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1—6课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哲学离不开生活,但生活可以离开哲学 B.生活离不开哲学,但哲学可以离开生活
C.哲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哲学 D.哲学与生活不是一回事,二者毫无关系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联系的
④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 D.③④
4、“具体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决定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 )
①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与哲学家们的关系密切,与我们无关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7、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8、主观唯心主义把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知识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人的主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②客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
③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 ④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9、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0、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的精华是因为( )
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它正确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它发展到了时代的顶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表现在( )
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④动员和鼓舞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1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
A.意识性 B.物质性
C.能动性 D.可知性
15、下面不属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是( )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静就是动,动就是静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7、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③水往低处流
④ 摩擦生热 ⑤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⑦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⑧交通规则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④⑥⑧
19、“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同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和创造规律
C.人在规律面前将一无所为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20、据北京气象部门推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的降雨概率为50%。为此,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对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可起到消减的作用。但对中雨以上则不能做到“人定胜天”。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解放思想就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21、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
A.意识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
2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先由设计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师按图纸施工建成。这说明( )
A.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D.意识是在人脑自生的
23、“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如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4、胡适先生在回答做学问、研究问题时曾这样讲,“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胡适先生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要 (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25、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
A. 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 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6、在当代,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都离不开别国的实践活动。这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 B.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2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永恒性 B.条件性 C.客观性 D.反复性
29、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 ( )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
3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更高的程度。”毛泽东的这句话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有条件C.真理不断被否定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有经验的制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茶叶工人可以凭嗅觉判断茶叶的质量……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0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0分)
32、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加大对景区的破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增设了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从2007年11月9日起,这一方案向社会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高三(5)班同学表现了极大关注,并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如果你是探究小组的成员,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收集意见?(至少两种)(6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探究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的必要性。(14分)
参考答案:
1~5:CDABB 6~10:CACBA 11~15:ABCBC 16~20:CACDA 21~25:BBABB
26~30:CDCCD
31、(1)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10分)
(2)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真正发挥科学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0分)
32、(1)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6分)
(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7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调整法定节假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设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