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政治试卷 - 初中政治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开卷资料[下学期]

2014-5-11 0:25:19下载本试卷

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初三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发展先进文化?

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只有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3、为什么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三个代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要求。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环境,请你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建议: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运用道德的力量提高人们的素质和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③积极建设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④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文化设施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城乡绿化,建设优美的生活环境;⑤净化文化环境,依法治理市场,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5、请你谈谈你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怎样开展的,你认为还应再加强哪些方面?

答:学校的具体做法可结合实际谈。如:校园内充分开设壁报栏、黑板报、宣传栏、读报栏、有学校自办的文学社、报纸、刊物、广播站;专题班会、各种报告会等等。应加强的方面: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谈

6、你参加过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要有哪些感受或体会?

答:如: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军(警)民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体会如:通过参加活动,使自己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等等。

二、材料: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回首这十三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例举近几年来,我国所应对的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际事件,及所战胜的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重大困难、风险。

答:1999年5月,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1999年,开始的与“法轮功“组织的斗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

2、我国能从容应对这些事件、困难和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

3、材料中的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社会主义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正确指导下,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我国是钢铁大国,1996年产量已超过一亿吨。但这一亿吨钢却是数百万人炼出来的,平均每个炼钢工人每年只能炼出33吨钢;而日本年产九千万吨钢却只用二十万人,平均每人每年炼出450吨。我国炼每吨钢的平均能源消耗,几乎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倍。

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

这个观点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答:(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实行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当今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使我国在21世纪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六、材料:“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POP,原为“害怕、惊恐”之意,现在则成为“卑劣、残忍”手段的代名词。一些犯罪团伙、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等武装组织或政党往往把它用做“斗争”的武器,不但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在所有善良人的心灵上留下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恐怖爆炸事件,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与反恐怖行动问题的高度重视。

(1)你认为恐怖主义有哪些危害?

答: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人们的生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2)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以怎样的行动来支持反恐怖斗争?

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清恐怖主义的危害;做好宣传,坚决反对恐怖主义。

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上述观点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从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2)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社会财富。(3)《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就是极好的例证。(4)资本主义制度始终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生产资料、社会财富和国家政权都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尽管当今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上述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八、材料一: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审议了全球过去10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走过的路,并为今后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会议最后通过了《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两个基本文件。在这次会议上,朱榕基宣布中国已核准《京都议定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诚意和努力。

材料二:2002年10月16日,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为期3天的大会全面回顾了全球环境基金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各国十多年来在环境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全球环境基金未来的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方能得以实现。

阅读材料,分析这两则材料提示了初中政治课的哪些观点?(至少6条)

答:(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4)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对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要给予行政处罚;对于触犯刑法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5)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对青少年学生的要求;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6)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7)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展之间的关系。(8)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九、材料:2002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新世纪、新发展,我国科技界的使命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1、请你谈谈对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

答:(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入后尘,经济上会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人口众多且素质偏低。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请你列举我国最新的科技成就至少5项。

答:我国最新的科技成就有:(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成功:(2)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3)亿万次计算机研制成功(4)龙芯1号高性能CPU问世(5)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试车成功(6)我国独立完成水稻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

3、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增强创新意识;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十、有人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诸多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答:这一认识是错误的。这是因为:(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仍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仍然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4)当代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十一、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段歌词唱出我们党的光辉历程。

材料二、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回顾建党以来的历史,请你列举我们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答: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进行改革开放;制定“三步走”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思想政治》课中的哪些观点?

答:(1)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领导人民实现现代化。(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党只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党的事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十二、“越穷越垦荒,越垦荒越穷”,这是困扰许多山区农民的一个问题。自国家实施补助粮食、资金,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许多农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退耕种植经济林木,种草养畜。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

答:(1)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发展生产,繁荣经济。(3)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十三、科学界关注的确2001年世界科技十大突破2001年12月20日揭晓,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这一奖项是2001年科研发展的缩影,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2001年的十大成就反映了新世纪初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一、跨国合作在科研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二、环保领域研究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三、生物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独领风骚。

