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到机读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28×2分=56分)
1.2004年7月,北京市政府提出,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要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并对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一批正在施工的奥运工程开始“瘦身”。上述做法
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④证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促进事物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第一性
3.据报道:美国科学家的最新动物实验显示,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能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其工作机理与激素替代疗法类似,却不会像激素替代疗法一样引起副作用。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前提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采用先进技术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4.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许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 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这则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C.意识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5.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正确的
B.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正确的
C.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错误的
D.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的
2006年9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制卸载完成,“鸟巢”真正从一个设计图纸变成矗立在大地上的我们民族的骄傲。回答6—7题。
6.2003年4月,由中外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获得准许;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之后。“鸟巢”于2003年12月24日上午9时15分破土;2005年11月15日,国家体育场结构提前封顶;2006年8月31日13时,“鸟巢”钢结构工程合拢完成。“鸟巢”从设计到完工的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
D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7.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全体建设者发扬拼搏精神,靠智慧、靠科技创新、靠冲天干劲高质量完成着奥运工程,共筑着反映时代风貌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②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④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小型探测器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9月3日晨5时42分22秒按预定计划撞击月球,完成了它最后一项使命。回答8—9题。
8.“智能1号”于2003年9月升空,撞击月球是“智能1号”的探测任务之一。近年来,各种探测器频频造访月球,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使地面科学家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月球。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人类有意识地对自然物进行改造
9.空间探测器在为人类探索天体和未知宇宙空间方面作出无数贡献,在这些探测器潜力耗尽后,科学家为其安排了“浪迹天涯”、“粉身碎骨”、“荣归故里”等归宿。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B客观事物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
C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事物
D意识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在农历四月,山脚下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请回答10—11题。
10.白居易诗描写的景色表明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阶段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11.诗中描写的情景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据此回答13-14题。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所以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因为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够使思想意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
B.解放思想可以创造出新的规律
C.解放思想,是使人正确认识世界的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观,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前提
14.解放思想是使主观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
①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主观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
②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③只要解放思想,就能够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④只要实事求是,就能发现新的规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5、人们可以用螳螂清除牛粪,用水发电,用针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这表明:
A、正确认识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客观联系为人类造福
B、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规律为人们谋福利
C、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事物的联系
16、下列现象属于发展的有:
①新中国代替旧中国 ②水结成冰
③某同学考上大学 ④日月循环四季更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诗人刘禹锡独爱秋天,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表明
A.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四季更替是有规律的
D.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存在差别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周边外交的方针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一年一度的东亚国家领导人厍列会议上明确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得到了与会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欢迎和响应,增进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区域合作,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此回答18—19题。
18.确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实事求是
19.“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良好效果表明
A.事物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
B.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C.要积极创造事物的联系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20.画家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画家审美观、艺术修养、观察方法不同,而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他们会得到不同的领悟,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表明
A.画家的感受具有主观性,不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21.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坚持
①主观认识要同具体的实际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要随变化了的实际而变化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根据主观改造客观、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实际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2.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联系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3、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4、“泾溪有险人谨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其包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坚持两点论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会发生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
25、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我们认识事物应遵循的认识秩序是
A. 普遍—— 特殊
B. 特殊 —— 普遍
C. 普遍—— 特殊 —— 普遍
D. 特殊 —— 普遍 —— 特殊
26.中国古代文学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疱工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激光打印机使用量逾300万台,以每台打印机每年需更换2—3个硒鼓(墨粉盒)计算,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0万立方米。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将其填埋地下1000年后也不会腐烂。据此回答27一28题。
27.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事物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它们的惩罚
B.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D.要着重解决眼前利益,等条件具备了再考虑长远利益
28.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因此,我们应该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29.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都纷纷举行旨在争取世界和平的纪念活动。我国举国上下也掀起一股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热潮。《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或悲壮雄浑或昂扬激越的乐章。
上述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什么道理?
30、近年来,河南省修武县某村探讨了一条不离乡土,以农产品为原料,农、工、牧、商并举,种、养、加工齐头并进,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
请问:这个材料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因果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原理?
31、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11.2年。根据以往观测太阳活动的规律分析,专家们预计,太阳活动将在5月份达到最强。由于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这个预计会有一定误差,但误差不会太大。据此,健康专家提请人们注意,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大量紫外线会伤害人的皮肤,人们应根据紫上线的强弱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在紫外线强的时间,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阳镜、打阳伞,尽量穿长袖浅色衣服。
上述材料蕴涵着哪些哲理? ”
32、韩国、新加坡、西亚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各有其特点,各国都按照本国国情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韩国与新加坡比较相似,都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加坡更注重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注重协调环境、教育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韩国则注重不均衡发展。西亚各国利用石油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变单一经济结构。中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尽管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比较注重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请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