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政治第二学期哲学第四单元考试

2014-5-11 0:26:13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第二学期哲学第四单元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76分)

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打开人类社会历史奥妙的“钥匙”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生产方式   D.实践观点

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3、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从哲学上看,这首诗意在 

A.提醒人们要懂得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和挫折  B.提示人们要坚信”忧郁”一定能够转化为“快乐”

C.告诫人们要全面看待人生         D.鼓励人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告诉我们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唯物史观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胡锦涛于2006年6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努力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A.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是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D.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

9、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10、“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失去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因为

A、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

B、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现实

C、崇高的社会理想,对于人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D、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11、2006年7月20日人民网报道,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河南电视台23岁的记者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曹爱文流泪的照片上网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贴,绝大多数人都对曹爱文的行为表示由衷的赞美,更有人称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也有人认为她放弃采访救人是不务正业。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表明

A.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B.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12、2006年第14期《求是》杂志载文指出,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合理地要求“就地平衡”,盲目在旧城区内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选择

A.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B.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C.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D.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1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劳动,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吴如的事迹表明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14、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本溪市支队明山大队特勤中队一班班长金春明同志牢记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勤学苦练,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他先后参加1500多次战斗,救出65名群众。他处处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长年照顾驻地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儿童,至今已有13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006年5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其“雷锋式消防战士”荣誉称号。这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B.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C.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D.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15、2006年5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各行各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D.在阶级社会,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16、2006年7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职称看技术、不惟资历看业绩、不惟身份看素质,深圳打破高技能人才传统的认定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日前,已有12位劳模被深圳市政府破格认定为高级工或高级技师。从哲学角度来说,深圳市评定高技能人才的机制 ①反映了只有劳动和奉献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②克服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③能够为劳动者实现价值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④是落实科教强国、人才强国的具体体现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06年7月16日,在抗击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袭击的过程中,韶关军分区战士李大为为救洪水中的群众而壮烈牺牲,被广东省军区党委追认为革命烈士。这启示我们

A.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才算是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B.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C.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D.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18、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促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决定认识           B.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19、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老年巴金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这启示我们

A.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支撑

C.能力卓越的人,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D.美好的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20、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肆虐南粤大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大灾大难,广东人坚持以人为本,众志成城,科学应对,投身于抗灾抢险之中,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从哲学上看,广东抗灾抢险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是因为

A.广东省领导指挥得当,领导有力    B.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积极应对

C.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D.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1、“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上述观点表明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2、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23、2006年7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提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但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的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其间充满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这反映了

A.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途径     B.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实现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发展的过程

24、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6、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选择题Ⅱ: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27、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哲学依据是 

A.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8、丁晓兵、谭竹青、孟二冬等模范共产党员有一个共同特征: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9、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于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也就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这说明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必然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30、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D.个人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不能发生矛盾

31、2006年7月9日,郑洁、晏紫勇夺06温网女子双打冠军。这是她们继获得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双打冠军后,再次在国际网球大满贯赛事中夺冠。郑洁、晏紫能够夺冠,有很多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这是属于自信者的胜利。这说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定成功    B.任何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自信成功的决定因素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

32、2006年7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被人们称为“爱心天使”的福建省屏南县医院护士包著琼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却把平常省吃俭用的钱一分一角积累下来,先后救济了100多位病人,资助39名贫困学生继续升学。多年来,她先后为他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超过了20万元。包著琼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A.享受生活的人不会对社会创造价值      B.每个人都要过勤俭节约的生活

C.为人民服务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D.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33、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通知,部署2006年暑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0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活动。今年重点实施“千校万村服务计划”三下乡活动,使青年学生

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B.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

C.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为日后的就业积累了政治资本

34、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表明的是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D.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高二年级政治第二学期哲学第四单元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题9分,第36题10分,共19分。

35、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1)从哲学上如何理解“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5分)

 (2)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所抓的几个环节,说明我们党的工作应以什么为根本出发点和坚持怎样的根本工作方法?(4分) 

36、在纪念建党85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2006年全国50名优秀共产党的名单中,贾东亮的名字特别耀眼,他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入选者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殊荣。贾东亮是一名复员干部,1998年,他作为一名副团职军官,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谋职业,艰苦创业,只身来到广宁县山区,进行“三高”农业开发,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他创办的八一生态农场已成为水果飘香、鱼鸭欢唱、生猪满圈的花果山、生态园,他从副团职军官到新型农民,以一个现代军人的创造力在山沟里开拓出致富门路。

 从人生观的角度说明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学习贾东亮的先进事迹?(10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一个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人在为你的成长奉献着、付出过,你应该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那种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着为回报而努力,并试图“去回报那曾和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虽然不可能成为完人,但只要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更美丽,更像一个大写的人。

 辨题: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有感恩之心的人生一定会更美丽。(11分)

答:

38、辨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1分)

答: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题15分,第40题18分,共33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2006年6月4日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庞加莱猜想。教育部、中科院等分别发来贺信,高度赞誉这一重大突破。

(1)朱熹平、曹怀东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8分)

(2)青年学生应该怎样象朱熹平、曹怀东那样,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7分)

40、 材料一: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从一个学派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中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在这个幽灵开始游荡于欧洲150年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幽灵给世界所带来的惊天动地的变化。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精神抖擞的汇集在一起。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早已在某些国家成为现实,虽然几经波折,但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格局风云变化的挑战……
  材料二: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社会制度相比,它仍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后,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6分)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并分析说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根本原因。(12分)

 答:

高二政治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D

D

D

A

B

A

B

C

C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D

C

B

D

C

B

C

D

A

A

C

C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ABC

CD

ABCD

ABC

BD

CD

ABC

AB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题9分,第36题10分,共19分。

35、 答: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农民是农村中的人民群众,因而,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1分)

(2)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分)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36、答: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象贾东亮那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献身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分)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我们要象贾东亮那样,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在献身人民和社会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

(3)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象贾东亮那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把理想变为现实。(4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答:

(1)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社会提供的,社会提供的这些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可见,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5分)

(2)懂得感恩,这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的主观条件。但真正要回报他人和社会,就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更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作出成绩,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因而是美丽的。(6分)

38、答: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辨题观点看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认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坚持唯物史观。(5分)

(2)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亦步亦趋。仓廪实不一定知礼节,衣食足不一定知荣辱,精神文明需要建设。因此,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题15分,第40题18分,共33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答:

(1)①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中,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基本标志,应居于首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4分)②朱熹平、曹怀东在数学领域对社会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展现了他们社会价值的实现。教育部、中科院发来贺信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赞誉,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4分)

  (2)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分)②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践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献身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2分)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40、答: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推动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成为现实,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

(2)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社会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分)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1分)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分)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决定作用的普遍规律。(2分)通过阶级斗争或改革的实践,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