省3/4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率先进入了小康,实现了宽裕小康。但东西两翼和山区仍处在温饱阶段,有的甚至尚未摆脱贫困,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比较悬殊。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如任其发展下去,山区和两翼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严重阻碍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同时,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T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人快速增长期。

  (1)广东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

  (2)如果你是广东的学生,请你为广东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的协调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1.解析:联系不是主观的,臆造的。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才能科学地揭示人猪链球感染的原因。科学调查或研究就是寻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答案:B

  2.解析: “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迅速变种和传播。”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多样的。

  答案:C

  3.解析:病菌的迅速传播和变种说明必须在变化中把握事物的规律。

  答案:D

  4.解析:问题的产生总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人与疾病之间的斗争表明客观事物在变化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也在发展。

  答案:A

  5.解析: “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的途径,”说明了人们可以构建新的具体联系方式。

  答案:D

  6.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A

  7,解析:一战定胜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答案:B

  8·解析:要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是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

  答案:C

  9.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B

  10·解析: “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近百亿元的扩张效果,并能够带动上海、宁波、嘉兴等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充分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C

  11.解析:书本识记性知识。

  答案:C

  12.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B

  13·解析: “‘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并没有阻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14.解析:书本识记性知识。

  答案:C

  15.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16·解析: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仅仅采取行动是不够的。  答案:A

  17·解析: “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说明对立双方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A

  18.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B

  19.解析: “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说明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答案:A

  20.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21.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A

  22·解析: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挖药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割裂联系就要受到惩罚。

  答案:ACD

  23.解析:简单理解,但注意,人们是可以改变联系的。

  答案:ABC

  24.解析:书本知识的简单理解。

  答案:AB

  25.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D

  26.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ABCD

  27.解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ABC

  28.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2)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重负,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三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29.答案:(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的,只有把城乡、经济社会、不同地区、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作为一个整体,兼顾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2)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逐渐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诸如城乡矛盾,区域矛盾,经济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矛盾等。我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时,不能只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另外一个方面,必须把这两个方面协调统一起来,否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就可能出现严重失衡的局面。

  30.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突破成规陈说,才有可能事业成功。

  (2)批判和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但这种突破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对旧的传统的“扬弃”。

  (3)盲目否定一切的观点是一种虚无主义,不仅不能创新,还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1.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32.答案:(1)①广东是由珠l-角、粤东、粤西以及韶关清远等山区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地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整体的性能状态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广东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各地区的发展也对全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山区和两翼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严重阻碍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珠三角经济发达,东西两翼以及山区也有各自的优势,大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优化地区结构,促进广东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全省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措施有利于广东的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2)略

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社会的现象丰富多彩,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大基本方面。这两大基本方面是指(  )

  A.社会存在和思想意识  B.物质和精神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在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社会意识(  )

  A.艺术、道德、人口的多少、风俗习惯、社会风气

  B.人们的文化水平、道德思想、宗教、科学实验、人际交往

  C.宗教、哲学、自然环境、政治法律思想、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D.科学、政治法律思想、价值观、教育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艺术、哲学

  3.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  )

  A.改革是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

  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此回答4~5题。

  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也大大增强。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内容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B.先进的思想意识只能出现在先进的社会

  C.社会意识的变化毫无规律可循

  D.市场经济催生正确积极的思想意识

  5.“二世祖”是广州城郊结合部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些人虽然早已是城里人,物质生活水准甚至远远超过普通市民,但相当部分的居民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谋生手段、文化活动等方面,仍停留在以前的状态,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差甚远,衣食无忧却又无所事事,坐拥分红租金蜕变成“二世祖”。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

  A.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思想观念的变迁游离于社会历史之外

  D.落后的思想意识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但是战后的日本政府从未对其侵略的历史有过正确的认识和反思,更未对受其侵略的国家认过罪,而是一直顽固继承战前日本政府拒不承认侵略的观点。日本政府上述做法违背了(  )

  A.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观点

  7.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一直表现比较疲软,与此同时,居民的个人储蓄却一直居高不下。经济专家指出,中国公众在长期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量人为出”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经济过剩条件下扩大消费的精神桎梏。要培育内需市场,必须首先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国民的思想意识太保守

  C.社会意识总还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相应生产关系的建立

  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   B.劳动工具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1.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创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1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存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1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实现的  B.市民暴动实现的