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哪些重大举措顺应了世界科学发展趋势?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答:①跨国合作在科研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说明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入世成功就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②环保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在我国同样严重存在,所以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原则、制度。③生物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独领风骚,说明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国家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举措,正是顺应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④我国制定宪法、环境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为对外开放、环境保护、发展科技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面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中学生应如何从我做起?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十四、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描绘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曾经写道:“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最好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期?为什么作家感觉到充满希望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答:最好的时代是指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狂飙式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因此,作家感到“充满希望”说“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2、结合课本所学的有关知识,请分析狄更斯所说的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答: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所增加的大量物质财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物质成果被资本家所占有。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工业革命时期却同时又是他们生活最悲惨的时期,他们依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在他们的面前,什么也没有,所以作家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春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工人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也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结合狄更斯的这些话,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看法。

答:狄更斯指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狂飙式的发展,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同时他指出“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使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又是工人阶级生活的最悲惨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对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剥削的方式方法而已。

十五、材料一:我国西部包括10个省、市、自治区,与东部比较,西部地域辽阔,多为高原、山地和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差,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材料二、1999年,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几年来,又多次对加快西部开发做出了一系列指示。按照中央的要求,编制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坚持什么国策和战略?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应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西部大开发给你什么启示?

答、我们应该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洪流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4、假若你是西部地区的一名学生,请你为你所在地政府对于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谈: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积极高速产业结构;发展教育和科技,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十六、甲乙两乡相邻,自然条件相似。甲乡的主要领导集中力量发展本乡经济。他们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指导农民栽培板栗、核桃、银杏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同时,甲乡坚持开展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家”活动。全乡出现了100多个“科技示范户”,社会风气好转。农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1500元提高到2000年的3200元,面貌日新月异。5年过去了,乙乡却依然如故,山河依旧,人均年收入仍在1500元左右徘徊。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教材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乡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甲乡领导能集中力量发展本乡经济,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甲乡领导请农业科技专家指导农民根据本乡实际栽培经济作物,促进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③甲乡领导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四进家”活动,坚持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2、乙乡如何赶上甲乡,请你提出相应建议。

答:甲、乙两乡自然条件相似,5年前经济水平相当,5年后乙乡仍在原发展水平上徘徊。根据这一情况,乙乡要想赶上甲乡,首先应该向甲乡学习,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本乡经济;②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④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⑤提高本乡领导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廉政建设。

十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许多宣扬剥削阶级思想的“垃圾”也充斥网络,部分青少年沉湎于此,无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此,有人认为:要大力普及网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要控制网络的发展,青少年不得上网。

对于上述观点,你有何看法?

答:1、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不能全盘吸收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一切成果,也不能闭关自守、排斥外国文化的所有成果。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不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发展。文化建设也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4、根据上述观点,国家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管理,禁止和制裁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对青少年上网做出合理的规定;学校要对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教育,使青少年明辨是非,不去浏览网上不健康的内容,接受网络上的有益信息,这样,才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世纪人才。

十八、材料: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从人均国民收入看,我国为900美元,而发达国家高达2万美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初三《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请回答:

1、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和发达国家相比,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答:①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不发达,表现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等等。②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因而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就形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缩短这种差距?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态,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十九、材料: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样的字眼,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代表们评价说:“今年的报告把关注弱势群体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变化是意味深长的。”

请对此材料发表你的见解。

答:1、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2、关注弱势群体是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关注弱势群体,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才能调动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勤俭建国。

3、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十、材料一: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时40分,美国军机开始袭击伊拉克,伊拉克战争打响。巴格达上空警声不断,火光闪烁,天空中出现飞机的轰轰声,伊拉克战争全面打响。

材料二: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后,俄罗斯、德国、法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家和国际纷纷发表声明,呼吁美国立即停止战争。

材料三:3月20日,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声明时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1、你如何认识、评价伊拉克战争的发生?

答:美国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美国的这种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美军应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呼吁世界和平,我们应与其他国家一起行动起来,使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使伊拉克问题重新回到政治解决的途径上来。

2、举例说明什么是霸权主义。

答: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表现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明火执仗地进行侵略,然而更多的是依仗军事实力,对别国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等等。如美国攻打阿富汗;日本篡改教科书等等。

3、对此你有何启发?

答:(1)“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对于我们中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同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两大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我们应与世界人民一起努力维持世界和平。

4、为什么世界多数国家都呼吁美国要尽快停止战争?

