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句话表明,哲学 ( )
A是人生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
C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D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说明( )
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
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5、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7、200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的占70%,教师占50%。从哲学上看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的思想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8、战国时期,各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道、墨、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面(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9、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强大思想武器
1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
由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据此回答13—14题
1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
A不属于物质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13、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1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18、《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19、“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 ( )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国务院做出自2007年8月15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整为5%的决定。从哲学角度,这一材料说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能动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22、以下各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屡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在教室里听课 ⑧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A①②⑤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⑥⑧⑩ D⑤⑥⑦⑧⑨⑩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据此回答22、23题
23、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一“活动”属于( )
A生产实践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 D物质生产活动
24、通过上题我们可以看出,实践具有明显的( )特征。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任意性
2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2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7、“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诗包含的哲理诗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29、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货运飞船,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说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④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上沁出汗珠。突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是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二、简答题(20分)
33、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
三、辨析题(20分)
32、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C | A | C | C | A | D | D | A | C | D | B | A | B | A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B | C | C | D | D | A | C | B | A | B | C | B | C | D |
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客观符合主观,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国家根据收入分配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正对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2、(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2)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