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政治下学期周考测试

2014-5-11 0:26:07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下学期周考测试(一)

政治试卷

《哲学生活》全一册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

第I卷 选择题部分(共90分)

一.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72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就是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5.马克思哲学产生的基础和来源是

①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的进步 ③德国古典哲学 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哲学 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9.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是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0.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物质,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德育工作一点放松不得》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一点放松不得,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力度一点放松不得,各级领导在狠抓落实上一点放松不得。”德育工作一点放松不得,是因为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能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出物质

12.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B.坚持科学,反对迷信

C.坚持一切从党的路线、方针出发    D.多听别人的意见

13.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创作需要现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1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5.“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16.在凹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上述材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18.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态系统支持,经济不可能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可能受到破坏。同样,没有生态安全,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安全也难以保障。这主要体现了

A.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辨证关系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19.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把握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   ④联系的规律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决定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长,而在于最矮的木板有多长。这就是经济学界最著名的“木桶理论”。据此回答20—21题:

20.“木桶理论”蕴涵的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B.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况起决定作用

21.“木桶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C.办事情的关键是搞好整体    D.办事情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22.判断价值观是否正确的标准有

①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是否符合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世界上不存在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说明

A.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D.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4.下列说法与“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相一致的是

A.闭门造车   B.杞人忧天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强调了

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实践的重要性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2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27.美国天文学家汤博1930年发现了被认为是太阳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但到了1951年,美国人柯伊伯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的假说。2005年,不断被发现的小天体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行星定义和冥王星地位。2006年8月24日,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被人们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降为8颗。这说明

A.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永远不会过时    B.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C.人们不断制造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D.在实践中推翻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28.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

29.“牵牛要牵鼻子”,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从哲学上说,这是指

A.要抓主要矛盾         B.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坚持两点论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30.毛泽东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是人民的逻辑。”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表明  (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符合规律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31.“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得去卧佛寺烧香。”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32.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头脑自行生成的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中美关系的发展会是行一步,停一停,不会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般全速前进。”这句话主要说明 

A.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向前进步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4.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这符合

A.辨证的否定观  B.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C.历史虚无主义  D.全盘抛弃的观点

3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③唯物史观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各行各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D.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37.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联系的客观性受意识的能动性的制约

3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2005年4月,效力于NBA休斯顿火箭队的姚明当选全国劳模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劳模”应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姚明收入那么高,且在外国打球,与我们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强调付出、不计回报是不合理的,时代变了,劳模精神也应该与时俱进。据此回答19-20题

39.姚明当选劳模,引起人们激烈争论。这说明

A.人们价值取向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集体主义的调节

C.必须让全体公民树立起相同的价值观

D.认识的发展决定了认识对象的特殊形式

40.时代变了,劳模精神也应该与时俱进。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

41.下列名言名句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哲理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2.右边的漫画启示我们必须

A.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B.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反对教条主义

政治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三、简要分析

43.2001年江苏省第十次党代会正式将“强省富民”战略调整为“富民强省”战略。五年来,江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实施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等措施,使这五年成为江苏历史上发展最快、老百姓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试简述上述材蕴涵的哲学道理。(6分)

44.星期天,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拣菜要用5分钟,洗菜要用3分钟,淘米用2分钟,切菜要用4分钟,用电饭煲煮饭要用30分钟,用煤气灶炒菜要用18分钟。怎样安排最省时合理?至少要用多少时间?这一安排对你有什么哲学启示?(至少两点)(6分)

四、生活探究(共18分)

39.近年来,工业生产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日趋紧张。为此,某校高二(2)班学生

以“该市饮用水缺乏原因的调查”为课题展开探究实践活动。(共9分)

(1)围绕缺水原因,你准备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3分)

(2)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途径获得该课题的资料? (2分)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飞机、火箭甚至高射炮进行人工降雨最主要的国家之一。为缓解旱情,入们还在继续进行人工降雨的努力。

“实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4分)

40.(9分)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2000元

6年

10%

5%

60%

(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4分)

[例]课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哲学依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课题:

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5分)

参考答案

24题:(1)先淘米,再用电饭煲煮饭,在煮饭的同时拣菜、洗菜、切菜、炒菜。(2分)共需要32分钟。(1分)

  (2)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分)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2分)

28题:(1)课题如:①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2分)

哲学依据: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等。(3分)

(学生从哲学不同角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设立课题,哲学依据的说明能够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客观情况来进行。该村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村长的设想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村长把新农村理解为“村容整洁”,是片面的;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长设想按统一标准造农民旧房要,是“一刀切”的体现;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村长设想用一年时间建成新农村是急于求成的表现。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符合群众的意愿,村委会强制村民搬进中心村,违背了群众的意愿,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以上答案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