答:①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世界各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其特征如何?履行了怎样的对外职能

答: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其特征:一是独立自主;二是维护和平;③履行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职能。

6、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排除这一障碍的对策是什么?

答:①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②其对策是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7、国际关系准则的核心应该如何?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核心是: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基础是:任何国家都没有干预他国内部事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特权,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

8、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怎样?中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什么

答:和平和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问题。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经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

二十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请结合初三《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

1发展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

答;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简要说明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答:加快发展是中心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1)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2)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在加快发展方面,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有哪些?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抓住机遇

答: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很多,如: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有了雄厚物质基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等。从国际上看,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等等。(青少年如何抓住“机遇”,应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如: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勇于实践,掌握技能;树立远大理想、承担历史责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立志成才,勤奋努力等。

二十二、某校初三(1)班学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召开主题班会,就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发表的关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有关论述,展开讨论。一部分同学认为:在过去物质生活条件不很富足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确实很有必要。而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丰衣足食,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再谈艰苦奋斗已无多大意义。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艰苦奋斗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它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何时都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已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等等。这都是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在建国初期,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还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有点过时了。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1)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根基。过去,我们就是靠着艰苦创业精神,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

(2)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第一、艰苦创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艰苦创业还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的。第三、艰苦创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只有用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人民,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胜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请你就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发表你的看法。

答:对艰苦奋斗精神现实意义的看法:(1)首先,当今时代,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日益短缺。所以,从资源消费的角度来看,艰苦奋斗就应该成为一种超越个人生活意义上的民族意识和人类精神。即艰苦奋斗不应只是个人生活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应该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切社会活动中去。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大国,更要珍惜和节约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艰苦奋斗精神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其次,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还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凝聚党心民意、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始终不渝的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使之成为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

3、在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1)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并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盲目追求名牌,珍惜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担当起改革和展的重任。

二十三、材料一: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目前在世界品牌价值前20名排行榜中,属于计算机、电子、软件等高科技领域的品牌约占一半。美国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IT)的迅猛发展。

材料二:科技教育因素七国排序

材料三:党中央、国务院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江泽民主席分别为获2000年和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颁发年度证书和奖金。

材料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速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公民创新教育的研究;欧盟强调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以图抢占科技“制高点”,日本正在实施培养“四合一”人才计划,加拿大、印度、韩国……“创新”成了这些国家最热门的话题和最现实的行动。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材料三表明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请你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答:表明了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因素,成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③发展教育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面对创新这一国际潮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办?

答:个人角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老师和书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

国家角度:①进行体制创新。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②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加大国家和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提高投资效益;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③进行教育创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课程体系。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二十四、欣赏对联,回答问题

国家

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英国

俄罗斯

中国

分值

10000

9700

8000

7200

7000

3100

1500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

1)上联提示了一种什么道理?对青少年有何启示?

答:上联告诉我们,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坚持不懈。青少年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立志成为“四有”新人,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2)下联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是否过时了?为什么?

答:下联体现了艰苦创业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并不过时,而是更加需要发扬光大。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任何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克勤克俭、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它永远都不会过时。

二十五、热点材料:4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一)4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运用科技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二)4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特别会议上指出,中国政府是勇于面对困难、高度负责任的政府,时刻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阅读材料,请结合初三思想政治课理论回答:

组合题(一)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要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胜利,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胜利,关键是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在全力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

3、结合生活实际,请从行动、心态两个方面谈谈你是怎样预防非典的?

答:行动上:我们要勤开窗、勤洗手、勤喝水、勤换衣被,不与他人共用脸盆毛巾,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等等。

心态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过度恐慌,因为科学最终是要战胜“非典”的。

组合题(二)

1、夺取非典斗争胜利的关键物质手段是什么?为什么?

答:夺取防治“非典”斗争胜利的关键是要发挥科学的重要作用。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医学科研战线尽快把成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防治“非典”斗争之中去;各级党委和政府采用科学方法,切实做好防治和控制“非典”的各项工作;广大群众要接受防治“非典”的科普知识,以科学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胜利。

2、夺取防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什么?为什么?

答:在当前防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抗击“非典”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战场,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

3、请你描述一下在全力抗击非典斗争中的感人情景,从此情景中你想到了什么?

