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联考(生活与哲学)[上学期]

2014-5-11 0:26:16下载本试卷

聊城市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试题(生活与哲学)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共35个,分值7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曾载文报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据此回答:

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  )

A.无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2、爱因斯坦曾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表明(  )

①哲学与各门学科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是以各门具体学科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二者构成哲学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4、古希腊的泰勒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这两种观点(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5、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6、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8、胡锦涛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   )

①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的哲学思想  ②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 思想文化  ③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④反映自己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  ②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③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  ④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性

11、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次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12、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这表明(   )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限制的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13、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辨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1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5、2005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标本兼治、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材料体现了(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6、列宁说:“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的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C.“扬弃”

D.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17、2004年8月14日,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因病去世,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学习。这体现了 (   )的哲理

①党重视先进精神的鼓励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 ③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18、植被是蓄水防洪的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山川植被遭破坏,遇见暴雨,雨水便会不受阻拦倾泻而下,往往只要数小时就会变成浩浩荡荡的洪水袭来。这一自然知识说明了(   )

  ①人类身会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③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A. ①②  B. ①②③  . C.③④  D. ①③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

 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20、“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论述强调的是(   )

  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C.要发挥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真理

21、苏轼在《琴诗》中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全部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2、当黄皮肤的中国上海小伙子刘翔以绝对优势冲破欧美选手对百米栏项目100年的垄断时,整个亚洲都和他一起沸腾了

刘翔打破了欧美选手对男子百米栏项目的长期垄断地位,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中国已成为超级体育强国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赛出好成绩

2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24、司马光小时候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5、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里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26、对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④只靠个人奋斗,无须社会、集体、他人的帮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27、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  ③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发展经济为辅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难以两全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④

28、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能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飞翔起来。”这主要说明(    )

   A.物质离不开意识    B.意识依赖于意识

   C.意识是人脑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9、“其实即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从认识论角度看,这句话主要表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以下说法属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建设已不再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

  B.“五个统筹”立足全局,着眼整体,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自然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

  C.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D.意味着我国理论思想的转变

31、“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与质变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B.轻与重,大与小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轻决定重,小决定大

32、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材料(    )

A.    包含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B.    坚持了矛盾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

D.   事物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33、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    )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34、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生产……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35、河南登封市原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对人民无比忠诚,在公安战线上无私奉献。因公殉职后,登封市十万多群众自发涌上街头为她送行,满含热泪痛惜她英年早逝。任长霞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必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个人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也会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们的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II(非选择题)

36、有这样一种观点:聪明的人总是按规律办事,领悟力较差的人爱凭自己的经验处理问题,愚蠢的人只是根据个人的需要行事。

综合上述观点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按规律办事就显得聪明些?

(2)办事情是不是要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领悟力较差的人”错在哪里?

(3)办事情是不是要考虑自己的需要?“愚蠢的人”错在哪里?

37、“时势造英雄。”因此,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38、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试分析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聊城市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政治试题(生活与哲学)答案

 

第 I    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C

C

C

D

D

C

D

A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A

C

D

D

B

A

C

A

C

C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C

A

B

C

B

C

B

A

B

A

  

 

       

第 II    非选择题

36、(10分)

  答:(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按规律办事,才会获得成功。(2分)

(2)①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1分)。②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把经验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避免用已有的经验到处生搬硬套。“领悟力差的人”错在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3)①办事情是要考虑自己的需要(1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即存在因果联系,又存在纵横联系,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办事情不能只根据个人的需要行事。“愚蠢的人”错在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问题,会导致不良后果。(3分)

37、(9分)

答:(1)“时势”指的是客观条件,它是实现人生价值、成为“英雄”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2分)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2分)

(3)良好的社会条件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1分),但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利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4分)

38、(11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因为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骤增甚至尖锐化,一些不安全因素造成重大损失事件较多等等社会实际情况。(3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3分)

(3)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矛盾双方关系(2分)。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党和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