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6分)
1.图中的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
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从西昌成功发射,精确入轨;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燃气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B.火箭发射上升时动能转化它的重力势能
C.围绕月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
D.卫星内部工作系统所需的能量由卫星两翼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3.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现实,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其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图及其应用图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如图所示,图中速度υ的方向是小强同学在体育中考“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对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下面关于机械能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
A.球出手时动能最大 B.球出手时势能最大
C.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 D.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2006年多哈当地时间12月2日,刘天佑,朱启南和李杰组成的中国队勇夺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2006年亚运会中夺取的首枚金牌,也是多哈亚运会决出的第一枚金牌。图为刘天佑在射击时的情景。小莉同学对子弹击穿木板靶心前后,子弹能量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如下四点看法:①动能减少,是因为有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②动能减少,是因为子弹的机械能增加了;③动能减少,是因为子弹克服摩擦做了功;④子弹的机械能不变你认为她的看法中,正确的有几点( )
A.1点 B.2点 C.3点 D.4点
6.小明观察到一些与罐装“可乐”饮料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乐”的铝制包装外壳是导体
B.一罐355ml“可乐”的质量约为100g
C.拉开拉环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拉开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汽化现象
7.“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8.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到电磁波的是( )
9.小兰在10月的某日早晨,她搭车去泰州,发现当日大雾,沿途稍远的树木,道路看不清,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再行,雾越来越大,形成了“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属于( )
A.小镇上空尘埃稀少 B.地球近年升温
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 D.小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
10.天平、温度计、刻度尺、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11.用电压为220V的电源向远处某工地的一盏标着“PZ 220-60”的电灯供电,由于导线有电阻,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55W。则导线消耗的功率( )
A.大于5W B.等于5W C.小于5W D.不能确定
1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P0.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P,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 B.电压表V2示数变大
C.P0/P变大 D. P0/P变小
13.如图所示,水平的传送带上放一物体,物体下表面及传送带上表面均粗糙,导电性能良好的弹簧右端与物体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不计滑片与滑动变阻器线圈间摩擦。当传送带如箭头方向运动且速度为v时,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当传送带逐渐加速到2v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灯泡的亮度将( )
A.摩擦力变大,灯泡的亮度变亮
B.摩擦力变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C.摩擦力不变,灯泡的亮度不变
D.摩擦力不变,灯泡的亮度变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
14.小刚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他一听便能分辨,他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他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1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在不断的开发新能源。你所知道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16.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17.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如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喷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需写两条)
(1) ;
(2) 。
18.如图所示是一种喷雾器。当把活塞向圆筒里压入时,圆筒末端的小孔A处空气的流速 ,因此小孔A处的压强 大气压强, 于是容器E里液体表面上方的 就迫使液体从小孔下方的细管B上升.到达小孔A附近时被空气流冲击,分散成雾状。
19.有报道说:台湾一家厂商发明了一种“手机自生能”技术。手机上装上特制电池,上下左右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每摇一分钟可通话两分钟。如果将手机上下摇动一次,相当于将200g的重物举高l0cm,每秒约摇一次。则根据报道可知,每摇一次可以获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_J,该手机使用时的功率约为___________W。
20.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________N,若他在1min内做了2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_____W。
21.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的瞬间,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处于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6分)
22.(2分)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23.(2分)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楼道灯一直亮着会造成浪费。科研人员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它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它能在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请将右图的“光控开关”、“声控开关”、灯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入电路,设计出只有在夜间且有声音时灯才亮的楼道灯自动控制电路,同时安装一个不受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
24.(2分)图中重10N的小球在空中飞行,请根据图中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所受的重力。
25.(2分)当S闭合,小磁针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和电源的“+”、“-”极。
26.(3分)为了探究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看出苹果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下述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苹果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7.(7分)2008年的南方暴雪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积雪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图为工作人员在南通绕城高速公路上撒用于融雪的盐。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28.(8分)物理课上,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给小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放学后.他用盒装牛奶弹簧测力计在家做起了实验,并有了新的发现。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一盒、两盒、三盒牛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并记录下表l中的数据.
