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永康市明珠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4-5-11 0:26:17下载本试卷

永康市明珠学校200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60分)

1.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

2..2002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说明了

A.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3.2004年10月14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日偏食天文现象.日偏食天文现象发生前,天文学家对此作出了精确地预报.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方向

C.人们能够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超前反映

D.意识是客观事物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我们必须坚持.”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认识

B.科学理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C.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5下列属于综合的方法的有

①牛顿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几种情形统一起来,找到了太阳﹑行星﹑卫星﹑地球物体之间相互关系的 共同性  ②对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筛选.鉴别  ③把一个同学各方面的 表现综合为一体,才能正确评价一个同学  ④企业进行生产,需要对一系列因素进行整体考察,并把这些因素协调好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意大利科学家哲学家布鲁诺说:“感觉纵然是完善的,也决不会不含有某种混乱.”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     感觉是混乱的,不可靠的

B.     感觉是完美的,即使含有某些不合理也是正常的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反映,是凌乱的肤浅的

D.     感性认识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7.人们从探索性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愈多,对未来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就愈强,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B.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 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     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B.     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地

C.     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D.     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理性认识

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髙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表明

A.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B.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 只有透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在“非典”袭来时临危不惧,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患者的生命,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

A. 临危不惧 ,敢于牺牲  B. 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C. 对社会作出贡献    D. 受到人们的敬仰

11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这句话说明

A.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C. 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    D.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2“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 ”这一现象比喻表明

A. 理想不是现实  B. 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陋的 

C. 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3.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表明

A. 贡献在前,索取在后,先贡献后索取 B.  索取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贡献

C.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D. 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14 . 就业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从哲学上看

A. 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C. 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 自我价值更重要

15. “用知识报效祖国是我最大愿望,献身国防科研事业是我的无悔的选择.”从留法归国博士于全的言谈中我们可以看出

A. 先进人物不讲个人利益  B. 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C. 国家利益和个人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D. 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基础

16.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献身精神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情来.”这说明

A. 有了理想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B. 理想是鼓舞人们为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C. 崇高理想是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力量

D.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17下列属于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是

 ①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② 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 ③ 个人素质的高低 ④个人的生存条件﹑工作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下列选项,体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的有

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敢为孺子牛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19.人生价值是指

A. 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0理想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产物,不可能脱离时代.因此,理想之树必须根植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说明

A. 理想来源于现实  B. 理想就是现实  C.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D. 理想高于现实

21.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说明

A.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 实践决定认识

C.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D.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认识有时候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24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向全体,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已成为各界的共识.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因为

A.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知识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C.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 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25. 2005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各项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6.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依靠科技的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B. 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

C.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D.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27.目前,全球40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每天有1万余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现艾滋病后.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促使医学界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病.这说明

A. 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

B.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理性认识

C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28.南京市在坚持不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2005年南京“为民办10件实事”的建议﹑意见,以倾听百姓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南京市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哲学依据是

A.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B. 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领导作用

C. 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9.一位观众在观看<<红旗渠精神展>>后,满怀激情地在参观留言薄上写道:“人们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上述认识蕴含的哲理是

A.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C.  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D.  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30.“人民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群众

B.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非选择题

31. 半个世纪以来,数百万复转军人和数十万青年响应党的号召, 在“北大荒”大规模垦荒,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北大荒在捧出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破坏自然的恶果:环境污染严重,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过去“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不见了,丹顶鹤﹑东方白鹳等濒危水禽和侯鸟被迫迁徙他乡……伴随新千年的脚步,开荒行动将要画上休止符,以期重现往日天人合一的美丽﹑和谐﹑自然。这是黑龙江省政府作出的决定.

问: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鼓励开荒”和“停止开荒”行为.(12分)

32.一位普通的城市女职工,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梦想.20世纪末,她自愿从繁华的大都市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乡村教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农村孩子身上.有人认为这是在做傻事,她却说:

“我就是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在农村孩子中间,我感到了被尊重和被需要.”

结合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谈谈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9分)

33.甲乙二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拦住去路,无桥也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

试用哲学知识简要评析甲乙二人的观点.(9分)

34.2005年3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一年多来,我们国家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综合国力更加增强,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民族团家更加紧密,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到处呈现一派喜人景象.这一切都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顺乎时代潮流,顺应我国国情,符合群众利益,显示出巨大威力.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上述材料反映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10)

 

 

 

 

 

 

 

 

 

 

 

 

 

 

 

 

 

 

 

 

 

 

永康市明珠学校2006年上学期期终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A

C

C

C

B

C

B

D

C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D

A

B

D

C

C

A

A

A

D

A

B

   

31.⑴对“鼓励开荒”“”和停止开荒”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看待,把对象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既承认今天“停止开荒”的决定的正确性,又要不能否认以前“鼓励开荒”的决定的合理性.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材料中的“鼓励开荒”解决了千万人的吃饭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决心﹑意志和干劲,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警告人们,改造自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停止开荒”的决定主要体现了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是自觉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表现.

⑶.凡是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开荒,人民没饭吃不行;一味的开荒,破坏环境,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行.

⑷.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鼓励开荒”和 “停止开荒”的决定都根源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开荒”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从而黑龙江政府作出了“停止开荒”的决定.

32.⑴ .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

⑵.这位女工的事迹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和可靠标志.

⑶. 在对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这位女工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33.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涉水过河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对过河的深浅状态的认识,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所以乙认为“不去过河,怎知深浅!”是正确的,但也属于冒险从事.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果在知道深浅的正确认识指道之下过河则万无一失了,但甲把这一方面绝对化,认为没有这种认识就不能过河,也是错误的.

34.⑴. 实践是认识得来源和发展动力.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⑵.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唯一标准.我们国家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⑶.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顺乎时代潮流,适应我国国情.符合群众利益,因此,我们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