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上学期月检测(二)

2014-5-11 0:26:14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上学期月检测(二)

                             命题人:吴岳方

                            审题人:高二备课组

  说明 :1、本试卷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大题,33小题,占7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大题、6小题,占75分。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75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存在即被感知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经过50年的勘探、规划、研究和论证,南水北调工作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情况看,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具备了建设的条件。从南水北调这一工程可以看到

A、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们创造的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D、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

4、《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周至县两年前耗资上百万元在二曲镇丰村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地块面积小等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件事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C、脱离实际,主观不符合客观,是做不好工作的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6、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          

A、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现象

B、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的人脑

C、人脑是意识物质器官,意识是有脑特有的机能

D、人脑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

7、《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应当做具有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闯将,敢想敢说敢干,敢为天下先,开展创造性工作,不抱残守缺,不随波逐流。“从哲学上看,这一要求强调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C、要具有创新的精神,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8、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一朔黄铁路部分路段正式开通,朔黄铁路把陕北蒙南大型能源基地与渤海湾出海口联系起来,将对加快沿线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 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 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 ②        B、① ③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9、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猎物的活动,它总是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 以为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要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离不开事物的联系,主要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就是运动、变化和发展

C、发展也是联系,是事物的历史联系、前进的联系

D、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的相互影响、互制约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1、有人在办某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在你看来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 

A、有结果,因为原因结果密不可分,有其因,必在其果

B、无结果,因为事实表明,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C、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

D、无结果,因为原因与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12、《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因地制宜,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逐步推开,切忌大哄大嗡,更不能搞“一刀切”,硬性要求人们种什么,不种什么。上述材料体现了下列唯物论原理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意识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办事情必须一切尊重农民的意愿

13、从辩证法角度,“曲型引路、示范引导”体现了

A、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的      B、主次矛盾相比较而存在

C、共性与个性是严格区别的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14.、“大哄大嗡,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下列原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

C、抓住主要矛盾的道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国家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处理原则是“转化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原理是           

A、矛盾普遍性         B、矛盾特殊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具体情况具体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上述基本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复杂事物所包含的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

D、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17、“居安思危”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

B、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互相依赖的、互相转化的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固定的

18、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国有经济减少一些并不影响它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C、主要矛盾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9、下列选项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有 

  ① 张冠李戴         ②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③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④ 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⑤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⑥ 眉毛胡子一把抓 

⑦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⑧ 学会钢琴的工作方法

 A、② ③ ⑦ ⑧   B、② ③ ⑤ ⑧   C、① ③ ⑤ ⑧  D、② ④ ⑦ ⑧   

20、《半月谈》:“在扩大内需的大趋势下,城市商业积极挺进农村,开拓农村市场。 但一些国家推出的商品却是席梦思、老板桌、咖啡以及高档服装、进口皮鞋等,而农民真正需要的雪花 膏、爽身粉、胶鞋、手套等低档消费品却很少见。农民们只能望“市”兴叹:农村市场不姓“农”,我们买什么?由此可见:

① 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 主观主义的“一刀切”做法是错 误的 ③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同场合可以转化 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③     B、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据此回答21-22题。

21、《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安排好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从哲学上看,这一要求体现了

A、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22、“对党的作风状况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计,看不到主流,悲观失望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丧失警惕,不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是危险的。”这说明

①看问题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次,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绝不能乎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但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为据科学测算,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消耗,为人类造福。这说明

A、 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 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D、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立足整体,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且正确得一分;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5、对于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道:“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官升教学,数学升官,戏法常变。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乐在当官。”这种浮夸作风:        

A、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主观主义原则的表现

B、反映出错误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

C、是教条主义的表现

D、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思想表现

26、某乡农民按乡政府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特种蔬菜日本白萝卜,虽大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收益不佳。乡政府除不收种子款外,还按每亩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乡政府为此补贴了近7万元。这件事告诉我们:    

A、乡政府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B、改变种植结构也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基本要求

D、乡政府不应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

27、“贫穷而知足,不失为一种富有;富有而不知足,最终可能一无所有。”这一说法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B、矛盾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

C、贫富无常,变化不定

D、贫穷和富有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别

28、下列的说法和做法,能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

D、“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29、我国恢复了对澳门的主权。我国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澳门实行资本主义。我国的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符合以下哲学观点 

A、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0、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

