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语言积累和运用(25分)
一、完成1—5题。(25分)
1、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4分)
sù ( ) 愿 拮据( )
miù( )论 猝( )然
2、今年是农历鸡年,“鸡”和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有四个含有“鸡”字的成语,请你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填空。(4分)
闻鸡起舞 鹤立鸡群 鸡毛蒜皮 杀鸡取蛋
(1)巨人姚明在美国球星云集的NBA打拼,他在其中 ,引人注目。
(2)用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做法无异于 ,子孙后代会骂我们的。
(3)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只要你 ,奋发进取,就可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4)虽然这是一件 的小事,但他却当做重大新闻到处宣扬。
3、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10分)
(1)、 ,寒光照铁衣。
(2)、 , ,羊牛下来。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5)、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 , 。”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
(6)、“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观察发现,才能感悟出许多新的思想火花,可谓是:“ , 。”(填写朱熹诗中的句子)
4、按要求答题。(4分)
已知:(1)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点30下自习。
(2)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高中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据新华天津3月6日电]:天津市河西教育办公室、妇联、妇儿工委等五单位会同天津社会科学院对近千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次德育状况调查,以下面两项为例(3分)
(一)你的零花钱怎样支配
自己怎么花就怎么花 | 13.1% |
有时征得父母同意 | 46.8% |
完全听父母 | 40.2% |
(二)父母老师对少年儿童花钱关心情况
不太关心 | 父亲 | 26.6% |
母亲 | 16.5% | |
班主任 | 45.1% |
上面两个表格中的情况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表(一):
表(二):
阅 读(65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20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6-10题(1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
(2)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不汲汲于富贵
B、行道之人弗受 得道者多助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西蜀之去南海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9、面对“万钟”的厚禄,贤者与庸者的态度完全不同。贤者辨礼义而受之的原因是 ;庸者不辨礼义而受之的原因是 。(用段中的语句回答)(4分)
10、读完本文,请你谈谈对“生”与“义”的认识。(3分)
(二)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2、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6题。(13分)
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人们欢迎的无非三点:一为迅速,甲A联赛瞬间的进球、美国总统大选即时统计结果,网络上都随时报告,这种速度是任何一种约质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其二为自由,网络上内容的审查机制并不健全,读者可能就是作者,看家也可能是作家,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审美情趣的强制判断,比起纸质媒体的几审计校,网络媒体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三曰丰富,网上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体育的、娱乐的,包罗万象,仿佛大千世界,尽在一网之中。
但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价格不菲,往往一个小时下来,信息是得到了不少,可是口袋里的钱也相应掏出了不少来。再比如说,网络上虽然比较自由,可是谁都在上面写,读者怎么知道哪些实是对他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呢?还比如说,网络上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可谁又能分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有多少呢?此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人整天坐在电脑面前,通过鼠标翻动页面,在显示屏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成为哲学家,就已经变成一个瞎子了。而在这些方面,纸质媒体恰恰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网络和纸质媒体经常取长补短,有时还相互"利用"。很多作品,现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然后又搬到了质纸媒体上,引起了更广泛的注。比如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最近风风火火的《悟空传》。
在我看来,目前的网络受制于硬件条件、审查机制以及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取代质纸媒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应该说,他的繁荣期已经过去,他在技术、策划经营、管理模式上在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而网络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无法预料他将发展到什么程度,他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阅读和和生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进一步发展,加上他对自身弱点的清醒认识与克服,他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想想电脑排版是如何取代"铅与火"的,这更将坚定我们对网络媒体的信心与期望。
13、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分)
14、根据网络的不足,推断纸质媒体的优势有哪些?(3分)
1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与网络媒体、纸质媒体并称为现代三大媒体的是什么?(3分)
16、文中的4段说“网络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又说“他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结合你的认识与思考,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 ——20题。(13分)
创造始于问题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小孩子们因无知而上学,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题浅薄或荒谬,应该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提的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的了。可是我们却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而要把不正常现象变成正常现象。
1998年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的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天衣无缝。下面近百名听课教师随着铃声响起,掌声雷动。可是5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们更多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最终目的。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吧!
(节选自袁振国《教育新理念》2003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7、有一个观点:“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句话的意思与本选文的某句话不谋而合,这句话是
。(3分)
18、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 。(用原文回答)(3分)
19、美国代表团对上海这节公开课的观点你赞成吗?为什么?(3分)
20、从节选阐述的情况来看,你认为一个中学生上课时应怎样做才符合现代教育新理念的要求?(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 ——25题。(19分)
锁
①、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顺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②、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③、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的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④、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成天不言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⑤、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⑥、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⑦、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⑧、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⑨、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锁。
⑩、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⑾、“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地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⑿、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⒀、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21、上文是一篇微型小说,请简要概括其大意。(3分)
22、小说中,两次写到了大姑“眨眼”,大姑两次眨眼,各有用意。请分别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解释大姑眨眼的用意。(4分)
(1)第一次眨眼的用意:
(2)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23、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楚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4、请在⑥段的横线处加上一段话,描写小川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25、想一想,这一篇小说要提醒人们的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两道任选一道)
(一)《我美,因为我
》
提示: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③语言正确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④字迹端正,不少于600字。
(二)一个窗台上有一朵红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你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连江县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
1、夙 谬 jū cù 2、鹤立鸡群 杀鸡取蛋 闻鸡起舞 鸡毛蒜皮 3、(1)朔气传金柝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皓月千里(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信息如:某学校用“时间+汗水”方法进行中考备考,这种方法大大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生不堪重负,而又无可奈何。学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写出两条即可)建议如:应推行素质教育,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请多给孩子一些睡眠时间,保证孩子身心健康;请减轻学生负担等。(写出一条即可) 5、(一)少年儿童消费缺乏有效指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理财教育比较缺乏,学校在这方面教育更显薄弱。
6、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或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①用“避”,躲避 ②丢掉或遗失 ③同“德”,感激 ④停止或放弃 8、C 9、贤者能勿丧 失其本心 10、对“生”与“义”的关系,论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12、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3、网络技术 14、价格便宜;信息资源有选择性;无损于身体健康 15、电视媒体 16、略
17、创造始于问题 18、“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19、一般来说应该赞成,因为美国代表团的观点代表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最终目的。(意思对即可,如有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些分。)20、只要围绕着问题教育、创造教育来谈即可。
21、 失足青年李小川帮助邻居开锁,引起人们对他的猜疑。22、(1)、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2)满面堆笑似乎又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锁。23、开锁的技艺真高明;我们可得提防点24、(抓住小川当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来写即可。)25、要尊重理解失足青年。锁是文章情节展开的线索,也代表了人们对失足青年的成见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