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2007届高三第3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4-5-11 0:32:51下载本试卷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3次月考

化 学 试 卷

    

     时量:90分钟   总分:110分

YCY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Ba137  Mg24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入答案表中)

(  )1.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了“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暖冰”也是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固体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形成20℃时的“暖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2.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的溶液中:Na+、SO42-Cl-、Mg2+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Fe3+、NH4+、Cl-、SCN-

    C.在0.1mol/L的NaHSO4溶液中:NH4+、Na+、Al3+、Cu2+、NO3-

    D.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K+、Al3+、Fe3+、NO3-

(  )3.在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物中的SO42离子只有-部分是氧化产物

B 1mol CuSO4能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0.5mol

C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CuSO4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

(  )4.4.6gNa与足量的水反应,反应中钠失去的电子数为:

A  0.2    B 0.2 mol   C 1.204 × 1023   D  0.1 mol

(  )5.一定质量的Na、K分别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入的Na、K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 曲线a对应的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C 曲线a代表Na的反应,曲线b代表K

D 两反应中盐酸必须是足量的

(  )6.反应热可视为: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和新键形成时释放能量相抵消后的总效应。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拆开1 molP-P键 吸收198kJ·mol-1、拆开1 mo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吸收 498kJ·mol-1 ;形成1 mol P-O 键释放360 kJ·mol-1。则P4+3O2 =P4O6的反应热∆H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  )7.“拟晶”(quasicrystal)是一种凸多面体,外形规则,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A165Cu23Fel2是二十世纪发现的一种拟晶,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错误的是

A.A165Cu23Fel2的硬度比金属A1、Cu、Fe都大  

B.A165Cu23Fel2中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可视作零

C. 1mol A165Cu23Fel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 mol电子

D. A165Cu23Fel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  )8.已知一个SO2的分子的质量为n 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 g,若以a g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a /(n-m)     B  (n-m) /a

C 12a/( m-n)     D ( m-n) /a

(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6gFe 与足量的氯气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B.0.1molN5+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3.4NA

    C.1 L0.2mol/L氯化钡溶液中含氯离子的数目为0.4NA

    D.在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原子数目大于2NA

(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在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恰好呈中性:

    Ba2++2OH-+2H++SO42-====BaSO4↓+2H2O

    B.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6H5O-+H2O+CO2→C6H5OH+HCO3-

    C.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碳酸氢钠溶液:

Ca2++2HCO3-+2OH-====CaCO3↓+2H2O+ CO32-

    D.向100mL0.2mol/L溴化亚铁的溶液中慢慢通入448mL(标准状况)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  )11.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如图)。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1︰1

B 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 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D 由此可知: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

(  )1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由100个碳原子构成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则一个分子C100的质量为:

 (A) 1200  (B) 1200 g   (C)  1200 /NA g    (D) 1200 g/mol

(  )13.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研究了氰化碘的分解反应:2 ICN=I2+(CN)2,他发现此反应在200飞秒(1飞秒=10-15秒)内完成,氰气称为类卤素,则下列有关IC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ICN晶体是原子晶体  B  ICN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ICN是共价化合物   D  ICN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  )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英才苑原溶液一定有Ba2+

(  )15.氰化钠,是氢氰酸(结构式为H-C≡N,剧毒、易挥发、酸性比碳酸弱)的钠盐,它水解呈碱性,有强还原性。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氰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CN)>c(OH)>c(H)

B 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需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C NaCN中氮显-3价

D 含氰化物的废水可用氧化剂处理

(  )16.下列事实能判断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 ④甲、乙两元素的单质和盐酸组成原电池,乙单质表面生成氢气  ⑤两单质分别与氯气反应时生成的阳离子,乙失去的电子数比乙多

A 全部可以  B 仅②不可以  C 仅②⑤不可以  D ③④可以

(  )17.右图中,曲线表示原子序数在前20号中的某些元素的单质的沸点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其中A点(横轴下的最高点)表示的元素是

A Si  B Al  C F  D S

(  )18.在1200C,1.01×105Pa下,点燃4 ml O2和3 ml NxHy(y>x)混合气体,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和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O2、H2O(气)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0 ml ,则NxHy的化学式为:

A、N2H2      B、N3H6      C、N2H4       D、N3H4

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3次月考

化 学 答 卷

选择题答案表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非选择题共56

文本框: 学校 班次 姓名 考号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

19.(9分)现需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6mL)和检验氯气的氧化性(不应将多余的氯气排入空气中)。

 


  (1)试从图2中选用几种必要的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填编号):A接      B接                 

  (2)碳棒接直流电源的     极,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3)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为5.6mL(标准状况)时停止通电。摇匀U形管内的溶液后溶液的pH约为    。

20.(12分)已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各参数p(压强)、V(体积)、

T(温度)、n(物质的量)。下面是:某

课外小组为了粗略测定方程中的气体常

数R的值的实验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一)  测定原理:因为pV=nRT,气体

常数R=pV/nT。本实验通过金属

镁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来测定V(体积),

继而求R的值。其反应为:Mg+2HCl

(过量)=MgCl2+H2

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镁与的盐酸反应,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分别由温度计和气压计测得。氢气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反应中镁的质量来求得。将以上所得各项数据代入R=pV/nT式中,即可算出R值。