表一 表二
压力F/N | 滑动摩擦力f/N | |
一盒牛奶 | 3 | 0.6 |
两盒牛奶 | 6 | 1.2 |
三盒牛奶 | 9 | 1.8 |
压力F/N | 滑动摩擦力f/N | |
一盒牛奶 | 3 | 0.9 |
两盒牛奶 | 6 | 1.8 |
三盒牛奶 | 9 | 2.7 |
小明对表一中的测量数据的大小进行分析,惊奇的发现: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每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比值是 的
(2)为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小明按图所示的方法在较粗糙的水平水泥地面上又进行了一次实验,记下表2中的数据,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认为小明的发现是 的
(3)综合分析,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和接触面的情况,你认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比值的大小反映了
(4)综合上述发现,小明推测,要使五盒叠放在一起的牛奶在上述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为 N。从而小明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1.(11分)如图,是农村建房用的塔吊,用此塔吊可将砖等重物方便地运送楼上。如果用质量为30kg独轮车装砖块,一次可吊运270kg的砖块30s匀速运动到三楼,每层楼高3m,它使用的“380V 3KW”电动机。设一切摩擦不计,吊钩质量不计。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分别是 、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它是将 能转化 能
(3)电动机外轮上装有电磁闸,电磁闸上的电磁铁在电动机通电转动时同时通电产生磁性,使电磁闸闸鼓放开;电动机不通电不转动时电磁铁不通电失去磁性,闸鼓在强弹簧作用下张紧,闸鼓抱紧电动机外轮,使电动机立即停止转动,其作用是 。
(4)试求塔吊一次做的有用功、总功、有用功率及整个塔吊的机械效率,并说明机械效率较低的原因(只说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D | B | B | D | B | B | C | D | D | A | C | C | C |
二、填空题
14.音色 响度
15.太阳能 核能、风能等
16.加速,两,不是。
1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8.2500Pa 加热 内能 2.94×106
19.0.196,0.098
20.300 40
21.15 1.5 13.5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22-25题答案:
26.变速;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同;C
27.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
理由: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为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
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8.(1)如图所示。
(2)(A),不同苹果的甜度无法测量其是否相同;甜度相同时苹果的电阻与形状无关。
(3)①图略。②小。③I(mA)=50P(mg/ml)-150,不甜。
四、解答题
29.⑴①用电热水壶烧水为什么不能灌的太满?因为水热胀冷缩,水受热膨胀溢出有危险。②电热水壶的提手为什么用胶木的?因为胶木是绝缘体和热的不良导体。③电源插头处为什么用较好的绝缘材料?防止漏电。④为什么使用三孔插座?使电热壶的外壳接地,防止壶身漏电时造成触电事故。合理即可。
⑵①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P=1000W 额定电压U=220V 由P=U 2/R得:
R=U 2/P=(220V)2/1000W=48.4Ω。……………………………………(1分)
②电热水壶工作3min消耗的电能:W=P t =1000W×3×60S=1.8×105J(1分)
③估计的水温只要在10℃~35℃之间皆可………………(1分)
一壶水的体积V =2L=2.0×10-3m3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一壶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0×10-3m3=2 Kg …………(1分)
若估计的水温按20℃,用这种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cm(t2 - t1)=4.2×103J ∕(kg·℃) × 2 Kg ×( 100℃ - 20℃)= 6.72×105J(2分)
(水的初温取值范围:10℃~35℃,吸收的热量范围:(7.56~5.46)×105J均为正确)
④电热水壶3min内产生的热量Q=W= 1.8×105J,该热量远远小于烧开一壶水所用的热量(或电热水壶3分钟消耗的电能远小于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所以3分钟不可能将水烧开,此宣传广告不可信(1分)。
请消费者慎对宣传广告,购买前要科学分析、充分了解后再买(1分)。答案合理即可。
评分标准:本题10分。⑴问2分,问题和解答各1分;⑵问8分;各步占分见相应小括号内的分值;其中④小问对“电热水壶的优点”评价只要答出“3分钟不可能将水烧开,此宣传广告不可信,即可给1分。
30.(1)0.5 (1分)
(2)消耗电能 (1分)
(3) (2分)
(4)1666.7天 (2分)
31.(1)定滑轮 定滑轮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电能 机械能
(3)电动机通电即转动,电动机断电即停止,防止吊起的重物下落,增加安全性
(4)W有用=Gh=270kg×10N/kg×6m=16200J
P有=540W
W总=UIt=P总t=3×103W×30s=9×104J
18%
只要能说明做了较多的额外功的意思,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