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中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诠释1

2014-5-11 0:26:49下载本试卷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诠释及典型例题

(专题一)

一、考点诠释

1、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联系: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政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的影响,同样的国体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2)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集权制”“世袭制”“终身制”。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民主政体的政府依据宪法组成,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的规定施政。公民拥有选举政府官员为民服务,选举民意代表监督政府。各级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向选民负责,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3)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国体决定政体,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的影响,同样的国体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来看,现代国家有两种政体,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如英国、荷兰、瑞典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

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来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分为四种政体,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如法国)、委员会制国家(如瑞士)。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结构形式侧重解决的是领土结构划分,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纵的方面。管理形式侧重解决的是权力机关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力机关同人民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横的方面。国家结构形式同管理形式共同构成了作为国家性质外在表现的国家形式,两者缺一不可。

(2)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见表)

单一制

联邦制

内 涵

不 同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地方在中央政体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相互之间不得任意干涉

特 点

不 同

(1)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

(2)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3)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

(4)在对外关系中是单一主体

(1)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2)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

(3)除有联邦中央下政府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中央政权机关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主 要

区 别

单一制国家地方的权力是中央授予的

联邦制国家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是由它的成员单位让予的

(1)都属于国家结构形式

(2)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纵向分配问题,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

(3)各国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3、国际组织

(1)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2)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全球各类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协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一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和平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消极甚至负面的影响。

二、典型例题

例题一:美、英、德的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但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美、英、德三国的国体相同而政体不相同?

分析说明:该题是通过国体与政体关系的理论,考察对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1)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2)政体除了由国体决定之外,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美、英、德三国虽然国体相同,政体却各有其特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例题二:2007年6月27日,54岁的布莱尔前往议会下院,最后一次回答议员的质询。之后他离开唐宁街,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了10年的英国首相任期。几分钟后,女王召见布朗,邀请他组建新一届政府。56岁的布朗日前刚刚从布莱尔手中接过帅印,出任工党领袖。由于工党在英国议会占据多数议席,因此在布莱尔辞职后,布朗不必经过选举,便顺利接任英国第52任首相。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政治组织形式?

分析说明:该题是考查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各种政体的特点,特别是要重点掌握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与总统制的特点,并能通过材料分析归纳这些特点,以判断政体的类型。

参考答案:①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②英国的国家元首是由世袭的女王担任,说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③在英国,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由首相组建,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这说明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

例题三:当今国际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国家的国旗,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存在巨大差异。试比较两在国家结构上的差异。

分析说明:该题考查的是国家的结构形式。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并能把这部分知识与专题三“美国的联邦制”联合起来复习。

参考答案:图中所示是中国和美国两国国旗。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美国为联邦制。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中国的国家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和自治区域;美国的国家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②在中国,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在美国,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各自在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相互不得干涉。③中国只有一部宪法和法律体系;美国联邦与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体系。

例题四:近一时期,陈水扁当局不断采取挑衅行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陈水扁“入联公投”的实质就是分裂国家。搞“一中一台”,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严厉谴责。

请结合材料,概述单一制国家的特征,并说明我们在台湾问题的立场、态度。

分析说明: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这一知识点虽然在考点中没做明确要求,但它应该属于国家结构形式中的重要内容,要特别关注。

参考答案:(1)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2)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③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④“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例题五:近几年来,中国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6年由中国参与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6月15日在上海举行,此外,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10+3”和“10+1”领导人对话机制;中国还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如与东盟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与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友好关系;同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分析说明中国同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分析说明:“中国与国际组织”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上是在专题一讲的,但考试大纲却把它列在专题五中,希望考生注意这一变化。

参考答案:(1)中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2)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中国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例题六:材料一:2007年8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本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例行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六国元首就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和中亚地区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会议结束后,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重要文件,并出席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签字仪式。会议还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和《比什凯克宣言》。

材料二:2006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21个成员围绕“走向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实现贸易目标、区域贸易安排、经济技术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的讲话中,提出的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的主张得到了广泛赞同,并被作为亚太大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写入会议的主要文件——《河内宣言》之中。

(1)请结合材料简单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发展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的。

(2)简单阐述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的意义。

分析说明:该题考查的是中国与国际组织。这一知识点在必修2和选修3中都涉及到,我们认为必修和选修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复习,不能将它们独立起来。

参考答案: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②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区域合作。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国际组织的关系,高度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2)①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彼此之间不断增强政治信任度,经济融合日趋加深。在重点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进一步拓宽了我国的发展空间。

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