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历史试卷 - 初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初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2014-5-11 0:33:34下载本试卷

2005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形成测试

九年级社会、思政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005. 9 .21,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在上海召开,亲民党主席           

就两岸关系提出新四点。

A连战      B宋楚瑜       C李敖      D江丙坤

2、2005年10月8—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                 

A《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B《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200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周年大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台湾被割让到光复这段历史,同其他所有关于台湾的历史事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56周年    B60周年    C65周年    D62周年

4、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取得圆满成功,执行这此任务的两名宇航员是    

A杨利伟\聂海胜  B费俊龙\聂海胜  C翟志刚\吴杰  D刘伯明\景海鹏

5、二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B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6、“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A人民代表根植于人民之中,对人民负责    B各级人民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C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的领导     D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7、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贫困与战乱B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C和平与发展D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

8、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如果不节约用水,任意破坏,那么最后看到的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表明

A淡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倍珍惜和利用  B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C过度开发资源将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D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不充足

9、迄今为止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指

A2001年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2001年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C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在中国举行  D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举行

10、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因为我国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老龄人口比重大③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0月25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胡锦涛主席将访问英国、西班牙、德国、韩国,并出席11月18—19日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回答第11—12题

11、上述表明我国在行使

A文化建设的职能        B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

C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D防御外敌的侵犯和颠覆的职能

12、胡锦涛访问亚欧四国主要体现了我国

A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B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加强睦邻友好,与邻为善    D广泛开展民间外交,增进人民的友谊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B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坚持发展  B坚持改革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

15、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第13亿个公民平安诞生。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有效的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均推迟了4年。这说明

A我国的人口素质仍不高    B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仍很快

C我国已控制了人口增长    D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

16、如图,“国家节水标志”给我们的启示

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②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到协调发展④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我国最早提出来的       B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都可以运用

C它已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国际准则D它没有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

18、澳大利亚有的是钱,更不缺印教材的纸张。但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课本却是“公用”的,用过的教科书都要回收,免费提供给后来的学生,届届相传直到不能用为止。澳大利亚人在教科书上的“吝啬”,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A节约开支,减轻政府负担   B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C保护环境,减少废物排放   D发展教育,拯救失学儿童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以来,已在1988年、1993年、1999年作过三次修改,2004年又作了第四次修改。回答19—20题

19、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认真广泛的审议,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具有

A最高监督权  B最高任免权  C最高决定权  D最高立法权

20、中共中央建议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写入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 重视人权保障的法制化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能修改宪法,是执政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相比,其优势体现在

①   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100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是因为

①它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②它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③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妨碍农业生产④它会消耗大量资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五小题,共56分)

23、(8分)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

开放潮流涌九州口岸    改革浪花溅四海国门

(1)    请你根据对联所表达的意思设计一个横批。(2分)

(2)    开辟对联中的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对联所反映的国策最早在哪里施行?其基本内容有哪些?(4分)

 

24、(8分)对13亿人口的理性认识:13亿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因为它迟来了四年;13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因为它是一个庞大的“分母”,最大的“蛋糕”也要被切成很小的份额;13亿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方程式,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

(1)简要说明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及生活等方面的影响。(4分)

(2)面对13亿人口,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4分)

25、(13分)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

讲话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讲话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2分)

(2)创新是党的生命源泉,根据讲话一,举两例党的“伟大创造”(4分)

(3)坚持党的领导与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矛盾?为什么?(7分)

26、(13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分裂国家法》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材料二: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台基本方针的内容是什么?对台基本方针形成的基础是哪一科学构想?(4分)

(2)就材料二中“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这句话,谈谈党和政府为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做出过哪些努力?(6)

(3)作为一名中学生,“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

(3分)

27、(14分)材料一:某市公告:“从即日起,本区域两天停电一次”“城区的路灯只开一半”“景观灯一律关闭”。

材料二:去年浙江电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预计最大负荷缺口将达440万千瓦左右,平均负荷缺口也将达340万千瓦,电量供应缺口为220亿千瓦时左右。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至少三个)(6分)

(3)“节约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说说你有哪些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6分)

2005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形成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B

C

B

B

D

A

C

C

A

C

C

B

D

A

D

D

D

B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五小题,共56分)

(共8分)23.(1)(2分) 改革开放

(2)(2分)1978.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4分)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放:首先在沿海开始 设立经济特区;

 

(共8分)24.(1)(4分)人口过多,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增长,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4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挥我国的人才优势加2分)

(共13分)25.(1)(2分)根本政治制度

(2)(4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7分)不矛盾。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才能万众一心的凝聚在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党要遵循在宪法、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党根据人民的利益制定路线、政策,只有经过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才能变成国家意志。

(共13分)26.(1)(4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础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2)(6分)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针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通过“汪辜会谈”,形成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八项主张;胡锦涛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四点意见。(任选三点作答)

(3)(3分)拥护党和国家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经;宣传党对台的基本方针。

(共14分)27.(1)(2分)电力资源短缺

(2)(6分)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量增大;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电力消耗日益增多;缺乏对电力的有效管理,浪费损失严重;电力工业发展滞后。(任选三点作答)

(3)(6分)人走关灯;夏天少用空调,不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