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文科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2014-5-11 0:26:17下载本试卷

高二文科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30X2分=60分)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没有神的创造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神与物质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实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和

 2、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表现在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的变化发展有人的意识活动参与

B、自然界是物质现象;人类社会是意识现象 

C、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界而存在

D、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没有规律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据此回答3-6题。

3、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性皆在于脑。”这些观点的共同点在于说明

A、心和脑实际上都是思维的器官  B、人是用脑进行思考的

C、心和脑实际上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D、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器官为基础

 5、“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这一论断的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6、上题的ABCD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A、A  B、AB  C、ABC  D、BCD

甲乙两小学生参加冬季夏令营活动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又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他们找来干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扎紧,实行了“钻木取火”,终于取得了火种,两人很快脱险。据此回答7-9题。

7、两同学取火成功的前提是因为他们:

A、承认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C、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D、坚持了唯物主义

8、两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了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C、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D、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9、两同学取火成功还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他人学习

C、善于抓重点          D、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目前“台独”势力又在抬头,且越陷越深。陈水扁在接见一批美国学者时公然声称,要在2006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举行新宪法公民投票,2008年5月20日开始实施新宪法。陈水扁甚至还大放厥词说什么:“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台独势力正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据此回答10-12题。

10、我们坚决反对“台独”从哲学上看是因为“台独”分子:

①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 ②割裂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③分不清主次、辨不清方向 ④抓不住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1、对“台独”,中方的态度是:搞独立就是战争,宣布独立之日就是开战之始。这表明

A、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中 B、物质决定意识

C、规律是客观的  D、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12、我们反对台湾地区用所谓“公投”的形式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部分,离开13亿中国人民的“公投”是毫无意义的。这里主要体现了

A、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说不是原来意义的部分

B、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C、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D、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观点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观点二:“万物都有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观点的共同点是 

A、二者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者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C、二者都承认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D、二者都承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14、材料中两人的观点 

A、前者是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D、前者观点是唯物的,后者观点是唯心的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飞船且成功返回。据此回答15-16题。

15、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的事实,主要说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6、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的事实,还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认识和利用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意识对客观存在有反作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按规律办事

“善奕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据此回答17-18题。

17、“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说明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办事情要统筹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C、次要矛盾也会促进或阻碍主要矛盾的解决

D、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矛盾的次要方面会上升为主要方面

18、上题中,“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谋势”就是要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预见事物发展趋势 ③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产关系。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对“事物自身”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C、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0、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讲的“斗争”的关系是

A、对立又统一的      B、主观与客观的

C、个别与一般的      D、一般与个别的

21、下列说法中体现“矛盾”观点的是

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B、孤芳自赏,枉自尊大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据此回答22-23题。

22、下列对“一分为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看问题既要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

B、看问题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C、看问题要分清主次  D、看问题要分清重点和主流

23、一分为二的观点就是两点论、两分法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原理       B、矛盾普遍性原理

C、矛盾特殊性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的或物理的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24-25题。

24、“人工诱变”育种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关系的

25、生物育种运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启示我们:

A、应解放思想,创造性工作  B、应大胆想象,推翻现成结论

C、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   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为?”曰:“屦为屦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26-28题

26、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27、从辩证法角度看,他人对他不要“徒于越”的劝诫符合

①矛盾的特殊性性原理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还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A、要不断创造需求,促进生产的发展 

B、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要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据此回答29-30题。

2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讲,主要体现了

A、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B、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性能状态也起决定作用

 C、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0、 “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下列说法中不符合题意的是

A、办事情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B、办事情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

C、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D、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高二文科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30X2分=60分)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40分)

31、2003年5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新思,这是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的一条要求。怎样确立新思路呢?实践证明,根本的是遵循规律。

运用有关唯物辩证法知识简单回答:党的十六大为什么要强调“与时俱进”、“发展要有新思路”?(8分)

3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工作方法的正确性。(8分)

3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8分)

34、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如今,农业发展又面临新问题: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缓慢。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16分)

高二文科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0X2分=60分)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A

D

A

D

A

C

A

D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D

D

C

B

A

C

A

A

C

D

C

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事物是变化发展原理)。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4分)。由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的思想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按规律办事,即“新思路”,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5分)

3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4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思是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将意见制定成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普遍性,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普遍性,但路线、方针、政策要结合各地、各人的实际具有特殊要求。(4分)

33、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4分)。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而非公有制经济则从属于公有制经济,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4分)。

34、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如今,农业发展又面临新问题: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缓慢体现了这一点。(5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去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我们,如今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收缓慢又困扰我们,对这种不同阶段的矛盾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体现了这一点。(5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材料中看到了20多年农业取得的成就,又看到了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就坚持了两点论。又看到了今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出路体现了重点论。(5分)

综合评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