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2007届高三上学期化学周考14

2014-5-11 0:32:52下载本试卷

蒙自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化学周考14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8分)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

  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2.向一定浓度的下列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最后肯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Ca(OH)2        ②饱和Na2CO3 溶液   ③CaCl2                ④Ca(Cl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所含有的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Na+、Mg2+         B.F、OH 

C. CH4、H2O       D。 NH4+、 OH

4.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是:Cl < Fe2+ < H2O2 < I < SO2,则下列反应中不能发生的是     (  )

A.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B.SO2 + H2O2 == H2SO4

C.2 Fe2+ + Cl2 == 2 Fe3+ + 2Cl         D. 2 Fe2+ + I2 == 2 Fe3+ + 2I

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用四氯化碳萃取溶解在水的碘

C.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D. 用分液法分离水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6.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SO2进入接触室前要净化,以免催化剂中毒

  B.用硫铁矿代替硫,可减少环境污染

C.热交换的目的,一方面使即将参加反应的气体达到一定温度,另一方面降低SO3的温度

  D.尾气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7.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右图)。2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

中的液体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将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中,产生白色沉淀,则      

说明Cl不能通过半透膜

B.如果Cl能通过半透膜,则AgNO3 溶液加入袋内液体中,将不产生白色沉淀

C.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烧杯中液体,溶液不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D.如果将少量碘水加入袋内液体中,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8.在一定的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OH-总数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中Na+总数减少,有O2放出

9.将1mol/LH2SO4溶液50mL与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50g混合均匀后,滴入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的颜色是

  A.黄色    B.橙色     C.红色     D. 浅紫色

10.据2006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北京市场上销售的一部分标称是白洋淀特产的“红心鸭蛋”含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三类致癌物。“苏丹红Ⅳ号”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苏丹红Ⅳ号”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属于甲苯同系物        D.化学性质跟苯完全相同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按      (“→”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12.完全溶解28.4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 mol/L的盐酸500mL。若充分灼烧相同质量的上述混合物,能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

  A.40g      B.25g      C. 30g      D. 20g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共52分)

13.(12分)分子式为C13H16O2的惕各酸苯乙酯广泛用于香精的调香剂。为了合成该物,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结构简式:              ;B的结构简式           

(2) 反应②中另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 试写出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上述合成路线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编号)。

14.(14分)⑴下列仪器中,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时需要的是    (填编号)。

①容量瓶 ②普通漏斗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滴定管 ⑦燃烧匙  ⑧温度计 ⑨干燥管

⑵右图分别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量筒,读数为2.5mL

B.②是量筒,读数为2.5mL

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3.5mL

D.①是温度计,读数为2.5℃

⑶ 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图中A、B、C、D、E是常见的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多选倒扣分):

①   NaOH溶液 ②浓硫酸 ③Na2CO3溶液 ④白磷 ⑤大理石 ⑥酒精 ⑦氯水 ⑧浓硝酸

A

B

C

D

E

 

(    )

(    )

(    )

(    )

(    )

15.(14分)A、B、C、D、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中的一种。已知:

  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2)A:    ,B:     ,C:     ,D:    ,E: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12分)短周期的四种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A、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B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A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CA3;B与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请回答:

(1)写出化合物CA3的电子式:     

(2)由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甲属于盐类,其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乙为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高分子化合物充分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丙、丁两种化合物,它们均含上述四种元素,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

应,丙为无机盐,其化学式为      ,丁为有机物,且是同类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其结构式为     

(4)A和B组成的化合物M,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是3︰1,常温常压下,0.5 mol M完全燃烧放出780 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M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蒙自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化学周考1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用蓝色标注)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3. (1);   (2)NaOH;浓H2SO4/△          

(3)

(4)② ⑤ ⑥

14.(1)③⑧  (2)B 、D     

(3)⑤、 ④ 、①③ 、②⑥ 、⑦⑧

15.(1)AgCl  

(2)A:Na2CO3 B:HCl C:AgNO3 D:BaCl2 E:NaHSO4

(3)2H++CO32===CO2+H2O↑

      ‥

16.    (1)H:N:H:

      ‥

      H

(2)NH4+ + H2O=NH3。H2O+H+ (C6H10O5n + nH2O→nC6H12O6

(3)NH4HCO3或(NH42CO3  NH2CH2COOH

(4)C2H6(g)+ 7/2O2(g)== 2CO2(g)+3H2O(l);△H=-1560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