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期末综合模拟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回答1—3题。
1.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上调利率将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和化解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③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06年11月15日,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政府对200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③正确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但不是一刀切,而是坚持区别对待,自主选择的原则,做到国民待遇原则和审慎监管原则相结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申报世界遗产。回答4—7题。
4.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地区,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各个方面极为相似,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坚持辩证的否定 B.反对任何权威,砸烂旧的一切,实现创新
C.只要有否定就会有发展 D.不能全盘抛弃,应保留其原有的一切
5.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已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认识体现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关联系的
B.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C.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决定整体的性能状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6.韩国申遗对中国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震动,也许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反过来促进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珍惜,进行“出口转内销”。这说明
A.人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推动社会发展
B.价值观对价值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C.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7.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全球文明水平,改变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犯罪活动猖獗的世界现状,促进人们建设一个教育发达、道德昌明的人类家园。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我们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先进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回答8—9题。
8.中铁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兼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工程总指挥、总工程师段永传率团队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按时保质地完成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被人们称为“虎胆指挥长”。段永传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A.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D.只有不断地挑战极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青藏高原的海拔平均在四千米以上,初到西藏的人容易出现头疼、气短、恶心、心跳加快等高原反应。在青藏铁路上运营的新型列车有专门的制氧机,能根据海拔的变化自动制氧。这样从内地进藏基本上就不用担心在途中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了。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人的活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自然界的规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①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③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体现 ④夸大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是无所谓的
B.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2.上述漫画中的工作方式
A.是正确的,符合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B.是错误的,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C.是正确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D.是错误的,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13.2006年10月8日,全国首个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在深圳诞生,这种智能型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在全球也属首创。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4.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简称WFP)的一则公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报告称,中国在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005年,就以57.7万吨的援助总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这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整合教学内容和利用教学资源对当今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答15—16题。
15.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由此可以看出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16.2005年10月,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的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在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 B.② C.②④ D.①③
18.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把追求GDP的增长作为衡量政绩大小的依据,现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指标进入了政府权威公报。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B.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
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价值观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文化的多样性,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回答19—20题。
19.2006年7月8日,“中国汉语网”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宗旨是“立足世界,服务国内”。 “中国汉语网”的开通将为汉语在国内和国际的学习、传播搭建新的平台。从哲学上看,这坚持了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D.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0.有画家说过,日本一个山洞的壁画只有百年历史,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而我国魏晋时代的洞窟壁画接待量每天上万人次,污浊呼吸使壁画脱落变形。这说明
A.开发和利用遗产资源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B.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难以统一的
C.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D.矛盾普遍存在,保护文化遗产应限制旅游业的发展
21.2006年10月,朝鲜宣布恢复进行核试验,并宣布不用于发展军事。核能一方面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核泄漏和核辐射甚至核战争。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体现了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两面性
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④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22.荣辱、是非、善恶,往往体现在生活的小事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要从小事着眼、从身边做起。这一观点体现了
A.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3.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注意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这启示我们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整体与部分功能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
D.把个人志向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24.温总理在两会结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④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A.抓住主要矛盾 B.坚持全面观点
C.看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坚持实事求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非选择题:
26.国人长期以来是用革命党的思维来思考执政的问题,从社会矛盾运动的原理出发,认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这种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而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是彻底实现这一变化的标志。共产党依然承认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不再是动不动以斗争作为手段,而是通过执政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方法,来协调各方面矛盾和利益,明确了“和谐”的价值导向。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去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的哲学依据。(9分)
27.目前我国大豆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价格低迷,积压严重,种植面积大幅萎缩,部分大豆加工企业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专家指出,对于目前大豆产业的溃势,要重视,但不要强力干预;要采取措施,但应适度适量,注意角度。政府应在世贸组织的原则下适当控制和规范进口;要注意发扬我国大豆高蛋白、非转基因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着力加强大豆科研,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产量;要关注没有替代作物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请运用有关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大豆产业如何走出困境?(9分)
28.《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2分)
29.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道理。(6分)
(2)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定位。(4分)
(3)“和谐世界”强调“一分为多、多合为一”,这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6分)
3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既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既要科学规划,又要防止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材料二: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明显过大,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过于重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而没能兼顾公平的方面。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建设现代农业遵循原则的辩证法依据。(6分)
(2)依据材料二,从哲学上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8分)
31.材料: 要特别强调的是,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难以成功。因为西部大开发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必须经过中部的传递,直接“空降”不是不可能,但不符合梯度转移的规律。同时,没有中部的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一些占地多、耗水多、能耗高、用工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在东部越来越难以生存。它们惟一的出路就是向外转移。由于中部紧靠东部,显然是中部而非西部应成为其向外转移的首选地。当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进程中,中部各省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中部省份都像沿海地区那样招商引资是不可能的,但选择部分区域打造一个投资洼地、高新科技研发地则是可行的。
