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选修科期末试考试试卷

2014-5-11 0:26:08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选修科期末试考试试卷

考试日期:2008年01月18日;考试时间:90分钟;

(请把选择题答案用铅笔填在答题卡上;把主观题答案用钢笔或铅字笔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7年10月9日中共十六届七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       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A、全国代表   B、中央委员 C、全国委员干部 D、全国党员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6位跃居第    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      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

A、5  中等收入  B、 4  中等收入  C、3  中等发达   D、2  中等发达

3.十三年磨一剑。7月30日下午,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的《   》终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将从明年8月1日起施行。

A、《企业所得税法》  B、《公司法》   C、《反垄断法》   D、《证券法》

4.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       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2007年内第八次上调该率。

A、存款准备金率  B、存款利率   C、贷款利率   D、住房贷款利率

5.2007年9月30日,第5届女足世界杯决赛在上海举行,     击败巴西队,成为历史    蝉联女足世界冠军的球队,同时,该也创造了夺冠路上6场比赛一球未失的惊人纪录

A、德国队 首次  B、美国 首次  C、德国队 第二次  D、美国 第二次

6.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9月12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    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以表彰他们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所作的不懈努力。

A、物理学   B、化学   C、医学   D、和平

7.2007年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改善中日关系,从文化体育方面的交流入手.材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借助于文化渗透繁荣世界文化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8.2006年4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 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B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         D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9.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的革命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1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2007年7月7日晚,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结果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的万里长城以最多得票名列“新七大奇迹”之首.据此回答10—11题

13.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  )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14.出席评选结果揭晓仪式的中国长城学会代表韩国伟表示,万里长城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因其伟大的魅力而当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长城的当选,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伟大魅力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不像其他文明一样因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4月,一场网络“扫黄”专项行动再次席卷全国.这次“扫黄”活动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短短数日内便战绩频传,全国互联网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泛滥的势头被有效遏制.据此回答11--12

15.淫秽色情文化属于(  )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本土文化  D外来文化

16.网络“扫黄”专项行动开始数日后,网民们的眉头便舒展了一些,“黄潮”大面积退却.网上不会动辄就强行跳出涉黄广告和图片;家长们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孩子一上网便被“情”“色”包围…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对落后文化必须坚决铲除,防止其产生不利影响

B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腐朽文化会逐渐消失

C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文化市场应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据此回答14-15题

17、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②学习应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第一需要” ③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 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之所以要重视学习,接受教育,这是因为(    )

①教育可以使人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③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 ④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20.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21.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2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原因在于(   )

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会有所反映   ②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 封建思想和文化还存在  ④丰富文化生活的必然结果  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

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 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 承认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2006年4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  )

A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基本要求   B 培养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基础

C 新时期道德新内涵的体现          D 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 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26.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类所特有   B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27人类社会是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而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在不停息地进行着,文化传播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实生活中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有

A 商人贸易活动  B 人口迁徙活动   C 社会文化教育   D 各种经济、政治交往活动

28.中国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和仪式如今在发生变化,尤其在城市。传统上,中国人在正月初一之后要走亲访友。如今,许多人干脆用发电子驾卡或手机短信来代替。过年发红包也渐渐失去它传统的味道,而日益成为一种商业活动。这告诉我们

A 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必须对传统文化全部抛弃

C 传统文化会妨害社会的进步   D 应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29.200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文化需要承载体,从文字、音乐到传统节日,从挂春联、买桃花到吃粽子、划龙舟、登高望远,一项项活动无不在做着传承中华的重要工作。这表明

A 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B 我国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C 中华文化有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D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0.2006年5月11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B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

C 是立党立国之本             D 能避免我国思想文化的多样性

31.在200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11个部委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该倡议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全民阅读活动,在大众读者中普及阅读理念,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

A 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必须读好书    B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

C 只要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知识文化修养

32.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我国大力发展教育是因为:

A、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B、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33.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A.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D.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选修科期末试考试试卷答题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C

A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 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BCD

A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7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山东走“齐鲁之邦”,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计完成拍摄出版吕剧、山东梆子、茂腔、莱芜梆子、柳琴、枣梆、太平调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又相继出版了《中华秦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现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故。结合上述材科,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的怎样认识?

答:①文化与经济相互文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齐鲁音像社借助资源优势,搞文化产业开发并取得了可观效益。(2分)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有利于齐鲁文化的传播。(2分)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齐鲁音像社的做法有利于齐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

④文化创新不但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齐鲁音像社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齐鲁文化的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3分)

35.(9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取之不尽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4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

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两个方面评价,均可酌情得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四、辨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发挥我国文化工作者的主体作用。(11分)

答(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作的专业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要创新,就必须重视发展文化工作者的积极作用。(2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应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也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分)

②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5分)

(3)可见,辨题重视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一面,但否定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则是不正确的;同时还要看到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2分)

37.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11分)

答案:(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4分)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分)

四、论述题

38、材料一:2006年国内游中,红色旅游是个亮点。在今年“五一”期间,山西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提出,黄金周期间,运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动红色旅游,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材料二: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只有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能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它给予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4分)

(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答.(1) ①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它给予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

(2)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五、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和分析。

39.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的研究,推出一批理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材料三: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学习《决定》后,就“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组成探究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成员,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20分)

(1)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7分)

(2)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向学校提出3条建议。(7分)

(3)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请谈谈你准备如何做。(6分)

答(1)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环境所决定的。(6分)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2分)

(2)①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分)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感悟当代先进文化,使全体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2分)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分)

(3)要严于律已,防微杜渐,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要从现在做起,想到做到;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要注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6分)(也可从其他方面回答,但必须符合题意,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