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02-03年高三文综模拟(一)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迁移是中外历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回答1~3题:
1.中原人民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发生于
A.西汉至东汉初年 B.西晋末年至南朝
C.隋统一后到唐朝 D.明朝建立到清朝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是
A.东部沿海人口迁往西部内陆建设西部
B.农村剩余劳力迁入城镇
C.三峡库区人口迁往南部山区
D.长江流域人口迁往黄河中上游地区
3.人口迁移导致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会使人口在产业部门间的分布发生变化。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途径主要是
①推进小城镇建设②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④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读等值线图,若数值由a向c递减,回答4~6题:
4.如果图示为等温线,该图范围可能是
A.北半球大陆的夏季 B.南半球海洋的冬季
C.北半球海洋的夏季 D.南半球陆地的冬季
5.如果图示为北半球等压线,d点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东北风 C.偏西风 D.东南风
6.如果图示为等高线,弯曲的延伸部分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读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回答7~9题:
7.一架飞机22日3时飞越晨昏线上空,它飞越图中的地点在
A.a B.b C.c D.d
8.经过8小时,飞机到达伦敦,到达伦敦的时间是
A.22日5时 B.22日11时
C.21日9时 D.23日16时
9.此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是兰州百合收获季节 B.潘帕斯草原进入旱季
C.c点位于a点西南方向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回答10~11题:
10.某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7°26′,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4°,则该地纬度是
A.10°52′N B.10°52′S
C.36°N D.36°S
11.12月22日,要使该地太阳能热水器得到充分的能量,则热水器集热面倾角β为
A.59°26′ B.10°52′ C.36° D.30°34′
12.某海港位于30°N,当北京时间为2月4日2点时,海港为2月3日20点,它的气候类型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式气候
13.“落叶归根”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热量平衡 D.生物数量减少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回答14~15题:
14.秦始皇和汉高祖时的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15.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开国君主 B.曾生活在社会底层
C.参加过农民起义 D.调整政策减轻剥削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反封建斗争。回答16~18题:
16.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君主立宪
17.对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④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前期新文化运动和前两次反封建斗争相比,主要进步性在于
A.提倡文学革命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宣传民主思想 D.比较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许多科技成就的出现,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回答19~20题:
19.源于中国,并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的发明是
A.地动仪 B.指南针 C.圆周率 D.内燃机
20.下列科技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制造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并不断进行调整。回答21~24题:
2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与法西斯的矛盾 B.稳定局势维护自身利益
C.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 D.争取时间壮大军事力量
22.当时苏联采取的外交政策包括
①建立“东方战线”②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③与波兰订立《互助条约》④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标志美国对法西斯侵略态度开始转变的是
A.修改中立法案 B.发表《大西洋宪章》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拒绝参加“不干涉”西班牙委员会
2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大影响是
A.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D.法西斯国家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回答25~28题:
25.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因为
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C.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都信教
D.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26.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恐怖主义组织名单。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成就。我国积极参加国际反恐合作,反映了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源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⑤我国的国家力量的迅速强大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8.我国严厉打击“东突”恐怖组织,体现了我国
①依法治国的原则②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政策④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2年12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会议。会议指出:“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我们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会议在对2003年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答29~31题:
29.自1998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是因为
①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对外出口的形势严峻②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③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建设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很大④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0.我国有8亿多人在农村,扩大内需就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从财政角度看,国家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B.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C.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
D.加快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
31.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其中,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达60%以上。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进口明显减少,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美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元月,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该国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受其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由每桶28美元飚升到36.6美元。我国的90#汽油每升售价也由2.95元上涨到3.30元。回答32~33题:
32.这则材料表明
A.当代国际分工日益细化 B.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
C.世界市场形成 D.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基本事实
33.上题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②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当中③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④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日,在履行完所有的法律程序后,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回答34~35题:
3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
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②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③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契机,但也使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工作从观念到体制都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一些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外两方面更加激烈的竞争;某些领域,如粮食、金融、电信等将受到更大的冲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上述分析从哲学上看,坚持了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36.(26分)读下图所示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A群岛附近是著名的 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7分)
① 、
② 、
③ 。
(2)城市B是 港口。该港口海面冬季结冰期长的原因是 。(3分)
(3)C地所在国家是 ,此地自然带属于 。C地比B地降水量较少的原因是:① 、② 。(6分)
(4)D岛新兴的工业部门主要是 工业。该工业布局条件是:(7分)
① 、
② 、
③ 。
(5)E处属于典型的 气候,其成因主要是 。(3分)
37.(36分)简答有关中国加入世界市场的几个问题:
(1)近代史上中国是怎样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6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世界市场之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1978年后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和前次相比,在方式上有何不同?(8分)
(4)概括说明两次加入世界市场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16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国最大的压力是人口压力,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任何政府都不可能为十几亿人提供现成的饭碗,而只能靠自己“造饭碗”。这就要鼓励民众以创业为荣,敢冒风险,敢闯市场。一个地方,创业者越多,老百姓就业门路就越宽。
材料2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就业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我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材料3 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在体制内即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体制外即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而使经济改革不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倒退或停滞,而且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不断受益,做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
(1)结合材料1,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9分)
(2)结合三则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怎样才能把就业问题解决好?(15分)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其中所含的哲学道理。(8分)
39.(32分)阅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万亩) | 年降水量(毫米)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 |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
1965 | 19 | 50 | 420 | 38 | 10 | 1.025 |
1977 | 10 | 65 | 350 | 42 | 35 | 0.975 |
1999 | 34 | 40 | 500 | 30 | 7 | 1.525 |
(1)从1965年到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有怎样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该地区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0分)
(3)统计资料中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0分)
40.(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载:2002年11月21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国首脑在布拉格决定,邀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个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正式成为北约成员。这是冷战结束后北约的第二次东扩,也是北约历史上五次扩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对当时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4分)
(2)读区域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0分)
①A国沿海多优良的深水港口,它属于 作用形成的
地貌。
②B位于海,此海盐度较低的原因是a 、b 。
③C是 海,该海域 资源和
资源都很丰富。
(3)北约是哪种性质的国际组织?试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材料所述七个国家加入北约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