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上学期测试政治试卷

2014-5-11 0:26:08下载本试卷

高二上学期测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新华社内蒙古频道2006年3月21日电: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部门,为加大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力度,对高考移民的范围进一步作出了新界限,制定了新规则,严格限制高考移民.据此回答:

1.内蒙古是高考移民的主要迁入地之一.2005年,全自治区查处高考移民2600多名.针对这一情况,内蒙古推出新规,严防高考移民.这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世界本质是物质

2.通过新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有效地解决内蒙古高考移民问题,反映了

A.正确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发展

B.只有正确意识才对物质有反作用

C.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正确意识可以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迪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1996年欧洲物理实验室发现并生产了反物质,1998年中美科学家使用到宇宙中去探索反物质,并发现了反物质。据此回答3~4题。

3.这里的“反物质”

A. 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B. 其实就是哲学上讲的物质

C. 不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

D. 其实就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只是结构、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

4.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反物质的研究和发现进一步说明

A.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体组成

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 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界

D.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5.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300多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

C.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做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D.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从客观上看,这是因为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②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

长江在20世纪的近百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而这造成了长江流域的两个致命问题:一是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大增加;二是洪灾发生时的抗洪减灾能力大大降低。1957——1986年,在近30年中,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一倍,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

上游越穷越垦,越垦越穷,下游越险越加,上游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下游人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长江流域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长江帮助人们创造了财富,人们却把它当成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垃圾场,沿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停地向它倾泻着肮脏的物质,每天都有5000多万吨废水流进长江,长江现在每年接纳的废水已达200亿吨,这还没有把发展速度慢且大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乡镇企业的“贡献”计算在内……

确实,对于现代化的中国,没有比失去这样一条清澈的万里长河更为悲哀的了。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11~15题。

8.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长江让人哭泣的现状,说明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 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矛盾引起发展,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 联系具有多样性,应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9.长江让人哭泣的事实说明

A.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破坏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否则将受到惩罚

B. 应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

C. 正确认识事物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D.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10.结合全文,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自觉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④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上游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下游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 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

C.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客观的

D. 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搞好局部

12.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事实警示我们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治理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说明

A. 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

B. 必须重视整体和局部的联系

C. 事物联系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存在着一种因果联系

中国成语中包含丰富的哲理。据此回答9~11题。

13.“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4.“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B.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15.“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B.否认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不少名牌商校都开设了网上的学位课程。据此回答19~22题。

16.网络教育在高等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和教学目标相差很大,网络教育是否合适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7网络教育人微言轻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的很大一部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除非是具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学生,否则在不需按时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做不到真正按教师设想的进度学习,这主要说明

A.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是可有可无的     D.外因有时也起决定作用

18.网络教育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关联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9.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其前景是激动人心的,网络教育在很多方面因其独到的优越性将至少部分取代传统的口耳传授,依然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待网络教学的正确态度是

A. 网络教育徒有虚名,不是真正的新事物

B. 网络教学是新事物,它必将迅速取代作为旧事物的传统教学

C. 网络教学是新事物,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应满腔热情地支持它

D. 网络教育是不是新事物,是因人而异

20.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1.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能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是

  A.互为因果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在联合国人权会议第60次会议上,美国再次提出反华提案,歪曲中国的人权状况,被大会否决,美国的图谋再次遭到失败.据此回答22-23题。

22.美国在多年的反华提案中都指责中国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 ,这一指责

A.没有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否认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B.割裂了整体和局部的联系

C.没有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D.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

23.评价我国人权时,应该

A.看人权的完善程度              B.看人权的发展速度的快慢

C.看人权是否有变化              D.坚持发展的观点

“鲶鱼效应”是说一种传统的养鱼方法,通常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可一旦船舱中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据此回答16~18题。
24.“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5.如果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效果却适得其反。这说明
A.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反作用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C.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由个别省份进行试点、到扩大试点省份、最后全面铺开的办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逐步推开,确保税费改革平稳进行,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震荡。据此回答18—19题:

 26.从辩证法角度看, “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体现了

  A.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的          B.主次矛盾相比较而存在

  C.共性与个性是有严格区别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7. “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理③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8—30题。

28会议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②事物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状况会影响事物整体的功能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9.会议指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才能见到成效。这是因为

A.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B.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0.会议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这一认识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决定和支配着其它矛盾的解决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局部影响整体,应该重视局部的作用

.非选择题(40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到1979年,农业为工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约为4500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在财政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6975亿元,我国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

32.材料一:一只灰喜鹊一年可以吃掉15000条松毛虫,保护一亩松林;在棉田放马蜂,可减少四次用药;一只青蛙,一天吃掉七八十条害虫;一只成鸭1小时可以消灭2000条虫子。当前不少地方利用这些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农作物害虫,既节省人力、物力、又保护生态平衡。

材料二: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减少和缺乏,而且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早年的滥伐植被是造成现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1分)

33.材料一:宁夏在退耕还草的同时,把具有农业优势、科技人才集中、城市化基础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处黄河、包兰铁路和109国道三条轴线上作为突破口,形成“经济核心区”,重点开发,作为大开发的支撑点。

材料二: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解决生活用电,也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要想富,先修路”,省委和省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三: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党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药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10分)

34.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实现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举办多种实用技术培训,一些下岗工人很快重新上岗。但也有部分下岗职工留恋“铁饭碗”,又不愿从事服务业等工作,不学习新技术,只想依靠政府安排工作,致使再就业困难。

从哲学上看,造成材料中部分工人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C

B

 D

D

C

D

A

B

D

C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C

B

A

A

D

C

B

D

D

A

B

D

31.(1)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3分)

(2)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工业和农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3

(3)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3分)

32.(1)上述材料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2分)材料一中,人们利用喜鹊、马蜂、青蛙可以消灭害虫的事例,说明正确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事物的联系为人类造福。(2

(2)材料二中的“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事例说明人们如果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遭到惩罚,造成巨大损失。(2分)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类活动的预见性;要善于从整体着眼,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寻求最优目标。

(3)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受到惩罚。材料中所说的破坏植被造成的恶果就是如此。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

33.①三省区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2分)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3分)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省的措施中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三省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分)

34.(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留恋“铁饭碗”、不愿从事服务业等错误意识是导致部分工人再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5分)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实现再就业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仅仅依靠外因,个人不努力奋斗是部分工人再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