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文化生活模块X科期中考试

2014-5-11 0:26:09下载本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模块X科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B、文化是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现象

C、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是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4、近年来,许多根据古代史实、古典小说改编的通俗版、搞笑版帝王戏、格格戏大受观众青睐,但专家学者却对导演这种任意删改、曲解、戏谑历史的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出市场化道路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D、观众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5、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众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公民为了更好地参与这些政治生活,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A、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6、根据上题结论,我们可以看出

A、在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与政治日益融合

B、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

C、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7、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喜欢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不同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一定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8、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时说:“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修都江堰的故事,我从小就听,就崇拜。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的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我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林毅夫的话告诉我们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被动的过程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不自觉的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无目的的过程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9、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在跨越三个世纪的时空中传遍了世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心灵,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平和希望。这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②优秀文化能给人思想的启示和精神的享受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1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上述歌词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

12、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与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C、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文化        D、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13、有关调查显示,在拜年方式的选择中,电话和手机短信位列榜首。随着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给们的启示有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④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4、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之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惟一手段  ④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6、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启蒙运动 改变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对自身的理解,改变了西方的价值观。人的心智的解放,也使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历史事实说明

A、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复兴古代文化

B、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C、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带来文化的巨变

1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18、中国古典哲学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其一。“天人合一”即自然界与人类既有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今天,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对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       D、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19、印刷术的诞生使图书、报刊等纸质媒体产品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影视产品占领了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材料表明

A、印刷是传媒的开始

B、网络和信息产品的出现可能使消费者迷失在虚拟的世界里

C、网络将取代其它传媒

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1、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如下观点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2、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深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这表明

A、文化创新来自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毫无实际意义

23、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这启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

A、应博采众长,反对守旧主义

B、应立足于实际

C、应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D、应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2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样做有利于

A、防止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B、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C、排斥外来文化,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一切成果,展示“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25、网络盗版侵权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了版权及其相关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严重侵犯了中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破坏了

A、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

B、民族文化的传承途径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D、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

26、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

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 “活到老,学到老”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27、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这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B、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8、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1/5。这说明

A、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B、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29、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蒙古民歌的

A、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

B、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C、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

D、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30、书信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沟通、交流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我们不妨再拿起纸和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让人们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

A、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继承

B、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

C、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

31、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出门在外的人千方百计也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度除夕。这表明

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民族节日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春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

32、近年来,一股翻拍经典文学名著、翻拍经典影视作品的风气在电影、电视界大肆流行,我们熟悉的经典佳作不断被诠释,甚至有的作品被翻拍四五次之多,有人认为这是文化创新。是否是文化创新,关键是看“翻拍”行为能否

A、带来巨额的商业利润           B、对艺术作品进行创新加工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4、青岛传媒网2006年12月12日载文指出:中韩两国政府今天发布了“2007中韩交流年”活动安排。2007中韩交流年活动包括政治、经贸、文教、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的数十个项目,其中以年初在首尔举行的开幕式、年底在北京举行的闭幕式和8月24日两国建交15周年纪念日活动为重点,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中韩交流年宣传口号为“友好交流,共创未来”。中韩文化交流

A、有利于中韩两国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B、能促进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C、有利于扩大中外友好往来

D、有利于促进两国及人类文明事业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简要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辨证关系。

36、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四、辨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

37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8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此,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五、论述题(13分+19分,共32分)

39、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有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6分)

(2)你认为我国当前如何应对文化发展方面的严峻挑战?(7分)

40、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

  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10分)

(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说明:能提出两个合理建议或做法,即可给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C

C

D

A

B

D

A

C

C

C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C

C

D

B

D

A

B

B

A

B

D

C

二、不定项选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ABD

BC

AC

AB

AC

CD

BD

ABCD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参考答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5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5分)

36、参考答案: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4分)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2分)

(3)“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2分)

四、辨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

37、参考答案:

(1)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由人创造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4分)

(2)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人。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3)题中观点看到了文化与人的密切关系,但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看法是片面的。(1分)

38、参考答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分)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都要经历这样的途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4分)

(3)“眉头一邹,计上心来”,表明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有密切关系,但不能由此得出“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题中观点否定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的观点,因而是错误的。(3分)

五、论述题(13分+19分,共32分)

39、参考答案: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分)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7分)

40、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6分)

答案:

② 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2分)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变迁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10分)

答案:

② 应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6分)

(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说明:能提出两个合理建议或做法,即可给3分)

参考答案:

文明祭祀,不要把祭祀搞成封建迷信;

健康祭祀,不要把祭祀活动庸俗化;

节约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铺张浪费;

环保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造成环境污染;

廉洁祭祀,不要趁机搞腐败活动;

安全祭祀,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创新祭祀,不要固守不文明的祭祀方式;

弘扬革命传统,不要忘了祭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