A事物的特殊本质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31、,一场罕见的特大尘暴再次降临历经磨难的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华北大地。沙尘暴为何频来,其主要原因是固沙植物甘草在宁夏已被挖绝。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甘草之乡”已是不尽的黄沙。这正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这件事表明

A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原因和发展

B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任意破坏事物之间的联系

D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任意破坏事物之间的联系

32、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有  

A.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

B.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3、河南省在扶贫攻坚战中引进种植大量野刺梨,这种野刺梨被营养学界十分看好,经济价值极高。但由于这种表面密生细小芒刺的果实不能鲜食,当地加工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而家庭小作坊式的榨汁、晒片,又因质量原因,销路渺茫。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

 A.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住主要环节下大力气解决    D.放弃野梨种植,另寻致富途径

上学期高二月检(二)

  卷(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定项选择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Ⅱ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请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8分)

35、江西省地处中部地区,缺乏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但是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农业科技实力较强,农业特色品种较多。根据这种情况,江西省把发展农业战略确定为:把江西建成东南沿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开拓订单农业、市场农业新路子。这一战略迅速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在2001年11月于上海召开的“江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600多类产品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江西优质农产品“绿色、生态、传统、特色”的特点,订单之多超乎想象。

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发展经济以哪些哲学启示?(10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得分)

36、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3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10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共35分。)

38、材料一: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传染病大流行,但最终人们还是能找到防治的办法。

1981年发现艾滋病,三年之后才找到病原体。而这次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把“非典”

的元凶找了出来。

材料二: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中央提出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1)根据材料一,谈谈对人和规律的关系的认识。(8分)

(2)在当时的情况下,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个当前的重点工作?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关系加以说明。(12分)

39、材料一: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

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

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材料二:盛世开盛会,盛会有盛举。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

重要的代表大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十六大报告全篇的主线和灵魂,充分体现了理

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三: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肯定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

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道理,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用有关哲学道理阐述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结合材料一,试从哲学上分析为何达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上学期高二月检(二)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B

C

A

C

C

B

A

D

A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D

B

B

B

B

B

C

C

D

B

C

二、定项选择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ABD

ABC

AB

ABCD

AB

ACD

ABC

BD

ABC

Ⅱ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请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9分)

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

(2)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分)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3分)

35、江西省地处中部地区,缺乏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但是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农业科技实力较强,农业特色品种较多。根据这种情况,江西省把发展农业战略确定为:把江西建成东南沿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开拓订单农业、市场农业新路子。这一战略迅速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在2001年11月于上海召开的“江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600多类产品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江西优质农产品“绿色、生态、传统、特色”的特点,订单之多超乎想象。

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发展经济以哪些哲学启示?(9分)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的实际,发展优势产业。(3分)

(2)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科技实力、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联系进行发展。 (3分)

(3) 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有创新精神,努力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3分)

(4)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3分)

(答到上述任意3点都可得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给得分)

36、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答:(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违抗的,也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因而它是不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的。(4分)

(2)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的好坏、程度的大小要受到人们尊重规律、把握规律的程度的制约。(3分)

(3)当然要尊重规律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发挥,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从而顺利地开展人的实践活动。(2分)

(4)认为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这句话的合理之处;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的客观性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2分)

37、2003高考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11分)

答: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分)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4分)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17分,第3918分,共35分。)

38、材料一: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传染病大流行,但最终人们还是能找到防治的办法。

1981年发现艾滋病,三年之后才找到病原体。而这次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把“非典”

的元凶找了出来。

材料二: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中央提出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1)根据材料一,谈谈对人和规律的关系的认识。(7分)

(2)在当时的情况下,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个当前的重点工作?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关系加以说明。(10分)

答:(1)①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3分)②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

规律,只有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找到防治的办法。(3分)③人们的认识能力是不断

提高的,“非典”最终也会被人类战胜。(1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

化的。所以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4分)

②经济建设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2分)

③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重点工作,在同一时段,也可以同时有几个重点工作。但是,它们都不能取代

中心工作。因为经济建设为其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分)

39、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道理,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用有关哲学道理阐述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结合材料一,试从哲学上分析为何达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答:(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4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确立,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个历史性飞跃。它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形势下总结出来的强大理论武器,同时将为我们进一步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6分)

(2) 第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只是经济方面的小康,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领域还要有质的提高。同时,还存在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更要有全面的缩小差距(4分)

第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从我做起,要分三步走的战略,我们实现世纪初的小康仅仅是全面小康的第一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