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卷面分5分,全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日记》等优秀文化作品,在我国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鼓舞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主要说明
A.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能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3成语“耳濡目染”,说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深远持久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4.对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正确的看法是
A.文化的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减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5.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
A.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 )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教育活动 ③商贸活动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7.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 C. 构建和谐社会 D. 科学发展观
8.实践是( )
①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的需要 ④文化创作的动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9.我国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这表明( )
A.文化创新来自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毫无实际意义
10.在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 )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全盘吸收 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 D.反对守旧主义
2005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使红色旅游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回答11~12题。
11.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 )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的实现 ④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我们今天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是( )
①今天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 ②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③今天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④今天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3.思想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说明( )
A.我们国家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
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纲要》,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据此回答14~15题。
14. 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上述观点,我们应该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15.时代需要民族精神,人民呼唤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之本。根据材料回答16-17题。
16.封建社会的爱国主题是维护封建统治,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材料表明( )
A.历史时期不同,爱国主义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B.爱国主义就是拥护祖国统一
C.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以中华文化为核心
1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②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④全面拒绝外来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8.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资本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分别是( )
A.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 B. 为人民服务 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D 诚实守信 个人利益
20.邓小平在谈到爱国时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国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A.爱国与拥护社会主义是对立的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C.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可以不爱社会主义,对不同的人爱国主义有不同的要求
21.“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 )
A.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D.封闭主义
2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对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团结统一 ②勤俭自强 ③团结友爱 ④爱好和平 ⑤明礼诚信 ⑥爱国守法
A. ①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④⑤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重视发展教育
2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少选,该小题不得分。
26、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这一观点( )
A.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B.简单地把文化看作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否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D.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是不正确的
27最近几年,“台独”分裂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他们大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这些活动违背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台独”分裂势力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台湾文化自古就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包括台湾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性。
28.世纪之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开办了42所以中国古代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中国大陆也掀起了一股股“国学热”“寻根热”“民族节日热”,“民间文化热”。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
A.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包容性特点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D.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在不断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29.今天,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C.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要求
D.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它东接福建,西连广西。该地原为百越之地,由商周之交时...岭南文化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属于同一文化总体系。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与百越族文化融合,进而与汉文化交融融合。依据材料请回答29—30题
30.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点 B.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31.发掘和整理保护岭南文化的积极意义是( )
A.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有利于支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D.有利于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 )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C.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
A.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B.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
C.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让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D.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34.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现象通过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非常大,少数中小学生沉湎于“网吧”而不能自拔。全国范围内的打击、整顿活动也不断开展,几乎每年都开展文化市场、互联网“网吧”的专项整治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这说明( )
A.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特殊的重要性
B.坚持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尤其关键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生活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更加迫切
D.不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能坚持“双为”方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5题8分,36题9分,共17分
35.(8分)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 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汉族文化、彝族文化、藏族文化等不同特征的文化兼容并蓄,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国世博会承办地上海不仅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地,而且是中国最有东西方文化融合气息的城市。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加强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将为世博会增添光彩,增强世博会的吸引力。
请回答: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6.(9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规模、形式和数量上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非在新世纪合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加强人文对话,增进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认识中非文化交流?
四、辨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满分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 (11分) 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高。因此,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无关。
38.(11分) 背景材料: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苏轼描写文与可写竹时说:“见其所欲画……振笔直追……少纵即逝”。灵感往往是突然爆发的,灵感出现使创作者如虎添翼,挥洒自如,远远超出平素能力。
辨题: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7分,满分34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材料一: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钱学森、赵忠尧、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祖国。当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当今时代,当我们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嫦娥1号”飞向月球,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5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12分)
40.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怎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即: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ACBAB 6-10、CDABA 11-15、DBBBB 16-20、CCBCB 21-25、CBCCB
二、多项选择 26、ABD 27、BC 28、CD 29、ABC 30、BD 31、ABC 32、ABCD
33、ABCD 34、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5题8分,36题9分,共17分
35.(8分)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4分)
(2)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分)
36.(9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认识中非文化交流?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3分)
2,加强中非文化交流,有利于中非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加强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中非之间的全面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3分)
3,我们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非洲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3分)
四、辨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 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高。因此,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无关。
1,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高,因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是不能等同的。(2分)
2,但这两个修养在人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都统一于人的发展过程之中,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5分)。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的人。(2分)
3,认为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无关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二者的内在联系。(1分)
38.(10分) 辨题: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1) 认为文化创新来自于创作者灵感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创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创作者的灵感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长期的生活实践,艰苦的艺术探求的结果。(4分)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但认为文化创新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
(3)文化创作者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9题15分,40题16分,满分31分。
39.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5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10分).
(18分) (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5分,如仅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得1分。回答具体内涵时每错一字扣1分,4分扣完为止)。
(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分)。无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所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所发挥的作用(1分)。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2分)。海外学子回到祖国、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嫦娥1号”飞向月球,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这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2分)。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断发展,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的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分)
40.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怎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即: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①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觉得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由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6分 每个要点2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发展教科文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供智力支持);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④.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分 每个要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