  C.议会斗争实现的  D.阶级斗争实现的

  1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大禹是夏王朝的奠基者,是我国炎黄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尚书.五子之歌》载,大禹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予临犯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大禹的这一思想朴素地表达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B.民众是被统治和被奴役的对象

  C.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国家要加强对民众的教化

  16.《格萨尔王传》是中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是在藏族古代冲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的最高成就。它描绘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毅力和冲奇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格萨尔王传》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充分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建设者

  17.在以下关于价值观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并非人人都有

  D.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18.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哲学上看,原因是(  )

  A.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当前部分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膨胀,导致了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一系列职务犯罪,并且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的新特点。  “职务犯罪年轻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一些年轻干部缺乏无私奉献精神,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据此回答19~20题。

  19.上述材料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应该(  )

  A.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B.符合党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20.一些年轻干部走向犯罪的事实表明(  )

  A.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B.只要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就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C.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引向歧途,阻碍社会的发展

  D.必须坚持依法打击利用职务的犯罪行为

  21.眼下的大学校园。现在大学生中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相当严重,不少大学生借钱或者把本该用于学习上的钱,用于选购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高档商品,成为了“负债消费”一族。南此引起经济纠纷,动武斗殴,甚至是犯罪事件屡有发生.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上述现象,最迫切的是要加强(  )

  A.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B.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C.唯物主义教育  D.公民道德教育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  “如果牛有宗教,那么,它们的神也会是牛。”从哲学上看,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  )

  A.宗教中的神来自人类社会生活

  B.宗教的内容没有现实生活基础

  C.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无论什么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D.社会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24.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25.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他参加革命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真心真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他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所分管和负责的领域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充分说明(  )

  A.党员的人格魅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B.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忠实地实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党员是人民利益的实现者和维护者

  26.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努力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人们的这种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下列看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这种价值取向很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

  C.这种价值取向忽视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D.这种认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

  27.某校学生自发成立了帮助困难学生的爱心社,他们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  )

  A.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高必要的条件

  B.人生价值必须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人生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D.个人不应该考虑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的消息发出,得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烈响应,连日来,到西部去的呼声在全国各高校一浪高过一浪,大学生们踊跃报名,全国共有49615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去年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留在了西部,投身于西部建设。

  请结合材料,从价值观的角度评价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行动。29.简要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材料: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辨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31.材料: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有句名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他说, “一个人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能进不了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

  辨题:只要个人主观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五、论述题(10分)

  32.“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论述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


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1.解析:书本简单识记性知识。  答案:C

  2.解析:人口多少、科学实验、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答案:D

  3.解析:改革不是推翻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D

  4.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A

  5.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城市现代化了,人的观念可能还是落后的,观念与现实往往并不一致。  答案:B

  6.解析:日本政府可以坚持不认罪的立场,但掩盖不了,也否认不了历史事实。  答案:A

  7.解析:思想观念的解放是先导。  答案:D

  8.解析: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的是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答案:D

  9.解析:书本简单识记性知识。  答案:B

  10.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A

  11.解析: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活动的规律。社会历史是由人及其活动所构成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其他社会活动均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产生并受其制约的。社会历史进程最终决定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就因为生产力是客观的,它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又是一种既得的条件,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虽然人们可以根据已有条件去改变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人的活动尽管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未必都是自觉的活动。所谓人的自觉的活动是指人按照已正确认识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活动。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之前,人的活动带有很大盲目性,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是历史决定论,即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但同时又承认主体的选择性,即承认作为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去确定自己的行为的方式和方向。人的社会实践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起初是不自觉的,随着实践的反复和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并用来指导人的实践。在这种实践中,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它使人能更有成效地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人的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是辩证统一的,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必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使自身的活动由自发向自觉过渡。  答案:C

  12.解析:书本简单识记性知识。  答案:B

  13.解析:书本简单识记性知识。  答案:D

  14.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D

  15.解析:大禹意思是说: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慢鄙视。民是国之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胜过我,怎能不敬畏他们呢?……当我冒犯他们时,害怕之状如枯朽之索套着六马驾车,作为位居民之上者,对民为什么不敬重呢?这说明,大禹对民的态度之谦恭,不仅把民看作国家之根本,而且有奉为尊长、上帝之意。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  答案:A

  16.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

  17.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C

  18.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

  19.解析: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如果极端利己主义膨胀,无视人民利益,必然导致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一系列职务犯罪,不管他的年龄有多大。  答案:C

