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8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也面临着阻碍因素。据此回答1-3题。
1、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劳动力条件的是
A、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英国资本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施行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2、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A、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大批失去土地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3、18世纪中后期,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殖民战争的爆发 B、资本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施行
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D、“圈地运动”的加速
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宏观调控理论 D、使用价值理论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生产力
6、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使用价值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8、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专研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植树工人。则甲和乙的劳动
①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 ②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
③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 ④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购买力的降低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遭受破坏
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A、无法被人看见的手 B、社会规律
C、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D、上帝之手
11、第一个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杜尔哥 D、李嘉图
12.斯密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三大阶级,其依据是
A、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
B、其收入的来源
C、主观的想象
D、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3、斯密认为,市场规模制约着分工,因此他主张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市场规模
B、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
C、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D、分工决定交换
14、“谷物法”的存在,不利于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因为
A.该法案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该法案激化了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C.谷物价格的提高,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的价格
D.该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15、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①二者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各国从中可以得到好处
②二者都认为各国有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
③二者都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④二者都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尽管比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进步的发展,但是也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
①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②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③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④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不一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李嘉图说: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在这里,李嘉图将“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 归纳为
①保障私有财产 ②革除政治弊端
③振兴教育 ④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李嘉图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这说明
A、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B、降低地租可以增加资本积累
C、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D、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19、在财富形态问题上,斯密的主张与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认为财富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后者则认为财富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
B、前者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后者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C、前者主张“富国裕民”,后者认为民穷国富
D、前者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后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0、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特有的和本质的属性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值量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发表
B、欧洲工人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
D、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
2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所产生的影响是
A、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资本论》的出版
C、同空想社会主义做了彻底决裂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
23、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货币就是商品,商品就是货币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
④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⑥商品、货币都是一个历史范畴
A、①②⑤⑥ B、② 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
26、布鞋厂的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勃等众多工人,并按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勃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勃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勃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创造的新价值是2美元,那么,他创造的总的新价值是 美元,比特一天可以获取剩余价值 美元。
A、2 6 B、2 16 C、16 6 D、3.25 16
27、投资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叫做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商业资本 D、产业资本
28、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
A、减少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B、增加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C、使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
D、使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确定,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29、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市场上积压的产品逐渐减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社会不再出现生产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增加的景象,但是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这一景象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30、商业资本家是专门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的买卖来获得利润的资本家。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流通领域中的商品买卖活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B、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C、商业店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通过商品的购销差价从消费者身上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3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
A、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C、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D、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2、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存在三个阶级,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和 之间进行分割。
A、工业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
C、借贷资本家 土地所有者 D、农业资本家 土地所有者
33、“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的外壳所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爆炸了”。这里的外壳指的是
A、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B、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D、资本的循环方式
政 治 答 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
题号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答案 |
二、简析题(共32分)
34、据调查,空调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拥有率为51﹪,正是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消费需求空间和相对较高利润率的刺激,许多企业竞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海尔、格力、美的等空调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开发静音空调、环保空调等,名列家电十大利税企业。有的企业则盲目跟风,不仅没有核心技术,而且管理混乱,濒临破产。
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35、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请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2分)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4分)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4分)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4分)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6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22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6、材料一: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简直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材料二:(1)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2)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3)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4分)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4分)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2分)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4分)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D | A | B | B | A | B | C | B | A | C | B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A | C | C | B | A | A | B | B | A | D | A |
题号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答案 | C | A | C | C | D | B | B | B | D | D | B |
二、简析题
34、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空调生产的高利润吸引许多企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向空调生产,空调业的生产规模扩大。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海尔等空调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体改了效益。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海尔等企业生产空调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那些在技术上管理上落后的企业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35、(1)原材料
(2)2美元
(3)不是。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6、(1)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二者成反比例关系。(4分)。
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4分)。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4分)
(2)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4分)。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2分)。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问题上个别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