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3×2.5=57.5分)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2006年10月8—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
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 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这表明:
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7、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回答8--9题。
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9、《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
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回答10--11题。
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②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 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回答据此12--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A.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
①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③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 ④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006年7月28日,湖南资兴市坪石乡昆上村百名村民,在得知他们的救命恩人村妇女主任陈淑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后,再一次自发聚集到她的坟前凭吊。在特大山洪袭来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据此回答15—16题。
15、陈淑秀烈士的行为表明
A、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总是对立的 B、集体主义是新时期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
C、要维护集体利益必然会牺牲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16、要学习陈淑秀烈士的精神,要做到
A、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B、维护国家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C、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 D、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宣传先进劳动者事迹的同时,在待遇上让优秀劳动者得到足够的实惠,给以让人羡慕的物质保障,也是形成崇高劳动风尚的要素之一。体现了
A、人生的真正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B、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调动人们积极性,促进社会价值的更大实现
C、自我价值决定着社会价值的实现
D、物质回报比精神回报更重要,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18、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价值观在当代仍很重要。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它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它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C、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D、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6年6月《市场报》报道,浙江省某市生态环境“污”云笼罩,作为全国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据此回答19—20题。
19、对该市的300多家电镀厂,该市政府有关部门认为是贡献很大的标杆企业,应该扶持和保护,而人们却认为是污染的总根源,应该关闭和取缔。这表明
A、保护环境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B、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价值观不同,人们活动的指向就不同 D、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
20、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环境来优化经济的增长,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白皮书的这一要求 ①是人们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发展观 ③既坚持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又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④表明科学的发展观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句话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2、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是我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时间,这种选举从哲学上看属于
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政治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
23、过去,人们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③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
|
|
|
|
|
|
|
|
|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答案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共3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07北京卷)(28分)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原故。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结合材料,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1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两大战略思想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材料二:2006年12月5日-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强调,2007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认识论道理?(12分)
(2)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7分)
材料三: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在今后的改革中,国家将重点推进分配、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调整城乡、区域、就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以改革促发展、促和谐的哲学依据。(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CBBD//BCACD//BADAB//ABCCB//CBB
二、非选择题
24.(12分)
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尊重运河的风貌,保证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分)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5分)
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做到尊重规律与满足人的需要的统一、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25.⑴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这两大战略思想都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等规律认识的深化。(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两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都来源于实践。 (3分)
③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理论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两大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3分)
④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两个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对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指导作用。(3分)
⑵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是科学、先进的社会意识,必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或意识的反作用)(3分)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分)科学的发展观是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它对推进我国社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实践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的发展观要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保证、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分)
(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3分)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发展。(3分)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3分)
④改革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推动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我国的体制改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