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命题学校∶赤壁一中 命题人∶谢松竹 2008.4.27
说明:1、本卷分选择题(50分)和简答题(50分)两部分,总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25×2=50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盛会。通过奥运会,可以充分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1.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组体育图标,名为“篆书之美”的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富有动感、美感。图标设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第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面的门,后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门牌香烟)。是一幅虽然语言不同,但对仗工整,饶有风趣的中英文对联。不同的语言文化相互融合,取得绝妙的艺术效果。从哲学上看,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图案。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这一设计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从哲学上看,这一设计
A.坚持了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B.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D.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4.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古人将“君子”之德比附于玉,认为玉有“仁、义、礼、智、信”等多种美德,因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以“玉”比“德”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的意识影响事物的属性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重要导向作用
2008年春,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持续性暴雪灾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认为: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由于极其微小的大气变化也能导致天气的巨变,精准的气象预报是可望不可及的。至于用人工力量来“改造气象”,人工降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办到,但人工消除降雪,从技术上看现在还根本不可能。
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由于极其微小的大气变化也能导致天气的巨变,精准的气象预报是可望不可及的。”蕴涵的哲理是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6.“至于用人工力量来‘改造气象’,人工降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办到,但人工消除降雪,从技术上看现在还根本不可能。”这说明
A.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7.奥运会气象保障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如果没有很好的天气,高水平的开幕式演出则逊色不少。对此,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奥运气象服务,能做到的要努力,做不到的绝不做违背科学的承诺。”这说明,奥运会气象保障要坚持
A.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C.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 D.尊重事实,顺其自然
关于赤壁之战的地点,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赤壁古战场就在湖北蒲圻(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第二种声音说,古战场在今湖北黄冈(黄州)西北。不少人以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为论据,认为苏轼写的就是赤壁古战场。
8.近年来,在蒲圻赤壁的地下发现了刀、矛、剑、戟、斧、箭镞、铜镜、铜钱等文物千余件。经考古学家的鉴定,证实这些铁制兵器和铜镜、铜钱,都是东汉晚期的遗物。这些都是蒲圻赤壁就是当年赤壁大战古战场的铁证。这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那些岩缝中、地底下的锈迹斑斑的兵器,让唐代诗人杜牧大发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该诗蕴涵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0.苏轼在《赤壁怀古》词中写得很清楚:“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即他只是听当地人有此传说,借此抒发对三国英雄的追慕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以苏词为依据,认为苏轼写的就是赤壁古战场,未免牵强附会。这从哲学上启示人们
A.间接经验是不可信的 B.要想获得认识,必须参加实践
C.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1.作家丛维熙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教授克鲁姆研究发现雪落有声。雪落在水中的声音频率在50-200千赫间,人类只能听到20千赫以下的声音,故认为雪落无声。克鲁姆发现雪落有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应该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假象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歪曲反映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韩愈的《早春》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下列选项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包含的哲理相对应的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13.克罗地亚一位生物学家在《环球时报》上载文说,北京绿化有缺陷,人工的东西搞得太多,野生的太少;光污染严重,夜间到处灯火辉煌,浪费能源,释放有害气体,还影响动植物生长,鸟类、昆虫和植物都有生物钟,有其自然的生长规律,人类应当尽量少干扰它们。城市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为
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②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儒家文化包含许多哲理。
14.孔子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这从哲学上主要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5.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该观点
A.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6.右图哲理漫画“打破常规”体现的哲理是
A.不能按常规思维做事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改造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要发挥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7.“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这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的一句管理名言。它体现的哲理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分法
18. 十九世纪末,法国有一位千万富翁在经济动荡时,获悉自己的全部财产贬值为十万法郎,他无法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扔下十万家产撒手人寰。富翁有位外甥被宣布为舅舅财产的继承人。当这位穷困潦倒的小伙子突然得知自己将获得十万法郎的遗产时,由于过度兴奋竟幸福地晕了过去。这个故事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②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③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反对拜金主义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质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的思想。下列具有朴素唯物意义的观点是
①世界是由“元气”构成的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2008年2月17日晚,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揭晓。获选者或为社会进步作出杰出贡献,或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或以个人力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他们之所以感动我们,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
①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
②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
③受到“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评选推荐委员会”的认可
④正确处理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在《棋与人生》中写到“我们知道计算机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强,那我们成功靠什么?答案是综合。将创造和计算,艺术和科学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要比其任何单个部分强大得多”。这说明
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强于计算机 B.计算机某些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强于人脑
C.人脑强于电脑在于人的自觉能动性 D.电脑不如人脑在于其工作程序分散,缺乏综合性
22.《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双方具有对立性 D.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2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卖炭翁“衣正单”却“愿天寒”说明
①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制约
③人的自然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④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有句名言:“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彩。”也就是说,自然物要成为审美对象,也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的物变成一个有意蕴的感情世界。柳宗元这句话说明
