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卷

2014-5-11 0:26:15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卷

命题人:吴融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13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回答1-3题。

1、13年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取得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B正确意识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C正确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考试的实际情况是,本题有不少学生是做错了的,以本题内容看,A肢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B肢中的“决定”二字明显错误;在C、D两肢中,D“意识”与“促进作用”对不起来,应为“正确意识”才行。学生的错误出在读题不细心上。]

2、13年来,我们在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为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发展局面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④事物总是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本题也有很多人做错,其实,本题的①项明显地违背了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一理论准则,如果弄清这一点,则答案应当是A已经出来了。教学中对联系具体性与有条件的已经作了反复的强调,结果学生还是出现了比较大面积的失误,可见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是很不投入的。]

3、“回首这13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党的十六大报告这一表述蕴含这样的哲理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③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本题有的学生把③作为应选内容了,这显然是看题不细心造成的。质变并不就是发展,[这个道理学生不是不懂得,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根据本题所提供的内容组合,把B作为正确选项就是很容易有事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回答4-7题。

4、会议强调,2003年经济工作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在于

A事物发展就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的反复循环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5、会议强调,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立足本国资源优势和依靠人民力量,加快发展自己。其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简评:本题答案确定为D,但D项内容在表述上是存在不严谨的毛病的,按辩证法原理来说,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应是矛盾,命题人的意思是由此可以推断出内因即内部矛盾就是根本动力。其实,内因只是作为发展的源泉或叫第一位的原因,叫“动力”是不妥当的。]

6、会议指出,在扩大内需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种主张的哲学依据是

A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对内因有反作用    B外因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7、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同时妥善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其他工作的关系。这就是说

A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B看问题要分清矛盾主次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C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有利因素,积极消灭矛盾

D办事情要先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再去处理次要矛盾

[本题的考察意图是要让学生分清楚矛盾的主次方面与主次矛盾这对很难分清的哲学范畴,C与D的说法都有明显的错误,这是容易看出来的。所以真正的考试就是在区别A和B,从题干内容的表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抓中心”的意思,因而应当是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与主次矛盾这对哲学范畴,注意题目文字中的中心、重点、关键、主线、主题等字眼是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强调多次,仍然有学生记不得。]

我国人均GDP为800多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到2020年我们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全面小康,这时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宽裕,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回答8-9题。

8、人民对2020年小康社会的预测,应该这样来认识

A它是人脑自生的         B它仅仅根源于我国今年的社会经济情况

C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它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9、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小康,需要我们20年的不懈努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这体现了

A要保持事物的性质,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B量的变化比质的变化更重要

C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变化      D有了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实现了导流明渠截流。殊难驯服的长江将俯首敛威,“截断巫山云雨”的宏图成为现实。回答10-11题。

10、导流明渠截流成功,这一事实表明

A人们掌握了水流运行规律就可以支配规律

B自然规律可以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改变

C只要发挥人的精神力量,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D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11、三峡库区人民为了大局利益,告别了祖辈生活的巴山蜀水而外迁到祖国各地。库区人民这样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符合下列哲理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要服从整体

C局部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本题是错误率很高的一题。学生的误选多出现在C上,C的说法听起来良符合学生的习惯思维,而在理论上的错误实质是夸大了一定条件下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是不对的。其实题干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牺牲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对这一点学生好象看不出来,原因一是他们在读题时存在虎头蛇尾的毛病,二是缺乏对题义的归纳与提炼意识,这正是学生在思维上的重大误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回答12-14题。

12、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因为

A事物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事物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C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D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

1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性表现在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 ②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③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没有区别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产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表明

A人的思想认识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C人的认识是运动的主体    D客观事物的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气象部门作出预报:苏北地区将有一次降雨过程。果然小雨如期而至。各自火箭发射点发射增雨火箭进行人工增雨,使两地旱情得到缓解。回答15-16题。

15、气象部门所作的天气预报一再被证实,这表明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必然存在联系    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C人能够认识掌握规律,从而对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

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客观事物自身

16、在本来降雨不大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射增雨火箭进行人工增雨。这表明人类产生后

A自然界的发展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B人类意识决定自然办的存在和变化

C自然界越来越受到人们支配和控制   D意识一定能够变成物质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是利弊共存。但是这个利与弊对于各个国家是不对称、不均等的。回答18-20题。

18、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利弊共存。这种观点所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     B事物自身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和冲突  D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9、经济全球队化的利与弊对于各个国家是不对称、不均等的。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是复杂多变的

20、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种做法符合下列哲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C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固有的       D机遇是摆脱矛盾克服矛盾的幸运之舟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观点符合辩证法的有

A物极必反        B牵牛要牵牛鼻子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本题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辩证法在知识范围上弄不清楚;二是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成语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

2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表现为

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矛盾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D矛盾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23、“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一农谚告诉我们

A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C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少选D肢是本题解答中的主要失误,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多向度的哲学思维所造成的。本题最直接的选项是C,其他是由此引伸出来的。]

24、哲学上讲的新事物是指

A一切新出现的事物     B力量强大的事物

C得到社会上多数人支持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对新事物的本质这一知识点不熟悉,是造成本题解答失误的重要原因。]

25、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

A从客观事实的总和出发,反对从个别事实出发

B注意本地实际,反对学习外地经验

C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反对学习书本知识

D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反对静止的孤立的看总裁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6、某班级由于个别同学自由散漫、不守纪律,导致班级秩序混乱,班级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新班主任上任后,着手改进班级工作,加强班风建设,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级秩序好转,学习成绩逐步回升。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事例对我们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何启示?

27、什么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四、辨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8、中国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入世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效应初步显现:国内市场繁荣稳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有人认为:入世对中国完全有利。

29、辨析“名师出高徒”。

五、分析说明题(16分)

30、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十三年来的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些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1)第一条经验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第二、三、五条分别体现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3)任选其中一条经验,用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B 5、D 6、C 7、A  8、C 9、C  10、D 11、B  12、D

13、D  14、A  15、C 16、A 17、C 18、B 19、B  20、A

二、不定项选择题:21、ABD  22、ABC  23、 BCD 24、D 25、AD

三、简答题:

26、

1、整体与局部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

2、在实际工作中,要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3分)

3、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否则局部出了问题,必然会损害到整体的利益。(3分)

2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辨析题:

28、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要求人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总的看,中国入世是利大于弊,这是矛盾的主流。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中国入世有利也有弊,如会对我国一些产业和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等,这是矛盾的支流。只看到利而不看到弊,回避困难不去应对,是错误的。

29、

1、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名师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题中观点重视了外因。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个人成才的关键是自己的主观努力,如果忽视了内因而过分夸大外因的作用是错误的。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人成长应该积极利用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在不利环境中也应当艰苦奋斗,努力成才。

五、分析说明题:

30、

1)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第二条经验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原理、发展的观点。

第三条经验体现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第五条经验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与普遍联系的观点。

3)本问根据学生自主答题情况判分。此略。

[反思]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东西,考前复习中重点提示的内容,学生为什么总是存在记不住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平时的政治课堂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上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存在过高估计的失误也是产生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