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测试卷 总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扶苏以数(shù)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B.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áng)地尔
C.王(wáng)侯将相(xiàng)宁有种乎
D.怀怒未发休祲(jīn)降于天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共2分)
(1)令wù( )斩
(2)忿huì( )尉
(3)qí( )千余
(4)来huì( )计事
(5)秦王fū( )然怒
(6)由是先王遂yì( )亮,凡三往,乃见
3.解释句中加粗词语(2分,每空0.25分)
(1)度已失期( )
(2)外将兵( )
(3)陈胜王( )
(4)指目陈胜( )
(5)诸君县苦秦吏者( )
(6)之次所旁丛祠中( )
(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8)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4.指出加点的“以”、“为”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2.5分,每空0.25分)
5.在括号内补出句中省略部分(每空0.5分,共4.5分)
(1)上使( )外将兵。
(2)守丞死,( )乃入据陈。
(3)天下苦( )秦久矣。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 )用者。
(5)广故数言欲亡……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
(6)独守丞为( )战( )谯门中。
(7)( )骈死于槽枥之间( )。
6.说说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或用法(2分)
(1)辍耕之垄上( )
(2)怅恨久之( )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 )
7.下列句中加粗代词分别是何人,选择正确的一项( )(2分)
(1)若为佣耕 (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忿恚尉令辱之 (4)以激怒其众
A.吴广 守丞 将尉 陈胜
B.陈胜 将尉 吴广 将尉
C.陈胜 扶苏 吴广 将尉
D.吴广 扶苏 将尉 吴广
8.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物是人非是事休,欲语泪先流。
9.在横线上补写诗句(2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
10.判断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2分)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
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
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3)不求闻达于诸侯 ( )
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
不应该偏袒私冗,使内宫和朝廷的刑赏之法不同。
11.下列句子、作者、诗名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 《望江南》
B.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 《江城子·密州出猎》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这个建议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很及时,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B.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D.无论古代或现代,中国或外国,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13.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1分)
①语文学得好,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②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③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为了适应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⑤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
⑥语文学科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①③②④⑥
C.②⑤⑥③④① D.⑤②①⑥③④
14.照例句及要求仿写(4分)
A.例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①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例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仿写划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提着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
盲人说的“道理”是什么?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 (40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分)
1.解释文中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1分)
A.尝:________________B.苟: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一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粗的词,然后填空(0.5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若毒之乎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貌若甚戚者
这组句子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只填字母序号)
3.对画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0.5分)
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鸿鹄的志向燕雀能知道吗?
C.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吗?
D.燕雀是不知道鸿鹄的志向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中心(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表示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0.5分)
7.表现陈胜不满现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分)
8.写佣者对陈胜说的“苟富贵,无相忘”不理解的字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分)
9.点明陈涉雇农身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行动,一个神态,一句语言,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1.5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2.判断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吓( )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1分)
4.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分)
5.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0.5分)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6.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0.5分)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7.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 )(1分)
A.置入所罾鱼腹中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D.夜篝火,狐呜呼曰
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分)
1.“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0.5分)
A.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诸葛亮写此段文字的主要用意,分析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0.5分)
A.希望后主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后主实行法制,做到赏罚分明。
C.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D.希望后主痛恨桓、灵。
3.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0.5分)
A.这就是知道贞良死在什么地方的臣子。
B.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C.这些就是坚贞不屈,死于气节的人啊!
D.这就使人知道什么是贞良死节的臣民了。
4.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0.5分)
5.“桓、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皇帝。(A.先汉 B.后汉)(0.5分)
6.与“贤臣”相似的是段中哪个词语?又指文中哪些人?(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依次写出上文中四个“此”的具体含义。(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6分)
1.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延晏子(引进)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更换)
C.使子为使(派遣) D.故直使楚矣(直接)
2.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楚人以晏子短(根据) B.为小门于大门之侧(把)
C.然则何为使子(既然这样,那么) D.齐无人耶(相当于“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分)
①齐命使各有所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肖者使使不肖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划线的对话,晏子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①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②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③于君,而君逆④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⑤五百里哉?”(8分)
1.上文加粗词的正确解释是( )(0.5分)
A.①交换 ②注意 ③扩充 ④违抗 ⑤只
B.①容易 ②注意 ③广大 ④违抗 ⑤只
C.①交换 ②注意 ③广大 ④违抗 ⑤只
D.①交换 ②注意 ③扩充 ④违抗 ⑤同“值”
2.“而君逆寡人者”的“而”字正确的解释是( )(0.5分)
A.而且 B.于是 C.可是 D.不译
3.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1.5分)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分)
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0.5分)
A.非士之怒也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皆布衣之士也 D.臣未尝闻也
2.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剑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50分)
提示:“消费”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消费。“消费”往往又是大人的行为,我们学生常常是被动享受“消费”的成果,很少独立从事“消费”活动。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手头上零花钱的增加,中小学生自主消费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中小学生消费”的话题也常见诸报端。请以“中小学生消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述自身的经历,也可表述自己的思考。
要求:1.文章内容要合乎情理;
2.文章要能反映出对本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3.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600~800字。
参 考 答 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1)毋 (2)恚 (3)骑 (4)会 (5)怫 (6)诣
3.(1)估计 (2)统率 (3)称王
(4)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目视以示意
(5)为……所苦 (6)到,去(动词)
(7)给予,恩惠 (8)接近,趋向
4.
5.(1)(之),代扶苏
(2)(起义军),主语
(3)(于),介词,当“被”讲
(4)(之)或“其”,宾语,指“吴广”
(5)(其),宾语,指“尉”
(6)(之)或(其,指“起义军”)
(于),介词,当“在”讲
(7)(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主语
6.(1)动词,到 (2)语气助词,表示舒缓的语气
(3)“的”结构助词 (4)代词,“他”指项燕。
7.C 8.D
9.(1)燕然未勒归无计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亲射虎,看孙郎 (4)沙场秋点兵
10.(1)× (2)√ (3)√ (4)×
11.C 12.D 13.B
14.A①友谊,往往架起沟通的桥梁。
②理解,往往开启心灵的大门。
B火车可以飞速的奔驰,是因为有牢固的铁轨,良好的思想和品质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铁轨。
15.我不为自己照路,却为别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我,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帮助别人,也等于是帮助了自己。
阅读
一 1.A曾经 B假使
2.A和B 3.A
4.叙述陈涉的籍贯身世及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5.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笑
9.(尝与人)佣耕
10.年轻时的陈胜就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二 1.①適 通 “谪” ②唱 通 “倡” ③以 通 “已”
2.A√ B√ C√ D×(威服)
3.①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5.C 6.D 7.A 8.B
三 1.A 2.C 3.B
4.“亲贤臣……所以倾颓也。”
5.后汉
6.“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7.亲贤臣,远小人
8.说明能否亲贤远小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9.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亲小人,远贤臣 ③后汉倾颓 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
四 1.D 2.C
3.①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一定的对象
②德才不好的人被派遣到德才不好的君主那里去。
4.用意是:说明齐国大有人在;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正气。
五 1.C 2.C 3.略
4.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
5.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6.徒以有先生也
7.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8.骄横
9.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六 1.C
2.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3.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4.秦王 唐雎 5.略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