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哲学常识》第八课素质测试题

2014-5-11 0:26:14下载本试卷

《哲学常识》第八课素质测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2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2分。
1.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2.“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定要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能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必须真正沉下去。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
A.实贱是认识的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会议精神发挥现实的作用
B.物质决定党识.落实会议精神不能再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进行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中,无法使认识得到发展
D.主观能动生的发挥需要客观条件。会议和文件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3.在甘蓝育苗的关键时期,甘监苗对温度特别敏感、因而种植早春小拱棚甘蓝菜的商河县菜农天天都听天气预报。这是因为
A.天气预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
B.天气预报作为对天气的科学预测能指导村民的种菜实践
C、听天气预报能使村民的蔬菜增产增收
D.天气预报是对天气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
4.如今。“多媒体”、“上网”、“信息卡”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上。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根源于
A.人们的主观创造 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 D.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5.2001年2月,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出版发行。本书内容充分反映出江泽民同志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又根据新形势和新实践作出了新的论述。这主要说明江泽民同志
A.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B.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研究
C.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为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D.实事求是的观点
7.要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就必须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8.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D、文化教育活动
9.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
1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这里所说的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指
A、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B.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C、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D.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13.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B.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C、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D.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14、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
A.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B.理论是脱离实践的,需要回到实践中去
C.实践是第一位的、重要的,理论是从属的、不重要的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表明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实践
C.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D.用科学理论解释世界并指导实践
1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未来的征途上、不论遇到什么风浪和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把
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A.理沦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B.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C、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在未来征途上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现成答案
D.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实际的理性认识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看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依赖于认识
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认识依赖于实践
18.江泽民同志就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实际上是在强调
A、们应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应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C.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人们实践的指导作用
D.充分重视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1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俗语包含的哲理是
A.要获得真知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C.读书和实践都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D.实践需要科学认识的指导,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
20.实现跨世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高举那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实现跨世纪目标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发挥正确意识的积极推动作用
B、实现跨世纪目标必须在科学理沦指导下,根据既定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邓小平理论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巨大物质力量
D.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实现跨世纪目标提供了一切具体办法
21.继去年6月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于2001年2月12日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是在原“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它更加准确、清晰、完整。它将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了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人类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C、人们对人类基因的认识已经对实践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
D.科技创新。服务人民,已成为世界各四共同追求的日标
22.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损失,促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开展地震研究,进行地震预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说明
A.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D.认识应当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6分)
23.我们之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物质生产活动。促进整个社会前进,其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
24、“依靠科技搞高产,干部带头做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风险
共同担。”这是山西省某县提出的动听口号。在这个口号下,该县不顾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高标准、大规模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上演了一幕形式主义的“科技大跃进”。结果不但没在科
技和农民之间架起“金桥”,反而剥夺了农民自主权,着实把乡亲们折腾了一番。使农民很快
患上了“恐科症”。一些农民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口号质疑说:“当农民的—辈
子以田为本,种什么,怎么种,干部应该引导,但不能认为农民什么都不懂,种田全得靠干部。”
简要说明农民这一质疑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25.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因此,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与建设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有字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书。”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l4分)。
27.材料一:江泽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搞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创
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
也要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
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而向
前发展,始终兴旺发达。
材料二: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
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这是保证全党紧密团结
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也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想基础。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强调: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共产党人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历
史的重任;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观察形势,把握大局。敢于
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1)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材料一、二、三分别主要强调了什么观点?。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才能做到材料三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D 2.A 3.B 4.B 5.C 6.A 7.C 8,A 9.A 10.D 11.B 12.D 13.A 14.A 15.B 16.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AC D 18.BC 19.B C D 20.AB C 21.B 22.A 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1)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2)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生产实践又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物质生产活动,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
2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农民一辈子以田为本。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实践,种什么,怎
么种.他们最有发言权。而干部虽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有较多的科技知识,但种
田实践则不如农民,因而只应引导,不能代替农民,剥夺农民种田自主权。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搞农业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积
极性和创造力,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能认为农民什么都不懂,种田
全得靠干部。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因此,邓小平理论不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决
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民群众及其社会实践。
(3)“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为邓小平理
论是中国改革、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违背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观点。因而是不科学的。
26.(1)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我们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发挥书本知识的作用,达到认识的目的。如果只相信书本知识,不相
信客观实际和实践,则必然导致工作的失误以致失败,因而说尽情书则不如无书是有道理的。
(2)实践决定认识。社会生活及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是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积极参加
实践,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才能使我们既直接获取新知识。又扩展深化原有的知识。
因而强调读“去生活这本无字书,即强调实践第一,是正确的。
(3)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事事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因
而“读有字书”.在实践基础上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轻视“读有
字书”是错误的。坚持读书与实践的统一,才能尽快成才。
五、论述题(14分)
27.(1)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材料二主要强调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
作用;材料三强调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把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2)①要从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认清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科
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②要结合新的实践,认
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掌握其精神实质.坚持其指导地位。绝不允许
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
务。在新的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解决矛盾、推进事业,做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
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
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