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2014-5-11 0:26:06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政治试卷

出卷人:余慧华    审核人:徐志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1.刘翔说:“当一件你盼望已久,原以为是遥不可期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那种迫切的心情,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这表明   

①外因有时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意义  ③要在实践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7年1月,三峡工程紧急启动补水调节机制,首次利用水库调蓄发挥生态调度作用。三峡工程号称“全球第一水利工程”,有人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难题“题库”,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要描絵这一宏大工程的设计蓝图,往往要挑战技术的极限。据此回答2--3题。

2.要挑战技术的极限,从主观方面来说,必须做到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③充分认识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④

3.三峡大坝的建成与三峡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表明

  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②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要维护好、实现好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作家丛维熙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教授克鲁姆研究发现雪落有声。雪落在水中的声音频率在50~200千赫间,鱼类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音,而人类却只能听到20千赫以下的声音。据此回答4—5题。

4.“雪落有声”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们所体现的哲理有

①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③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克鲁姆发现落雪有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万变不离其宗”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本质和现象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②千变万化的现象,都包含着本质的变化 ③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 ④现象变,同时本质也就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2006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前五次审议的基础上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六次审查。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多次审查表明的哲理是      ①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③任何法律的制订都要经过多次修改④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哈根达斯试验”,是个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试验,说的是消费者在对着一大、一小两杯冰淇淋的选择时,哪怕那个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的冰淇淋,而那个5盎司的杯里,装着才不过6盎司冰淇淋,就因为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没装满,而另一个漫了出来,他的选择就会倾向于“小杯”的,甚至还会为这杯少的付出高价。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9、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

C.坚持适度消费原则

D.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觉得自豪吗?这是由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童世俊主持的名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大型社会调查的重要问题。回答10--11题。

10、在4568个有效回答中,认为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或比较自豪的”占到82.8%,童世俊教授认为“从分析结果看,中国人的自豪感指数还是相当高的”,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

A.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法    B.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C从共性到个性的认识方法    D.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11.在选择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或比较自豪的”备选的17条理由中,名列前三的是“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当然,因地区、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所选择的理由有所差异。这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认识既源于实践也源于书本知识

C、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认识必然不同

D、认识既受客观条件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影响

2006年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指出:“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一要求说明:

A.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人们的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于2006年10月28日落幕后,有评论家指出:已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吸引当年那样多的观众,能够激起当年各种那样的激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粮食丰富多彩,人们的兴趣、口味、价值观等日趋多元。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价值观是一个经济概念,属经济范畴

B.价值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C.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正确观点和评价标准

15.价值观日趋多元,会使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区分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B.是否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是否有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

D.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16.金钱和幸福的指数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幸福无从谈起,另外幸福主要是来自人的心灵深处,不一定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就幸福了。从人生价值观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2,4,6

 
  ①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②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③金钱是实现人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④物质财富与人生没有关系,因而没有必要不择手段地获得金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价值观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由于 

①客观事物的属性是不同的②人们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③人们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④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

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

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铁轮滚滚,汽笛长鸣。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雪域“钢铁巨龙”—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回答19—20题。

19.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今天已腾跃起一条钢铁巨龙。这表明

A.自然界完全打上了人的烙印    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所不能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无能为力

D.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

20.“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数万名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在走上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这样的口号激励下,奋斗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创造了人类铁路史上非凡业绩。这告诉我们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 ②奉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建设者们的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重要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实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温家宝在看望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时指出,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据此回答21—22题。

21、要实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和谐,就需要  

①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②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③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④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下列无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是   

A.看到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B.要认识的人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

C.认为个人对推动历史前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D.个人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右图,回答23—24题。

23.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献爱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2008年,志愿者的爱心及行动将会表明

A.个人索取是不正当的行为表现     

B.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

C.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D.个人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4.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

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

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 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

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25.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理想是那么鲜明,看的见,而且同我们的血肉相连。。。。。从它那里我们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这表明        

①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②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归宿和总和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④理想和现实紧密相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下列关于实践的基本特征中,体现唯物主义的是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8.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29.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0.“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31、2007年3月5日至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二、非选择题。

31、2006年7月1日,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通,青藏铁路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绿色工程”。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15.4亿元的资金进行环境保护。

在野生动物专项研究方面采用设置动物通道方式,留出动物迁徙空间。在加强植被保护方面,开展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积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构和再生。在湿地、湖泊环境保护方面,采取架设桥涵、以桥代路等工程措施,保证了江河源区生态功能不受影响。在确保多年冻土环境稳定方面,开展冻土环境科研试验项目,采用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冻土环境的稳定。监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江河湖泊水质无明显影响,植被、冻土、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应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8分)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2分)广大铁路建设者从高原地区实际出发,注重环境保护,坚持铁路建设与环保的统一,正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2分)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2分)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人类行动,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2分)

32材料一:十六届六中全《决定》开篇鲜明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3分)。

  材料二:在过去的20余年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贫困阶层与弱势群体的出现、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这些不仅干扰着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对经济发展本身构成威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性。(6分)

①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2分)。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而提出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材料三:2007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强调了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国家、集体和私人的财产,以具体法律的形式落实宪法精神“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3)《物权法》的精神是如何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6分)

  ①集体主义值观是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以人民的根本益为出发点的价值观。(2分)

  ②《物权法》强调了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国家、集体和私人的财产体现了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2分)

  ③以具体法律的形式落实宪法精神“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体现了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2分)

33、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就得到绿色GDP,绿色GDP统计很明显是对“GDP崇拜”的有益修正。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实际操作中人们发现单纯强调GDP增速、GDP总量排位、人均GDP水平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还应该用其他的衡量标准,因此,近年来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据悉,“绿色GDP”统计的试点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并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的?10分

(1)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分

(2)  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原有GDP核算体系的不足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3)  从GDP到“绿色GDP”、从发展到科学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4)  在部分地区开展“绿色GDP”统计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分

(5)  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GDP”概念,必将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体现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2分

27、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85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2分)

上述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

(2)试用该哲理谈谈你对上述讲话精神的理解。(6)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作到一切相信群众、依靠尊重,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2分

②85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2分

③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