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单元质量检测题

2014-5-11 0:26:15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单元质量检测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6分)

1、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他说的是

A形和神都是意识的,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B神灵在先,物质在后,二者互相作用,互为因果

C“形”、“神”才是唯一的存在,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

D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一种作用

2、1998年7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从哲学上讲,这里的“科学判断”是指

A主观反映客观        B主观符合客观

C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D主观体现客观

3、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再一次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C意识对社会发展主要起着推动作用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讲条件的

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史实说明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反映的哲理是

A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山的形态、高度因人们观察它时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

8、在2000年即将来临之际,江泽民同志在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份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全党同志务必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客观物质有反作用②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离不开意识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调整农业结构应学会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立足于本地实际,脑子要活,腿脚要勤,眼光要远,避免陷入“种啥啥难卖,养啥啥赔钱”境地。上述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B做任何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D人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10、“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抄照搬,一般号召,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上述做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④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上题材料中的“照抄照搬”属于

①经验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教条主义   ④主观主义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13、开通不久的厦门海沧大桥总投资为28.74亿元,这座桥的建设会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近百亿元的扩张效果。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

14、近些年来,内蒙古、河北坝上等地区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挖药材成风,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上述事实说明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任何事物总是无条件地与其周围的事物联系着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④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人们制定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规律

16、由于近些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氟里昂,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达272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地球上各种生物因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而死亡,也会使非生物加速老化,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疾病增加。由此可见

A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B原因和结果只表现为先行后续的关系

C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

D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1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是不灭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19、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能够把自然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力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的对立、统一都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表现在

A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C普遍件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通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3、“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4、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松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公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扩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25、“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此诗的错误在

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

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说

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

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28、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

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9、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影响逐渐加大的实际情况,教育部作出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7、8、9日。请回答:全国高考提前1月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30、某地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饲料贵,卖猪难等原因,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上述做法违背了什么哲理?为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1、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工作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领域或产业,每个领域或产业都有一名主管首长负责。为了强调自己所管辖工作的重要性,主管工业的领导强调要把机械制造、重化工、子、汽车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则强调要把私营经济、乡镇企业、精品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宣传部长则强调文化产业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各行各业几乎都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的人深谙“地图经济”的奥秘,动辄把“一个中心”、“两条干线”、“五个支撑点”之类的区域经济“构想”描绘得活灵活现。现在,把这一套又用到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面来,以某城市为依托,以某公路为轴线,中心开花,两翼办辐射,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俨然像一名指挥官站在地图前摆兵布阵一样。 选择的经济增长点,本来应该有较牢固的根基,不可朝秦暮楚,轻易动摇。但是,有的“经济增长点”却像墙头草,哪边风硬就往哪边倒。

   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多过滥,必然造成资金、资源、技术、组织力量的分散使用、想象中的多点增长实际上并不能带来真实的有效增长。

(1)各主管首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想象中的增长点、“地图经济”违背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一市之长,按照什么样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作指导,才能抓住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增长点?

32、阅读材料:8月底,广元市正式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二轮修编。此次修编将围绕山水园林城市总体目标不变,立足西部,学习沿海,借鉴国外,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原则,努力把广元营造成“文化品位高,历史内涵深的文化城市;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幽的生活城市;全民素质高,投资环境好的开放城市;聚合力大,辐射面宽的川陕甘结合区域中心城市”。阅读上述材料,说明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二轮修编依据了哪些哲学道理?

高二政治单元质量检测题

(答题卷)

 

题号

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得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9

30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1

32

高二政治单元质量检测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B

D

A

A

D

B

C

B

C

D

C

C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C

B

C

A

A

A

D

D

D

C

B

B

A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9(1)我国在部分地区7月份和6月份的气候情况不同。这体现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作出全国提前高考1月。(4分)

(2)“气温偏高,自然灾害频发”是“影响考生复习及考试阅卷组织工作”及全国提前高考的客观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原因联系。(4分)

  30、(1)上述做法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

(2)第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

发,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第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如果人们对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第三,该村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没有对客观事实进行全面认真的把握,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1、(1)各主管首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即割裂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答违背全面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均可)。想象中的增长点,“地图经济”缺乏牢固的根基,实际上并不能带来起初的有效增长,从根本上说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2)①首先要按照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找出符合本市实际的“经济增长点”。②按照辩证法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及主次矛盾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本市的“经济增长点。”

(3)只有把唯物论、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指导我们抓住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真实、有效增长。

32、(1)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二轮修编,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元以后城市建设,以便更好地适应广元未来发展。这体现了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

  (2)“立足西部,学习沿海,借鉴国外”这说明此修编坚持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3)“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原则中的“高”体现了在规划中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充分考虑了广元未来发展前途。

  (4)“文化品位高,历史内涵深的文化城市;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幽的生活城市;全民素质高,投资环境好的开放城市;聚合力大,辐射面宽的川陕甘结合区域中心城市”。这既体现了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城市规划符合了广元当地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未来发展特殊要求;又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创建川陕甘结合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并搞好文化、生活、开放等部分,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首先要以人为本,准确定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广元三山环二水的自然地貌和浓厚的历史文化,突出山、水、园、林、路、楼、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与文化交融。”这其中体现了坚持发展、联系的观点,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6)“统筹兼顾,科学布局,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空间,逐步改变城市现行结构性缺陷,立足可持续发展,走经济、社会、环境三维交合系统协调发展路子。”这其中体现了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联系的观点,走三维交合系统协调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