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地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测试题

2014-5-11 0:34:17下载本试卷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测试题 

【本章考点】

1.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

2.我国的疆域:陆地面积、四端点,所跨的经纬度,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领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主要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大陆海岸线,陆上国界线长度。

4.众多的邻国:陆界的长度2万多千米,陆地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5.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34个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会城市。要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

6.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原因,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干旱荒漠区少。我国人口政策。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典型例题精讲】

[例]下列城市中,每天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

A.沈阳           B.北京            C.兰州           D.乌鲁木齐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日出与经度的关系。

【易错分析】 不知道越往东的地方时越早,是本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不熟悉这四个城市的位置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 越往东的地方,时间越早,日出就越早,题目中的四个地点,自西往东依次是乌鲁木齐、兰州、北京、沈阳。

【答案】 A

【学法指导】

这讲内容主要包括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而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是掌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框架,增长迅速的庞大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复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要充分利用地图,把各省区的位置和轮廓牢牢掌握。

【基础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

①北端 ②南端 ③东端 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我国疆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另由北温带所在的范围(23.5°N~66.5°N)来看,符合题意的为①③④。

【答案】 B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解析】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印度、朝鲜是我国的内陆邻国。

【答案】 D

3.我国陆上邻国与其方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韩国   B.南——阿富汗、老挝C.西南——哈萨克斯坦 D.北——蒙古、俄罗斯

【解析】 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邻国有14个:东有朝鲜;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南有缅甸、老挝、越南。

【答案】 D

4.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

A.11个       B.12个           C.13个          D.14个

【解析】 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澳、琼、桂,共14个。

【答案】 D

5.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乡(镇)三级

B.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D.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解析】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答案】 B

6.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解析】 根据图中各省轮廓特点和纬线、河流、政区界线等图例符号,确定四个省的名称:①是云南省,②是广东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再根据这四个省在全国政区图中的地理位置,联系题中的具体要求,联想相关的地理知识一一解答。

【答案】 C

7.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鲁、苏          B.辽、鲁      C.冀、辽   D.冀、鲁

【解析】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位置相对,形成的狭窄水道,成为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所以合题意的为辽、鲁两省。

【答案】 B

8.下列省区中,按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滇、藏、桂   B.藏、新、内蒙古、陇C.新、辽、吉、黑 D.新、藏、滇、内蒙古

【解析】 我国有陆上邻国省区九个,有邻国的个数分别是:辽(1)、吉(2)、黑(1)、内蒙古(2)、甘(1)、新(8)、藏(5)、滇(3),桂(1)。

【答案】 D

9.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台、桂、粤、云   B.台、粤、桂、滇C.云、桂、粤、台 D.滇、桂、闽、台

【解析】 北回归线(23.5°N)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是北温带,以南是热带,我国一小部分在热带,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有滇、桂、粤、台四省区。

【答案】 C

10.我国的临海位于温带的有(  )

①渤海 ②南海 ③东海 ④黄海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 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中,以北回归线为界,位于此线以北的是渤海、黄海、东海。

【答案】 C

二、能力提升

11.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已达13亿,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千米2,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大体可以从黑龙江省的A地到云南省的B地划一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7%,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近94%;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

【答案】 (1)鲁  豫 苏 台 (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3)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煤矿。B是________煤矿。

(2)C是______水电站。D是______水利枢纽。D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E、F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为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F省东部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

(4)G河的名称是______;H是______山脉,从该山脉往东沿______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5)M河的名称是______,其流域内的农业耕作制作是______;位于该河与长江汇合处的著名城市是______。

(6)N省的简称是______。

【解析】 本题系一道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所考查的内容除了三个省区的轮廓外,还包括该省河流、地形、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诸多要素。首先要正确判断该省区的名称,并根据具体省区的地理内容和题干要求,逐一解答。由于本题综合性较高,这可能增加学生解答本题的难度。

【答案】 (1)大同   神府  (2)安康 小浪底 防洪、灌溉、发电 (3)水土流失  滥砍滥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太行山绿化工程 (4)汾河  秦岭 淮河 (5)汉江  一年两熟 武汉 (6)豫 

13.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①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A处为________经济行区。

(2)②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B处为________(名胜古迹)。

(3)③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C处为________平原。

(4)④是________省,简称________。D处为________油田。

【解析】 根据轮廓图很容易判断出是哪个省区,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比较简单。

【答案】 (1)广东  粤 深圳  (2)陕西  陕或秦 秦陵兵马俑

(3)黑龙江 黑 三江 (4)山东 鲁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