  20.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C

  21.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

  22.解析: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为了生存,必须同大自然打交道,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风雨严寒、干旱酷热、地震火灾、海啸水淹、山崩地裂,以及毒蛇猛兽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使人感到沉重的压抑。而自然神奇莫测,千变万化,又叫人迷惑不解。太阳升起又落下;天空既可以晴空万里,又可以雷鸣闪电;山川大地,当它高兴的时候,草丰林茂。赐给人们丰盛的食物,当它发怒的时候,或寸草不生,或山崩地陷,容颜巨变。它们隐伏凶险,变化无常,我行我素,全不受人支配,仿佛背后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左右着。面对深奥莫测,变化万千,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人们感到恐惧、压迫、疑惑、迷茫、诚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就以当时人们自己的心理去度测、设想、幻想自然界。他们把能给人带来好处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当作善意物,能保护他们的神,而把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视为恶魔。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向种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物膜拜、祈祷。对善神,祈祷它赐福;对恶魔,祈求它不要降祸。原始的自然宗教观念就这样在自然界对人的压迫和原始人对自然的迷茫崇拜中悄悄地产生了。  答案:AD

  23.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C

  24.解析:书本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ABCD

  25.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CD

  26.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C

  27.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C

  28.答案:  (1)当代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去建功立业,说明他们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因为这种价值取向符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同时说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自觉站在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2)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能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利于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检验并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素质,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确用人才。

  29·答案:(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

  (2)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积极和进步的力量;反之,如果经济基础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甚至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上层建筑就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的甚至反动的力量。

  30·答案:(1)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所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是群众的一分子。他们的活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他们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3)题目的观点夸大了个人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31·答案:(1)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但实现人生价值仅仅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不够的。

  (2)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坚强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实现人生价值还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2·答案:(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社会意识,信用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守信与失信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

1(选择题,共60)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原著  B.勤于独立思考

  C.熟记基本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2.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探索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科学著作和哲学社会学著作。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使爱因斯坦从一个宗教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唯物的理论者。他相信并努力探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以及作为这种统一性的表现。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充分说明(  )

  A.哲学和科学相互印证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来源于哲学思考

  D.轻视哲学必然导致科学的失败

  3.2005年5月,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而仅仅在二个月后,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心理意识决定物质世界

  D.意识第一性

  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农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说明(  )

  A.哲学产生于乱世之中  B.社会混乱导致思想的混乱

  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D思想的多元化推动社会的进步

  5上述材料进一步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的多元化不利于思想的统一

  D社会意识总是超越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6最近,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困斯坦仅以~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一评选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这说明( )

  A,哲学家都是科学真理的发现者和倡导者

  B哲学家也有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c真正的哲学以真理的力量折服人类,改造世界

  D英雄人物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

  7休谟是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们无法确认外在世界是否存在,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吾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这说明,体谟主张(  )

  A不可知论  B可知论

  C唯物主义  D蒙昧主义

  8现代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兴旺,但是在激烈运动和残酷竞争的背后,体育场上的意外伤害、裁判黑哨、兴奋剂丑闻、申办中的金钱交易等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两个方面

  B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时也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片j

  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D认识事物要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

  9“安不忘危”。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_¨定条件下的( )

  A相互区别  B相互对立

  C相互作用  D相互转化

  IO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学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这是我同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这一发现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活动不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B所有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揭示事物存在、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D 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11.科学家们进一步指出,P16的发现,至少意味着人类某些细胞的寿命.可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来进行调节。这一发现在预防衰老和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然有着积极的前景。这表明(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

  12.由于一些地方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湿地面积遭到很大破坏,使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数量锐减,沿江两岸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建设过密、过滥,人为地切断了湖泊与长江的天然联系,导致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数量南100多个减少到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三个。这一材料表明(  )

  A.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

   Bl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发展经济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1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同,越国亡来又是谁?”这是唐朝诗人罗隐在《西施》中的名句。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f  )

  A.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量变是质变的重要条件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14.有专家给振兴东北“支招”:振兴东北重在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而不仅仅是投入资金。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人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缺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新的体制和机制。专家对东北地区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不同的反作用

  B.振兴东北要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

  C.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D.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

  15.新启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将原守则第二十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的“敢于斗争”删掉了。有关专家指出.新守则切合了中小学教育实际,有着积极的意义。针对不主张中小学生·-敢于斗争”一事,认识的正确是( )

  A.见义勇为是革命时代的产物,先进的思想也会过时

  B.实践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奉献礼会的前提和基础

  D.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变化发展了的世界

  16.“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认识和改造世界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不同部分的顺序排列引起不同的整体功能

