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5-11 0:26:09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生活与哲学》)         2007-3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7分)

1、李瑞环同志在其《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指出,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对上述论述的正确理解是

A.科学的哲学思想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作用B.哲学能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C.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   D.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

2006年3月,备受各方关注的京沪高速铁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据此回答2-4题

2、长期以来,京沪铁路以占全国铁路营运线2%的比重,承担了10.2%的全国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建设高速铁路是解决京沪运力不足的必然选择。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建设高速铁路是现实的需要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京沪高铁工程总造价将超过千亿元。从最早的可行性研究,到最后获批立项,京沪高速铁路走过了10余年的曲折复杂论证过程。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客观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专家指出:在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上,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以最大限度提高国产化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内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避免订单大量外流。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5、“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代王令的这首《晚春》诗体现了

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应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6、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受主观性影响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7、一些地方发现的“狼孩”、“熊孩”,他们虽为人所生,却没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

A.他们的大脑发生了质变    B.他们的语言功能退化

C.他们没有感觉和心理活动   D.他们脱离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9、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0、有的人在做事情之前,先找算命先生算命或求签测吉凶。这种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1、与“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理生万物  D、上帝创造了世界

12、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哲学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1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16、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形成,更多是劳动者在生活劳作中自然引发积累而成的,它存在于劳作环境中。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18、发展的实质是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

  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D、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

19、下列名言名句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是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世界是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④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的这种观点

  A、认为是英雄创造了社会历史  B、承认人民群众是英雄

  C、否认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D、正确认识了社会历史的主体

22、丛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他短暂的一生,用真诚的心灵来歌唱,用无私的付出来服务,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从人生价值角度看,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要在个人奋斗中成名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人类在认识和处理自身与动物界的关系中经历了一个从颂扬“打虎英雄”到滥捕滥杀再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和谐发展。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

  ④人们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上题中的事实启示我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需要  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⑧④

25、“设想世界历史是一帆风顺、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前进和倒退,

  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强调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6、就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意识是

  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27、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21分,错选、多选、少选,该小题不得分)

28、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人脑  B、生产关系  C、思想观念  D、国家

2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含有下列哲学道理

  A、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取直接经验 B、读书和实践是个人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

  C、要把认真读书和积极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D、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30、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主要表明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规律具有普遍性

  C、思维活动可以不遵循规律  D、世界是一个充满规律而无矛盾的世界

31、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转化

  B、外因起了决定作用     C、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3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有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脱离实际,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宽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述做法

  A、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使主观与客观相脱节,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危害

  D、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33、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六号”飞天,我国几代科学家奉献了青春热血,洒下了泪水汗水,以赤诚之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共圆中华强国梦。这表明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34、敢想敢干、能干会干、苦干实干的许振超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党和政府要求全体产业工人包括干部群众都要向许振超学习。许振超把“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和“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作为座右铭。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C.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2005年10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

35、2005年9月20日,中宣部、中国伦理学会、江西省委宣传部、南昌市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指出,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四、辨析题(12分)

36、只要重视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37、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材料一:“八荣”和“八耻”历来都是两种鲜明对比的人生观。人生观不同,人生观的境界也不同,决定人生的价值不同。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材料三: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谈谈你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的理解。

39、2006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国经亚太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上发表演讲时讲到,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164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4%。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月至9月国内总值达到12897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出口总额达到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2)这些哲理在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生活与哲学》)      2007-3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A 2.B 3.C  4.D  5.D  6.A 7.B  8.A 9.B 10.D 11.A 12.C 13.A 14.D 15.C 16.A 17.C 18.A 19.D 20.D 21.A 22.C 23.D 24.B 25.D 26.C 27.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8.ABD  29.ABC  30.B 31.AC 32.ACD 33.ABC 34.BC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分)。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所以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1分)。

35.(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5分)。

  (2)理想信念,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都属于正确的意识,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保证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5分)。

四、辨析题(12分)

36.(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物才能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4分)

  (2)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事物发生质变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积极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

  (3)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又要抓住时机,奋力一搏,使理想的目标变成现实(3

分)。题中观点只强调了量的积累,两忽视了事物的质变,因而是片面的(1分)。

37、

五、论述题(16分)

38、(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等问题,故出现“八荣”和“八耻”两种鲜明对比的人生观。

(2)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针对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9.(1)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6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强调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和变化发展的观点。(3分)

  ②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做工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抓重点、抓关键。材料

强调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

路,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