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会考练兵考试试题(卷)
太谷中学213-220班 第一卷(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选项并填入第二卷相应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
1.1999年7月26日《市场报》载文说,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可能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合并。据悉,南方航空公司的母公司已经同国际航空公司就此进行了初步会谈,公司合并若成功,必将会:
①优化资源配置 ②造成行业垄断
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④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马克思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个论断主要说明了
A.农业是第一产业 B.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
3.“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的意思是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矛盾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D.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4.同等数量的黑白棋子,可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组成破绽百出的败局。说明
A.量变和质变都是人的意愿可以左右的 B.量变和质变没有严格的界限 C.量变引起质变具有普遍性
D.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5.1998年由中宣部等单位推出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典型事例告诉人们,转变观念处处有机会,没有机会也能创造机会,观念一变天地宽。这说明
A.个人的发展总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观念能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
D.只要思想正确,事业就能成功
6.“固步自封,浅尝辄止”的观点
A.否认了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获得理性认识
B.否认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违背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哲理
D.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7.“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我们以前广为流传的口号。现在许多人却信奉“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这反映出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的性质和数量
B.分配对生产有巨大的影响
C.要提倡超前消费,鼓励投资多元化
D.我国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8.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宣扬,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人类即将毁灭,对此现代科学、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他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才能拯救人类,李洪志说:“我要度不了你,谁也度不了你”从哲学上看,这些说法:
① 是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 是与无神论对立的“神创论观点”
③ 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史观
④ 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A. ①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物以稀为贵”的“贵”字作为
① 价格理解是正确的 ② 价值理解是正确的
③ 价格理解是错误的 ④ 价值理解是错误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朱铊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中指出: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这个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体现的道理是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B.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C.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办事情要着眼局部,寻求最大目标
11.经过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经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破译表明
A.人类最终必将穷尽对自身的认识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 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现在我们对付通 货紧缩主要运用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点是
注意更正: 17、20、25题为多选题。也要完成
A.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B.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使之优化升级 C.使分配与消费相一致
D.解决好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提倡超前消费
13.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是
A.拟订、执行全国统一的金融方针和政策
B.统一经营全国的外汇买卖业务,办理国际结算
C.发行股票和各种建设债券
D.从国外筹集资金,向国内的各类企业投资和贷款
14. 下列投资行为中,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的是
A. 购买房产 B. 购买政府债券
C. 借钱给朋友 D. 购买股票
15. 为了实现我国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立足扩大内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因为:
A. 消费由生产决定 B.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B.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
D.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消费又可以促进生产发展
16.在我国,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60%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上缴的利税又占其中的85%以上,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B.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国家财源
D. 国有大中型企业制约着国民经济现代化
17. 某县种子公司,在出售短缺紧俏的高粱种时,将其滞销的玉米种子硬性“搭配”出售。这种行为
A. 违背了自愿原则
B. 虽不合理,但也不违法
C.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自主性的要求与反映
D.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规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18.在国内有些家电企业将产品的产地及使用说明全部用英文标注。这些企业的做法侵犯了:
A.消费者的安全权 B.消费者的知情权
C.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D.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19.有一商店,把“顾客至上”的标语,误写为“顾客之上”,这一字只差,违背了市场交易的
A.公平原则 B. 平等原则 C.自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0.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日元,到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美元。这就是说
A. 日元升值了 B. 美元升值了
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 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21.决定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长期性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特别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B.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心愿
D.为了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1978年—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亿元升至79553亿元,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七位。世界银行专家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竟争,扩大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B.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C. 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3.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联结又互相区别的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24“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亦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华西人的这种致富观蕴涵的哲理是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首先重视个人利益
B.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
C.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互相排斥而又互相统一
D.个人活动离开社会发展没有意义
25.中共中央在开展“三讲教育”的活动中指出:三讲要讲学习,立足于学习提高;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因为:
A.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B. 只要掌握理论,就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
C.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注意更正: 17、20、25题为多选题。也要完成
第二卷 (50分) ______班,姓名 ________分_______
第一卷选择题答题卡(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得分 |
|
|
|
|
|
|
|
|
|
|
|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
|
|
二. 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6.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填写以下的表格,每空1分。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
不同点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对象
目标
原则
费用承担
27.在议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时,经常听到以“趋利避害”来适应这种变化。请简要说明“趋利避害”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上是如何体现的?
28.在建国初期有鼓舞人们自力更生的“大庆精神”,六七十年代有鼓舞人们努力改造自然的“大寨精神”,八十年代有鼓舞民族振兴发奋的“女排精神。”今天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又有了激励人们向科技进军,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精神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三.辨析题. (本题共10分.)
29.创造性思维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
四. 30 论述题.(本题共16分.)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84年中央决定,农村土地承包期限15年不变;1998年再次决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材料二. 20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 中央为什么再次延长土地承包期?
②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什么经济现象?
③ 上述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