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5-11 0:26:07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文科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B.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因素。据此回答2—3题。

2.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对唯心主义哲学,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具体分析,科学批判

    B.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C.从整体上肯定唯心主义的正确性

    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应彻底否定唯心主义

4.在日本“二战”遗弃化学武器伤人索赔的众多案件中,日本政府多次无视事实,拒绝赔偿,而中国受害者一再起诉。从哲学看,这是因为双方                              

    A.立场不同                      B.知识构成不同

    C.世界观、人生观不同             D.思维方法不同

5.古人说:“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一位的          B.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不同性质的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一俗语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B.学习间接经验是后天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多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西部开发,绝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绝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盲目上马没有市场、没有竞争力的加工工业项目;绝不能搞花花哨哨的“形象工程”。这三个“绝不能”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B.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8.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和观察到的事物两者的比较中得出。”这说明      

    ①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不一定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③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既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现在各高中都开设研究型课程,努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下列对创造思维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创造性思维就是要突破规律的制约,解决存在的问题

    ②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④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厄乐尼诺”现象每隔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一次,取得各种数据较少。且多数

数据要从海上取得,不仅费用昂贵,也十分困难。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很难找到其规律。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人们之所以较难找到“厄乐尼诺”现象的规律,从哲学上是因为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感性认识不能指导实践

    ④“厄乐尼诺”现象还没有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1.根据上题材料,要认识“厄乐尼诺”现象的本质,从哲学上讲必须         

    ①深入实践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③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④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资源枯竭、

  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 ③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发展经济为辅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难以两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列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钉多木烂,滴水穿石             D.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14.“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句话说明

    A.矛盾具有客观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5.下列原理,方法论意义,反对的观点,正确的组合是: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矛盾普遍性原理     ⑤反对主观主义    ⑥矛盾特殊性原理

⑦一分为二        ⑧反对一点论     ⑨反对“一刀切”

    A.①—③—⑦    B.④—⑦—⑤     C.⑥—②—⑧    D.⑥—②—⑨

16.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17.对分清主流与支流的理解,正确的是:                            

    A.解决问题时,应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B.分析问题时,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C.分析问题时,要分清成绩和优点、不足与缺点

    D.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8.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1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认识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

                                                               

    ①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②与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对立 

    ③两点论,不是一点论              ④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0.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林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1.“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说明:                             

    ①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③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2.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实行双气化的大城市中的生活垃圾中,与人们吃喝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占50%左右,其余50%中,18.2%以上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其中纸张占5.3%,棉纺织物6.8%,草木树叶占6.1%,这些废物扔掉是害,利用起来则是个宝。这说明: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23.200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如果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就意味着继续落后;如果不重视自主创新,会进一步加大差距。上述材料说明                

   A.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新事物在力量上超过旧事物

24.加强自主创新的内涵之一是加强集成创新。加强集成创新,之所以要使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是因为                                      

   A.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有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D.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5.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C.部分制约和决定着整体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中国“入世”,北京申奥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迎来成功,表明       

A.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内因,也离不开外因。

B.事物发展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主次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7.下列选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有:                        

    ①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有关  ②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④

29.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下列政策中体现最明显的是:                   

    A.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D.我国要发展生产力,主要靠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并不代表闭关自守,我们要利用国外资金技术来发展自己

30.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调整经济结构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事物数量上的增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C.扩大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也能促使经济素质的提高

    D.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成事物的质变

第Ⅰ卷答题卡(共60分)

总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在中药方中最常见的是甘草,它分为甘草节儿,甘草梢儿。甘草节是治关节痛的;甘草梢儿是利尿的;生甘草是解毒的;炙甘草是缓中的。一株小小甘草就有四种用途,不知其理,焉能下药?(10分)

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为什么?

32.本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始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2分)

  用相关哲理分析上述材料。

33.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放在了首位。

    (1)用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6分)

   

(2)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不同角度,说明理论创新的必要性。(12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A

B

C

B

D

B

A

B

A

B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D

A

C

B

B

C

B

D

B

B

D

B

二、非选择题 

31.唯物辩证法启示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分)。这是因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甘草的分析、研究,才认识到甘草的不同用途。(2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分)。只有具体分析、并认识了甘草的不同用途,才能正确使用这种药,做到药到病除。(2分)

32.(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2分)。质变是量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2分)。

(2)事物的发展就是经过量变一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只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3分) 每一步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是一次小的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有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新质变,不断向前发展。(3分)

33.(1)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能够指导我党和我国人民采取正确行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4分)

(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只有根据新的变化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正确发挥指导作用,从而推动事业的发展。(4分)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向前推移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并发挥其更先进的指导作用。(4分)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只有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