(二)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托盘天平、测定气体常数的装置(如上图所示);②试剂:6mol/L HCl、镁条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在托盘天平上称出镁条的质量,称量镁条时,天平的游码示数如右图所示,请把读数填入下表中。(未用砝码,单位为g,这里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按上图搭好仪器。取下试管,移动量气管B,使量气管A中的水面略低于零刻度线,然后将量气管B固定。

(3)在试管中加入15mL 6mol/L HCl,不要使盐酸沾湿试管的上半部。将已称重的镁沾少许水,贴在试管上部不与盐酸接触。

(4)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方法如下:(方法要求简单有效)
                                                                                      

                                         

 

(5)如果装置不漏气,调整量气管B的位置,使量气管A内水面与量气管B 内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原因是                   
                    
;实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操作是                       ),

然后准确读出量气管A内水面凹面最低点的读数V1(如右图所示)。

(6)轻轻摇动试管,使镁条落入盐酸中,镁条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此时量气管A内水面即开始下降。为了不使量气管A内气压增大而造成漏气,在量气管A内水面下降的同时,慢慢       (上or下)移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基本保持水平。反应停止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约10分钟),移动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相平,读出反应后量气管A内的精确读数V2(如右图所示)。

(7)记录实验时的室温t和大气压P。(已知室温为27℃,大气压为100kPa)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镁条的质量

w=

      

g

氢气的物质的量

n=

       

mol

反应前量气管A内读数

V1

      

mL

反应后量气管A内读数

V2

        

mL

氢气的体积

V=

      

mL

室温

T=

   300      

K

大气压

p=

  1.0×105      

Pa

气体常数R的值(单位可不管)

R=

       

J/(mol·K)(单位可不管)

(五)问题与讨论:

①在读取量气管内气体体积V1时,眼睛仰视读数,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or无影响);

②若没等反应试管冷却到室温就量取液面的高度,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or无影响)。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1.(15分)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B与F、D与G分别是同主族元素,且D、G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E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B、D在周期表中与C相邻。据此回答:

 

(1)A与D两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且甲、乙分子中所含A、D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由甲的分子式为        ,乙分子的电子式          

 

(2)B、F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理由是                                   

      

(3)请写出由A、C、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填化学式)        ,其溶于水后,对水的电离起       作用(填“抑制”“促进”或“无影响”),原因是                                     

     

(4)10gA元素形成的单质,完全燃烧生成液态的化合物甲时,放出热量为1429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 用该反应设计成的新型化学电源已在宇宙飞船中使用,该电池用多孔性的惰性电极浸入浓KOH溶液中,两极分别通入A单质和D单质,则负极通入的是       ,电极反应式是                                 。

22.(6分)有两种无机盐A和B,其分子量都是120,为了确定A和B,将它们分别溶于水制成溶液,进行下列实验:①将两种溶液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易溶于水、易液化的气体;②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A溶液无沉淀产生,B溶液里有白色沉淀析出;③在两种溶液里分别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均有白色沉淀产生。则A、B两种盐分别为(写物质名称)___       ___和         

四、计算题(14分, 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23.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mL 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附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2)在B情况下,溶质是(填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在A、B两种情况下产生CO2的最大体积各为       mL和        mL

(4)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化学参考答案

一、(3×18=54分)

1. B  2. C  3. A   4.C  5.A  6.B  7.D  8.D  9A 

10.D  11.D  12.C  13.C  14.C  15.B  16.D  17C  18.C

二、(21分)、

19. (9分)(1)(3分)G、F、I D、E、C  (2)(3分)正 淀粉—KI溶液变蓝 

(3)(3分)12

20.(12分,每空1分)

(三)(4)气管B向下(或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量气管B中的水面略低(或略高)于量气管A中的水面。固定量气管B后,量气管B中的水面如果不断上升(或下降),表示该装置漏气。
(5)使所测气体的压强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
   取下量气管B,并靠近量气管A;上下移动管B,使水面持平;再计下读数。
(6)下
(四) 0.15g     0.0063(或0.00625)  2.5(±0.2)  158.5(±0.2)
    156.0(±0.2)     8.3 (单位可不管,合理值均可记分)
(五) ①偏小    ②偏高

三、(21分)

21.(15分)(1)H2O ,电子式略        

  (2)SiO2>CO2 原子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的高

  (3)NH4NO3  促进    NH4+水解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从而促进水电离

  (4)2H2(g)+O2(g)=2H2O(1)­;△H=—570kJ/mol

  (5) H2  H2—2e-+2OH-=2H2O

22(6分) A 亚硫酸氢钾;B 硫酸氢钾

五、(14分)

23.(1)NaOH、Na2CO3  1:1

    (2)Na2CO3、NaHCO3 1:1

    (3)224    448

    (4)1.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