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普通高校招生文综统一考试(全国卷)

2014-5-11 0:26:48下载本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综统一考试(全国卷)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

    A.16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  )

    A.马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萎期

    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2000年我国能源生

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

为106988万吨标准煤

,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

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  )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  )

    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9.我国目前                                                      (  )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

    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

    上看主要是为了                                                (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4.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  )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回答16—19题

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1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  )

    A.禁止地主收租                  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9.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至关重要。回答20—23题。

2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  )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  )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20世纪亚洲国家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主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回答24—26题

24.在19世纪的亚洲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  )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      B.军队中的士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        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25.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   (  )

    A.朝鲜义兵运动                  B.中国义和团运动 

    C.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D.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26.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是        (  )

    ①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             ②通过长期战争

    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                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28.2003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

    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处,回答29—30题

29.明清之际的叶昼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岂不令人笑杀?”意思是说,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事实上的真实,这是因为                       (  )

    A.艺术创作并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

30.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  )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回答31—32题。

31.在这次会议上,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是指要             (  )

    ①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②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③肯定各国的历史和现行政策         ④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与前述尊重多样文明的立场相反,国际上有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国际冲突的焦点,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

    A.不能正确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B.不能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不能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倾销和反倾销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焦点问题之一。回答33—35题。

33.2002年,我国近50多家球轴生产企业在面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时,积极应诉,并使美方做出该倾销案不成立的结论。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应该(  )

    A.勇于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经济权益

    B.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C.寻求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谈判解决争端             

    D.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产品出口

34.2002年我国开始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同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受理反倾销案件10起,涉及金额约为592亿元人民币 ,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政府              (  )

    A.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政府职能      B.加强行政干预,提供公共服务

    C.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D.保持价格平稳维护社会稳定

35.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主要体现了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 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6个经纬度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 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

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

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

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

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

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

中的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

38.(16分)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

党牢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

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团结和带领群

众不断前进,回答: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应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

种观点。

39.(17分)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

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

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上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

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1)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

降水。试分析“工人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

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

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

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

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

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推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

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

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41.(45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

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③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

  (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6并分析:

流出       流入        流出        流入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

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

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

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

     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

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

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