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上学期政治寒假作业(四)

2014-5-11 0:26:16下载本试卷

高二上学期政治寒假作业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今时代,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一个国民的思想意识,这些影响有进步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远程教育的开发、企业网上商务、政府公务上网、网络新闻的传播、个人网上购物、网上捉拿罪犯等等,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甚至腐败的东西,如网络色情信息传播等。可见  (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②即使是新事物,我们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

  ③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网络技术

  ④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莎士比亚说:“愚者认为自己是聪慧的,但真正聪慧的人只知道自己是愚者。”其哲学含义是  (  )

  A.已知和未知是互相依存的。知识面越窄的人,自认为不懂的东西也越少;反之亦然

  B.聪慧者都是由愚蠢者转化而来的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由愚者转化为智者的惟一条件

  3.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税务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对高收人者实施重点监控,切实加大对高收人群体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从哲学角度看,税务部门对高收入者实施重点监控,实际上就是要  (  )

  A. 严格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B.把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结合起来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D.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4—5题:

   4.“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5.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  )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 对立统一的原则

  6.尽管近些年,我们不断强调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但是高高

  在上的官本位意识在不少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工作就是开会,研究

  就是喝醉,领导说的都对。”就是对这种官本位意识的形象概括。从哲学上看,题

  中对官本位意识的概括,从一个侧面说明部分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做到 (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抛弃官老爷思想项式   D.一切从实际出发

  7.前几年,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运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

  过热的总需求;当前我们对付通货紧缩、需求不旺,则主要是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进行调节。我们已经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和遏制通货紧缩的初步经

  验。这种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且取得成效的做法,依据的哲学道

  理是  (  )

  A.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C.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能尊重和服从规律

  D.任何事物都有主次方面,解决问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

  8.发菜是生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莱”与“发财”谐音,于是在

  一些地方备受青睐,价格随之猛长。搂发莱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向草地,使内蒙古

  约2亿亩草地遭到破坏,约6000万亩的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回答

  把“发菜”当“发财”唯物辩证法的下列观点  (  )

  A. 联系的客观性  B.联系的条件性

  C.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就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据此回答9—11题:

  9.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  )

  A. 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D. 主次矛盾的关系

   10.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加大天然

  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

  耕还林还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无法改变和建立事物的联系

  C. 任何事物之间都绝对地、直接地联系着,没有孤立的事物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1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说明  (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跌

  宕起伏,复杂多变。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和平与发

  展作为时代的主题不会改变。二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三是我们面

  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据此回答12-13题:

  12.上述三个判断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主要矛盾一旦确定,就不会发生改变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发展的

  A. 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3.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这一认识  (  )

  A. 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C. 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世界万物,生命之网”是200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它寓意着地球上的每一

  种生命都是组成生命之网的网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生物休戚相关。据此

  回答14-15题:

  14.“世界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说明  (  )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事物的联系是生命创造的

  C.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15.由于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生命之网正在被肆意践踏,其恶果已经显现。因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善待野生动物,还给它们生存的空间。这表明 (  )

  ①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

  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

  ③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白居易的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A.发展就是新事物完全否定旧事物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旧

  C.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D.旧事物对新事物是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的

  17.“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这首诗说明  (  )

  ①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

  ②只有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须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  )

  A.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9.“窥一斑而知全豹”与看到少数党员干部腐败就断定整个党腐败,这两种思维方法在哲学上的区别在于  (  )

  A. 前者由局部推断整体,后者由个别推知一般

  B.前者体现辩证法要求,后者则是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片面观

  C.前者属于辩证法,后者属于唯物论

  D. 前者是孤立地看问题,后者是片面地看问题

  20.“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基本程序,其中“触类”在哲学上的确切含义是  (  )

  A. 触及事物的特殊性

  B.触及事物的普遍性

  C.在同类事物的普遍性中触及个别事物的特殊性

  D.从个别事物的特殊性中触及同类事物的普遍性

  21.新出台的《杭州市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细则》对现行的自来水水价问题作了较大调整,市民用水不再一口价,分类用水收费更趋细化。无独有偶,杭州市电力局也推出了电费分时计价政策,根据每天用电高峰或者用电低谷的不同时间段计收不同电价。材料中计量水价办法和电费分时计价政策共同体现了 (  )

  A. 抓主要矛盾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22.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大片森林凋败,迫使古猿从树上下地,而下地直立行走,又是古猿进化为人的第一步。当时下地的动物不止古猿,但进化为人的却只有古猿。这说明  (  )

  A. 古猿的智商比其他动物高,即使不下地,仍能进化为人

  B.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其他动物没有学会制造工具

  D.其他动物也在进化,只是进化的方向与古猿不同

  23.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是改革的重大措施,既不同于西方国家

  经济危机期间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也不同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

  期就业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个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

  A.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B.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各有其特点

  C.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发展也是如此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会波及整个世界

  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的哲学依据是  (  )

  A.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变化就是发展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D.实践决定认识

  25.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跨进21世纪的时候……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据此回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所体现的哲理  (  )

  A.矛盾是新事物产生的原因       B.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26.“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表明的哲理是  (  )

  A.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B.矛盾双方是统一的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是没有区别的

  据天文台专家预测,会出现狮子座流星雨。,万众企盼的狮子座流星雨终于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如约而至。 最强时,河北兴隆观测站观测到的流星雨天顶流量每小时估计超过4000颗。据此回答27—28题:

  27.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的科学预测说明  (  )

  A.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能够向前推移和发展

  28.天文台专家准确预测了狮子座流星雨的出现,是因为  (  )

A.   懂得规律的客观性 

B.   认识到意识可以超前反映物质

  C.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D.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江泽民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强调: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要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

  A.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哲学社会科学是“见仁见智”的科学

  2.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有一次同朋友到郊外春游,他在回答朋友的问话时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这一观点错误在于  (  )

  A. 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B.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D. 把人对花的感觉同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3.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提出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体现了下列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统一的观点

  4.“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艳。”这是古代对人形象的赞美。这告诉我们  (  )

  A. 做事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B.矛盾双方既包含着优点,也包含着缺点

  C.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D.要想做好工作,必须从长远着手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平均在9%以上,中国近5年,尽管出现亚洲金融风波,但GDP的增长平均在7.7%,去年达到8%。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000亿美元。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A.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D.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6.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前往河北省平定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离不开艰苦奋斗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为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惟一原因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C. 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D.内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为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C. 事物的构成成份在空间排列顺序上不同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D. 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人21世纪的时候……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据此回答9-10题:

  9.“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所蕴涵的哲理是(  )

  A.事物的总趋势总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0.“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表明的哲理是  (  )

  A.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B.矛盾双方是统一的

  C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是没有区别的

  (三)简答题

  1.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

  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三大基本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请简要回答:

(1)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什么?

(2)  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2.对于非法的、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必

  须予以关闭。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不具备基本安

  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必须在2001年10月底前全部关闭。然而,一些地方政

  府为了其地方利益,把国家政令当做耳旁风,致使非法小煤矿屡关不尽,伤亡事故

  频频发生。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述问题的认识。

  (四)辨析题  .

1. 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化就是发展。

2. 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五)分析说明题

  1.材料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悉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政府已将环保纳入了新世纪战略发展规划,并发布了《纲要》,首次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

  材料三:马永顺在当森林工人的34年中,共伐木36 000棵,1992年退休后,他有感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决心向大山“还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栽树4万多棵。马永顺从伐木功臣变为造林英雄,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光荣称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怎样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我们发展经济?

  2.材料一:从1986年7月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申请起,到

 中国的复关和加入WTO谈判历经

  15年的奋争。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

  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材料二:中国关于加入WTO的谈判的确漫长、艰难,但就加人世贸组织谈判

  进程本身而言,这是件好事。15年来,我们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们对国际通行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入

  WTO谈判的进程,对中国告别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一个强有力

  的推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  有人说:“我国为加人世贸组织付出15年的努力,不值得。”运用上述道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材料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

  遇。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开发西部要有新思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

  求和改革开放的环境,充分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产

  业趋同、重复建设。

  材料二:云南省经过分析,认识到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

  础产业薄弱等劣势。据此,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进行

  培育。短短五年间,云南省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已跃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

  近沿海发达地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看,西部大开发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产业结构

  趋同、重复建设”?

  (2)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江苏省淮阴中学政治寒假作业 (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D  4. A  5. B  6. D  7. B  8. A  9. C  10. D  11. D  12. C  13. C  14. A  15. C  16. B  17. A  18. B  19. B  20. D  21. C  22. B  23. B  24. C  25. C  26. B  27. B  28. 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CD 3.ABCD 4.AC 5.ABCD 6.AB 7.CD 8.ABCD  9.ACD 10.B

  (三)简答题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其中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只抓一个文明或两个文明,都会影响其它文明建设,也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部门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地把全局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出现矛盾时,必须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中央要求一律关闭非法小煤矿,是从全国整体考虑的,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各地应当以全局为重,不折不扣地听从中央的指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财政收入,把局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对非法小煤矿的生产听之任之,这种思想和行为是十分有害的。

  (四)辨析题

  1.(1)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就要承认它的发展变化,适应并促进它的发展变化。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2)但是对于变化要作具体分析,不是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不仅辩证法承认变化,形而上学也承认变化。但形而上学讲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辩证法讲的变化,不单是数量的变化,而主要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但不是要否定一切,而是要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有用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也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如用其他原理进行说明,只要言之有理,也行。)

  (五)分析说明题

  1.(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和改造了自然界,但对于自然界的过度索取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势必会影响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从而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追求经济的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上述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和当代人的需求,“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就势必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因此,必须实行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恩格斯的论述、我国出台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马永顺的转变都说明了这一点。

  (3)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利和弊、好和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自然的利用,一方面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自然界的某些固有的联系,过度的开发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马永顺决心向大山“还账”,国家制定一系列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全面衡量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利弊。现在国家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增加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可能会给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困难,但会给我国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如用其他原理进行说明,只要言之有理,也行。)

  2.(1)材料一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哲理;材料二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哲理(若答“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对)。

   (2)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去是大势所趋。我们历经15年的谈判的确漫长、曲折,但这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无论就加入WTO谈判进程本身还是就加入WTO后的影响来说,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既要看到15年谈判的艰辛,又要看到谈判的进程对中国告别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既要看到加入WTO后因进一步开放市场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又要看到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从而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③有人认为“我国为加人世贸组织付出15年的努力,不值得”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

  3.(1)要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以更好认识和利用规律,服务于西部大开发,要防止产业趋同、重复建设,就必须做到一切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反对照搬照抄,“一哄而上”。

  (2)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