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制订了一个修养计划,并严格坚持按此计划修养五十余年。晚年,他在《自传》中写下了这样的体会:“虽然我曾妄想获得完全人格,永不曾达到……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计划,我最终成为一个较为良好和快乐的人。正像志在学书法而临帖的人,虽然他也许不能达到他的本愿,写得像帖一样的高妙,但他的书法却由于临帖而有长进。”虽然这个目标,这个榜样超出了他现实的道德水平,甚而至于终身追求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因此获得的进步是无可怀疑的。临帖不及,书法水平的提高却是显著的。正是:取法乎上,可得其中;无所师法,则不免于下流矣。其实,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行为。他们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具有出众的理想,崇高的气节。这种理想和气节体现了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信念和追求。惟其如此,才高于一般人,也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如果他们并非出类拔萃,而是跟一般人的水平一样高,他们的身上就失去道德的力量,又有什么值得提倡呢?
1.解释文中画线的成语。
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举了富兰克林的例子,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用一句话说明这个例子所说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与“虽然”相照应的关联词是_________;它表示前后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
参考答案
1.形容超出一般的水平。
2.人要想获得进步,必须有追求的目标,有效仿的榜样。
3.“但”;转折
(二)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千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我已经征服了这只大象。这是不是太滑稽了?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她不承认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允许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1.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3.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义,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征服自然的说法是可笑的。
2.B。女探险家的行为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折服,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并不是对自己成功穿越沙漠的谦虚表现。
3.深刻揭示了人类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的痛恨和惋惜。文中“几百年”、“上千年”、“几百万年”的时间是形容自然界进化发展的时间极其漫长;而“几十分钟”、“几年”、“几十年”是形容人类破坏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时间又十分短暂。一长一短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经过漫长进程才进化而成的大自然严重地毁坏,可见后果之严重,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痛恨和惋惜。
4.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由全文文意可知,作者并不赞成“人定胜天”的观点,妄想征服自然,甚至不惜破坏自然,这并不是人类的力量。由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所崇尚的人类理性的力量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