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文综复习历史部分测试

2014-5-11 0:33:03下载本试卷

高考文综复习历史部分测试(新课标)

选择部分:

25. (2007宁夏文综)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6。(2007宁夏文综)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回答27~29题

27。(2007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8。(2007宁夏文综)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29。(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0。(2007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31。(2007宁夏文综)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2。(2007宁夏文综)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33。(2007宁夏文综)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34。(2007宁夏文综)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5。(2007宁夏文综)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非选择部分:

4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42。请考生在A,B,C,D里面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A(2007宁夏文综)(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B(2007宁夏文综)(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C. (2007宁夏文综)(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D (2007宁夏文综)(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答案:

(2007宁夏文综)24.D 25.C 26.A 27.A 28.B 29.C 30.C 31.D 32.C 33.C 34.D 35.A

41. (2007宁夏文综)答案要点: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42. (2007宁夏文综)选考题答案要点:

A答案要点: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B.答案要点:

(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C.答案要点: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D.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