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必修)试卷

2014-5-11 0:26:06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必修)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6、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

7.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由于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9、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

A、人类的实践活动              B、人的主观臆造  

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中           D、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1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15、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是否承认意识反作用物质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客观的

16、思维和存在有没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D、思维是否等同存在的问题

17下列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心外无物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  D、上帝决定一切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是俱进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9、下列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定义的是             (    )

A、物质是客观实在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一种生产方式

20、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                        (    )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1.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 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 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22、“拔苗助长”这一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     )

A、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惩罚      B、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C、人们可以认识可利用规律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

23、我们讲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的“实际”是指             (     )

A、从群众中来的实际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

C、客观存在的实际              D、人们的思想实际

24、实践是                              (     )

A、主观的活动                B、主观思维与主观活动

C、客观事物本身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5、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

A、物质性      B、具体性      C、客观性      D、条件性

26、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兴隆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8、下列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

A、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B、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9、联系的普遍性是指                         (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

C、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任何事物都是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30.恩格斯说过,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哲学上___的关系。

A.物质与意识              B 共性与个性

C.同一性与斗争性            D 整体与部分

3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就是                     (    )

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C、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3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位置的变更、上升的进步的变化

33、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不是后退          B、事物的数量是增还是减

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34、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防微杜断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   特殊性             B、共性   个性

C、斗争性   同一性             D、前进性   曲折性

37、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坚持发展观                 B、系统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坚持实事求是

3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的。

A、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其内部的特殊矛盾          D、主要矛盾

39.“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哲理是

A.一分为二看问题     B 重视量的积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重视质的变化

40.右边这幅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注:请把判断题,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三、简答题(8分)

4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材料分析题(10分)

42、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益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致富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五、问题探究(12分)

4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的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

某市学校高二(10)班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1)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道理。

(2)请你为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A

 A

 B

 B

 B

 B

 B

二、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A

B

C

C

C

D

B

C

A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D

D

D

D

C

D

C

C

C

C

B

C

B

三、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每点2分,共8分)

四、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该地区领导刚开始没有从当地实际出发,没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后来从该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

五、1、茅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①每天节约用水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水的重复和循环使用体现联系的观点③制定用水计划,节水意识,体现意识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