试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0分)
32.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然而由于相关科技落后、缺乏节约意识、片面追求GDP等原因,我国GDP每新增1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发达国家的十多倍,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有人大代表提出将"绿色GDP"加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在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10分)
33.《人民日报》2006年7月2日发表题为《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的社论,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充分肯定了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创举和建设奇迹,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青藏铁路精神是如何产生的?(4分)
(2)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6分)
34.(10分)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主体首先是国家,但众多的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4分)
(2)简述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6分)
滕州二中高二政治期末综合模拟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D ①说法错误;根据经济形势央行上调利率,体现了②④;上调利率对投资、信贷等都产生积极影响。体现了③。故选D。
2.C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这明显体现了①和②,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应选;而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3.D 区别对待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民待遇原则和审慎监管原则相结合体现两分法,故选D,①③项无关。
4.A B、C、D项表述错误。5.A
6.D 韩国申遗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的反思意义,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故选D项。
7.C 此题强调“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作用,所以④正确;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所以③正确;①本身错误,②不符题意。故选C项。
8.C 此题主要考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观条件,故选C项;AB均不符题目要求,D 项表述不准确。
9.D ②、④说法是错误的,①、③正确的阐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
10.C 老子这句话强调人不通过实践,就可以利用思维认知事物,夸大了思维的作用,所以①②④正确,③与②相矛盾,错误,故选C。
11.D 鲁迅先生的话是说,只要努力,脚踏实地,终究会成功,强调的是艰苦的量的积累,最后达到成功的质变。故选D。A,B,C表述都不准确。
12.B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离开部分,整体不复存在,离开整体的部分也将失去原有功能,题目中将整体截成许多部分,使整体原本功能丧失,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故选B,A.C没有正确把握漫画含义,D不合题意,应该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3.B此题特别强调“中国菜肴……全球首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C、D项不符题意,故选B。
14.A 由粮食的“被援助国”转变为粮食的“援助国”,这体现了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A项为最佳选项。
15.D 网络教学的利弊分析,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ABC均不符题意。故选D。16.D
17.C 驴子没有从变化的实际出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④项正确;把盐的个性视为棉花也同样具有的属性,也就是将个性当成了共性,而非将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故选②而不选③;①项题目没有体现。故选C项。
18.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评价标准的变化属于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故选D项。A、 B表述错误; C两项不符合题意。
19.B 汉语网的开通为汉语在国内和国际的学习、传播、交流搭建新的平台,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故选B。AD不合题意,C说法错误。
20.A 材料讲的是景点开发和景点保护,要注意控制游客人数因而选A,BD表述错误,C与题干无关。
21.A ①项和④项的表述与题中材料不相符合。
22.B 23.D 24.A 25.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9分)【解析提示】本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意在考核考生理解贯彻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的能力,引导考生密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要注意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多方面入手,考生答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也应给分。
【参考答案】①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实现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观点。②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对以往革命党思维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认识总是发展的,辨证的否定是发展、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③在改革的进程中执政理念转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每点3分,共9分)
27.(9分)【解析提示】本题以入世后我国大豆产业面临困境为背景,意在引导考生密切关注身边的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大豆产业走出困境,所涉及的哲学知识较多,除了参考答案列出的以外,还有: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矛盾的特殊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原理,只要做到理论联系材料,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目前大豆产业状况,要采取措施,要关注没有替代作物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发展大豆产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大豆科研,提高单位产量,发扬我国大豆高蛋白、非转基因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政府要适度适量采取措施,要适当控制和规范大豆进口。(每点3分,共9分)
28.(12分)【解析提示】此题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为背景,主要考察哲学生活中的联系、发展、创新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材料是要全面和细致;组织答案时步骤要全,也就是做到原理-方法论-扣材料分析三步走。
【参考答案】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冲破束缚文化发展的一切障碍。②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破除成规陈说和落后思想,用新的思想解决问题,树立新文化发展观是辩证否定观的客观要求。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才能实现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追求和发展。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每点3分,共12分)
29.(18分)【解析提示】本题以和谐社会为背景,贴近当前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⑴问要明确设问范围,从人民群众作用来回答。第⑵问要明确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第⑶问抓住“和谐”两字,从系统优化和矛盾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群众观点。(2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分)
⑵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既体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每点2分,共4分)
⑶“和谐世界”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趋向,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3分) 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3分)
30.(14分)【解析提示】本题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背景,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此题要求学生重点理解并掌握辩证法观点,并能联系材料加以分析。(3)问则是借用06年的高考题,要求学生运用必修4的知识,一要回答认识、二要回答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涉及矛盾的含义、普遍性、特殊性和主次方面的原理。
【参考答案】⑴①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 ②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休分析的原则。(2分) ③科学规划,防止急于求成,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2分)
⑵①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2分)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1分)效率和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1分)。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2分);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
31. 【参考答案】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做到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材料把我国中部与西部、东部地区联系起来考虑就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中部各省要根据自己特点和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不能盲目照搬东部沿海地区的做法就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观点。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材料中东部部分产业调整和转移以及中部各地选择部分区域打造投资洼地和高新科技研发地就体现了这一点。(4分)
32.(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2分)(2)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节约意识、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分)(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3分)
33.(10分)【解析提示】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类题目,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某一个知识点,应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
【参考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青藏铁路建设者面临的现实条件是青藏铁路精神产生的条件和客观基础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伟大的青藏铁路精神产生于伟大的青藏铁路实践活动中。(每点2分,共4分。)
(2)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青藏铁路精神是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青藏铁路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青藏铁路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发扬它,必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4.(1)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分)
②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1分)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1分)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1分)
(2)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2分)
②世贸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但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其作用的发挥。(2分)
③亚太经合组织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1分)
④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它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