A.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世界 B.应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 D.人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25.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经典名言“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 D.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50分)
26.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前,有学者概括出我国城市建设的“十大败笔”,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
(1)摧残旧城: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
(2)疯狂克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 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的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3)胡乱“标志”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4)攀高比傻:你建世纪大厦,我建摩天高楼。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
(5)盲目国际化:不少城市都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
(6)窒息环境:新的建设高潮在有限的旧城区内无休止地要面积,欲望的扩张和对金钱的渴望窒息了建筑艺术。满眼的广告牌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7)乱抢风头: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
(8)永远塞车: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2公里。
(9)“假古董”当道: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世界公园”、“民族园”、“老北京”、“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的东西堆砌不出真正的文化来。
(10)跟人较劲:开发商们建造了大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密不透风的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你建“花园”,我建“广场”,他建“皇宫”, 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15分)
27.处在经济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孩子将来生活得好,智商、情商、财商一个都不能少。所谓财商,就是孩子认识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它理应成为我国儿童基本的素质之一。该怎样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
在美国,被父母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中,明确要求孩子达到以下理财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开始学习攒钱;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英国一向主张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日本则主张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反映在儿童理财教育方面表现为: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在中国,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来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父母大都无条件接受并乐意为之,要钱的理所当然,给钱的亦理所当然,甚至嘴上还叨念着祖辈留下来的古训:“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迟早都是要给他们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家族式理财观——代代“给”下去,生生不息。
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谈谈你对“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的认识?(14分)
28.2008年春,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创下奇高收视率,许多人深受教育和启发,许多山东人尤其是当年“闯关东”的后代甚至泪流满面……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 “闯关东”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山东人乃至中国人民勤劳、坚韧、勇敢、乐观的人生理念和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移民潮”:在过去的300多年间,约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移到地大物博的东北地区,艰辛创业。这就是“闯关东”的历史。导演张建新认为,拍年代戏往往有固定的拍摄模式,而这部戏浓缩的是历史,首先要尊重的是事实,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闯关东是迫于无奈,这是不能去瞎编的。
2005年,编剧高满堂接到创作《闯关东》的任务时,深入东北三省,行程7000公里,历时一个半月的采访,其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常常让他自己都很感动……最终,高满堂五次修改剧本大纲,三次修改剧本,八易其稿,写成了《闯关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闯关东》的成功对人们艺术创作的启示。(12分)
29.生活中,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自然界的水时时刻刻都在作循环运动,井水和河水之间也在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井水与河水通过蒸发、地下径流、大气传输、降水等方式,大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运动。
人们错误地认为“井水不犯河水”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9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25×2=50分)
1、B 2、C 3、B 4、C 5、C 6、B 7、A 8、D 9、B 10、D 11、C 12、A 13、C 14、 C 15、A 16、D 17、D 18、C 19、C 20、B 21、C 22、D 23、D 24、A 25、B
二、简答题(50分)
26.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该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摧残旧城”割裂了事物的历史联系,“乱抢风头”割裂了事物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念,影响整体效果。(3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胡乱‘标志’”、“永远塞车”反映出城市建设目光短浅,未能用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攀高比傻”、“盲目国际化”、“永远塞车”、 “假古董当道”、“ 跟人较劲”等,不顾实际条件,违背客观规律,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消极后果。(3分)
④矛盾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该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一味求新,不要旧城的“旧城改造”,只考虑个体,不管别人的“乱抢风头”,片面看问题,割裂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事物的整体和谐。(3分)
⑤矛盾具有特殊性,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疯狂克隆”使城市失去了自身的个性魅力,“盲目国际化”超越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3分)
(学生如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27.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经济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对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或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角度分析亦可)(3分)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现代社会,“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培养理财能力,是人们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3分)
③“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金钱,积极理财。(4分)
④“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必须反对“不付代价,伸手要钱”的依赖、享乐思想及拜金主义等错误的金钱观念,树立健康、理性、积极的金钱观。(4分)
28.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艺术创作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民族精神。(4分)
②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故事不能瞎编,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闯关东”历史。是《闯关东》的创作源泉。《闯关东》编剧深入民间采访,获得素材。艺术创作必须贴近生活,源于实践。(4分)
③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闯关东》编剧深入民间采访,获得素材,《闯关东》关注百姓生活,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创作应该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关注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意愿。(4分)
29.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应该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井水和河水之间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相互联系。认为“井水不犯河水”犯了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错误。(4分)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井水和河水本质上时时刻刻都在作循环运动,两者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相互联系。人们只看表面现象,错误地认为“井水不犯河水”启示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