答: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人民,亲临一线考察民情、疫情,看望和鼓励基层群众、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这使人想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等等。

二十六:时政热点:2003年春节前,继周边多个城市出现“非典”病例后,广州开始出现同类病例,截止到4月21日广东、山西、北京、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等11个省市“非典型肺炎”发病人数为2009人。“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总理亲自深入“非典”防治医院,指导防病救治工作,广大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救治病人,同时加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经多方努力,我国“非典型肺炎”发病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毫不松懈地加强防治“非典”工作,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而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毫不松懈地加强防治非典工作,才能安定人心,稳定民心,创设安全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才能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3、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化对“非典”病源、防治药物及疫苗的研制,依靠科学的力量突破战胜疫情。各有关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科学预防知识,依靠科普知识战胜疫情。

4、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各级政府必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依法采取果断的隔离措施,切断非典传播途径;全体公民要自觉增强防疫的法律意识,依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疫工作。

5、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6、我们青少年要坚定“非典”可防可治的信心,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认真学习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保持个人卫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洗手,开窗通风,不要劳累以及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等等。

二十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哪些基本观点?体现了哪三个文明的高度统一?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生产发展的观点、群众观点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这三大文明的高度统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扬哪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作风,要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施哪些发展战略?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哪里?为此,必须切实做好什么工作?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为此,必须切实做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5、党和国家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答: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练就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硬本领,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十八、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个别这样的“四转”干部:上班坐着轮子转——坐车摆阔气;中午绕着盘子转——大吃大喝;下午围着桌子转——打麻将;晚上跟着裙子转——到舞厅娱乐。

请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对上述“四转”干部作简单评析。

答:这些“四转”干部的行为是有损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损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腐败行为,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是背道而驰的,是坚决不允许的。中国共产党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坚决查处这些腐败行为。

二十九、材料一、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一说明了台独分子继续推进分裂祖国的政策,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阻挠中国的统一,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党和政府有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决心。

2)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政府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1)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4)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5)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3)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去做?

答:我们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和行为做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

三十、材料一:报载,南京一市民为其儿子过生日,当11岁的“小寿星”许完愿吹完蜡烛后,小孩的家人问他许的什么愿时,他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许的愿望是买彩票中500万大奖,然后环游全世界,最后再用剩下的钱买个官做做……”孩子的这番话,令人目瞪口呆。

材料二:拖把、扫帚凌乱地摆在学校门口,是扶起还是视而不见?考试结束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复原样?考生吃完为他们准备的点心后,包装纸乱扔还是放进垃圾箱——这是一所重点中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扫帚扶起来,20%考生的点心纸乱扔,30%的考生离开教室不能把椅子放回原处。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说明了教育事业进行教育创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请你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几条建议

答:学校方面:(1)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2)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3)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4)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活动。

学生方面:(1)自觉接受学校教育,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从平凡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十一、材料一:现在在中国许多地方,源于民俗的地方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已成为当地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主旋律。如仅山东就有潍坊风筝节、泰山登山节、青岛啤酒节等,我县也有杉木河漂流节、白洗卢笙节等等,节庆文化在当地开展得红红火火。

材料二:世界最知名节庆组织之一格莱美唱片学会的前主席迈克尔·格林说,有很多原因使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有悠久而神秘的文化和历史,正是这些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的“本土文化”,中国才对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她独特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有很大的诱惑。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重大作用的道理分析说明中国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物质文明是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提高引资、宣传鼓动、提高企业文化品位等重大作用,源于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单纯的节目庆典,而是融入了当地经济发展中,为当地的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许多地方就是因为有了一个知名的节庆文化活动而改变了整个城市。

三十二、材料一:1924年,意大利商人皮纳氏建议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一建议得到了部分国家商会、上海市政府、浙江省政府的赞同,还举办了一次“上海开世界博览会之讨论”,准备1930年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但最终没能举行。

材料二:从1999年12月8日,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早办世博会,到2002年12月3日上海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在早博的三年中,中国人民尤其是上海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材料三: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相继承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是时代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北京、上海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进而辐射和激励全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材料一简要说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世博会为何没能举行?

答: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列强横行,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差,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低。

2)联系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答: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民族团结,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初步实现的国家的繁荣;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承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器

答: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极大推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并可辐射全国;促进北京、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一步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请你为办好世博会,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答:本题可以从提高民族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处理好资源与环境关系,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紧扣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