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三语文提优练习[上学期]

2014-5-11 0:11:00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提优练习(七)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             

2、喜欢唱流行歌曲吧?那么请选出两句你最喜爱的,并能给人鼓舞教育、语言优美的歌词,把它写下来。

(1)                                     

(2)                                    

3、仿写下面的句子。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仿句:拥有                                 ;

拥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4、“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

5、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7、回答下面两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予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⑩,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 之,以为美谈,亦已陋 矣。(选自《滹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

[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③遗:此处读“wèi”。④王导:当时的丞相。⑤戒:劝告。⑥足:富足。⑦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绝伦:超过一般人。⑨叹:赞叹。⑩节:节操。 著:写。 陋:没见识。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遗:       尝: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10、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

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

C.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 

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

三、课外议论文阅读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咏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像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这事,就嘲讽的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仍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都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识大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点本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其主要论证方法是                    

12、作者从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13、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答:                            

15、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⑴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                     

“瞠目结舌”中“瞠”的读音是:             

⑵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四、名著选段阅读

(甲)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绳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来回走,中间折回。),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部,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指招数):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醉打蒋门神》)

(乙)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6、结合你对《水浒》的了解,回答: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因是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原因是                    

17、在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前,作者先把蒋门神描绘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8、请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体会下面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1)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

                                     

(2)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19、请结合武松醉打与鲁达拳打的具体描写,谈谈武松、鲁达在性格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0、武松和鲁达是家喻户晓的水浒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略作评价。不少于30字。

                                    

                                    

                                     

提优(七)参考答案:

1、武松 李逵 鲁智深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 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2——3、略  4、③  5、D   6、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或: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7、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8、遗:赠送或给予。 尝:曾经。  9、王丞相(“王导”或“当时的丞相”)劝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说:“富足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礼了。”(答出大意即可)  10、D    11、要虚心好学。 以举例论证(例证法)为主  12、要不耻不知 要不耻下问 要不耻相师。 13、怎样虚心好学呢?  14、乙处。因为它引出下文,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一句紧密相关。不是解释上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 15、⑴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应当互相学习)chēng  ⑵谦逊(谦虚、虚心)  雅量(度量、胸怀)  16、替施恩夺回快活林。  郑屠强骗了金翠莲,鲁达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  17、一方面衬托了武松威猛,武艺高强。——“真才实学,非同小可”。一方面也把蒋门神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 18、(1)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武松出手有招数,虚中有实,先激后打,显得有心计有头脑。 (2)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鲁达遇事有谋,粗中有细。 19、武松、鲁达都要替吃亏含冤的人找回公道。但二人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武松醉打蒋门神,却是“先把两个拳头” “虚影一影”,再“忽地转身便走” ,然后“一飞脚踢起” ,招式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生死相搏,却刚柔相济,起落有姿,打人直到对方求饶,依了条件找人做了证便罢休,为朋友也为自己留条后路。可见,武松是个精明细心、考虑周到的人。鲁达则是嫉恶如仇,往死里打,三拳先“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再“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最后一拳“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一拳比一拳重,他事先没想过该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打完后怎样,打死郑屠本不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与武松比,鲁达更显得性情刚直粗卤。 20、示例:武松勇武非凡,敢作敢当,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一位侠肝义胆的铁血男儿。鲁提辖也是《水浒》中刻画得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他富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慷慨豪爽,勇而有谋,粗中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