  1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这表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是一个(  )

  A.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B.用科学的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

  C.从矛盾的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过程

  D.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1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50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C.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具体的、有缺陷的

  D.认识是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19.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有人主张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的态度是(  )

  A.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0.“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2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肉类等.频遭绿色壁垒。但有关专家指出,绿色壁垒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治理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机遇。这种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D.变化和发展的观点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22.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 “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 “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D.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2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比女人的多。对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正确与否

  B.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

  24.生产“康师傅”的顶新集团旗下的香港顶益控股公司,在开拓大陆市场的初期曾经开发“顶好清香油”, “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广告语深人人心。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一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康师傅开发“清香油”经历,从哲学上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B.不能超越事物发展的阶段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5.唐代诗人顾况写道: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A.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C.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D。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6.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 “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 “黄犬”是在花问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27.海啸、地震、洪水、厄尔尼诺、冰川融化等异常的地球灾害使人们强烈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属于大自然,而大自然不只属于人类。人类必须摆正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1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8我国目前以GDP为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没有能够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同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表示,我国将逐步建立绝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是在现有的GDF核算基础上.扣除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因而更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启动绿色GOP核算体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9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古以来已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四、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30.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工作中,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31.认识的目的在于把握终极的真理。

  五、论述题(10分)

  32.“和而不同”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说明“和而不同”的思想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1·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要求,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的原则。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性。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要求。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自觉地从各方面、各层次的实际出发来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应用理论、发展理论。  (1)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实际就是一句空话。理论掌握不好,就不懂得如何去认识和把握实际。因此,必须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在学习中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反对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貌似重视理论,事事从“本本”出发,实际上是把理论与实践脱离开来,不管实践的发展变化,机械地硬套硬搬理论,其结果是把活生生的理论变成了僵死的教条。这不仅窒息了理论,也必然危害实践。实用主义貌似重视实际,但往往是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的行为或主张辩护。它把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硬套到实践上去,结果恰恰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的灵魂。这不仅背离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3)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精神和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精神和批判精神,勇于和善于与各种割裂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自觉从事合理的宴践,又在合理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的理论。  答案:D

  2解析简单理解性知识。  答案:B

  3解析:“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引发丁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说明意识对生理调节的重要性.  答案:A

  4解析:简单理解性基础知识。  答案:C

  5解析简单理解性基础知识。  替案:A

  6解析:哲学家可能发现真理,也可能故布谬论,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c

  7解析:认为人们无法确认外在世界是否存在,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说明休谟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答案A

  8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A

  9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D

  10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11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D

  12解析违背自然规律,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必然受自然的惩罚。           答案C

  13解析: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条件。

  答案:D

  14解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发展时期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15解析:一切“时问、地点、条件为转移,死守教条是不对的。  答案D

  16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B

  17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D

  18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D

  19解析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文化的影响是双方面的.要看到利与弊,但应该认清主流,不能因噎废食。

  答案:C

  20.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21.解析:简单理解。  答案:C

  22.解析:简单理解和判断。  答案:AC

  23.解析:简单理解和判断。  答案:ABD

  24.解析:不是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而是如何发挥的问题。材料强调的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ABC

  25.解析:花开花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自然自有其规律。  答案:ACD

  26.解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要肓目信从书本和经验。  答案:BD

  27.解析:简单理解和判断。  答案:ABC

  28.答案:(1)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唯物论要求。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2)体现了联系和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绿色GnP核算体系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反映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  ,

  (3)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绿色(;DP核算的启动,是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4)体现了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绿色GDP核算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29.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30.答案:(1)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可以促进其他矛盾的解决。

  (2)主要矛盾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影响。

  (3)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31.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脱离了实践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把认识的目的归结于认识本身是错误的。

  (2)认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幻想掌握所谓的终极真理会滑向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32.解析:考查“和而不同”所体现的哲学观点,关键是清楚“和而不同”的含义。

  答案:(1)事物自身或事物之间包含的既对立叉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双方既排斥、相互区别、相互斗争,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矛盾具有普遍性。  “和而不同”的思想表明,任何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既存在差别性,又存在一致性。

  (2)“和而不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是多样性的,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有客观规律性。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运用。

  (3)“和而不同”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文明和文化的“和”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不同”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推动世界文明和文化向前发展,既要遵循文明和文化的普遍性,又要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特殊性。

  (4)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世界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统一性的反映。这种价值取向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国际社会应该坚持的交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