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08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4-5-11 0:33:05下载本试卷

08年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五彩镂空纹瓶   青花瓷   珐琅彩瓷瓶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清朝

2.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州郡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3,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 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美化程度的不同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5.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直接摧动力是清政府放觉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8、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东罗马帝国

9.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10.《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独立宣言》中的这些表述 ①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1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A.1927年八七会议  B.1935年的遵义会议  C.1935年的瓦窖堡会议  D.1937年的洛川会议

13.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党勇于纠正错误的有

  ①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延安整风运动 ④“减租减息”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右图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

 B.一国两制方针制订,祖国统一成为必然

 C.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两极格局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16.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7.19世纪中期,英国和美国的政治体制都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深层原因是

 A.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C.大规模工人运动的进行    D.殖民战争胜利

18.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19.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D.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r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  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帮”  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21.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2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相同点是

 A.深化了改革开放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3.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2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④加速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司汤达   D.歌德

二、非选择题(其中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4分,30题15分,31题或32题9分,共75分)

26.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1)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2)荀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善”?综合材料一、二,比较苟子与孟子观点的异同。(5分)

  材料三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莎土比亚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对人性持如此乐观的态度?(3分)

 材料四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4)据材料四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材料二与材料四,比较汉密尔顿与荀子观点的异同。(5分) 

27.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2分)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2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此而变得格外曲折。历史渊源使人们习惯于将法国和隔海相望的英国作比较,有两个关键的时间总是被拿出来对比: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1485年:法国——1589年。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法国——1789年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更大的是变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候,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这也许就是法国用最彻底而没有节制的革命方式来实践“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所付出的代价,这场基于启蒙运动思想启发而产生的革命,却在刚一开始就忘记了什么叫理性。                         ——《大国崛起·法国》

  材料二 英国积极联合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所以英国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793年春天,英国联合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撒丁王国、那不勒斯和俄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对法国发动了战争。这一年的8月,英国军队从海上攻占了法国南部的重要军港——土伦。同时;英国还竭力支持法国外省的王党叛乱;企图制造混乱,颠覆革命政权,恢复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请回答:材料认为在英法竞争的过程中法国始终落后于英国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9.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过程及结果。(5分)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有哪些成功实践?有何意义?(4分)

 (4)你认为我国目前推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在哪里?(2分)

30.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3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3分)

说明:31题和32题分别与自由选考一和自由选考二的内容相应,考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题作答。

3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都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这些改革措施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大改革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各自历史作用,(6分)并简要综合分析这些改革把土地改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原因。(3分)

32.(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这段记载是作者徐继畲对一位政治人物的赞美之词,这位政治人物是谁?(1分)

 (2)上述材料对这位政治人物作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请根据材料说说他的事迹有哪些?(4分)

 (3)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相关序号。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4分)

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D

C

B

B

A

A

D

C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A

A

C

C

D

C

B

D

D

A

二、非选择题(其中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O分,29题14分,30题15分,31题或32题9分,共75分)

26.(1)人性善。(2分)

 (2)礼仪教化。异:人性善、人性恶。同:目的都希望实现善。(相近表述可酌情给分)(5分)

 (3)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拓进取,对自身充满信心。(3分) 

 (4)人性恶。三权分立。同:人性恶。异: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引导;荀子主张通过礼仪教化使人向善。(三权分立也可具体表述。5分)

27.(1)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答任意3点即可)。(3分)

 (2)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出现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或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2分)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2分,答发展曲折给1分)。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8.革命方式缺乏节制,违背自由平等的理性精神;在反复革命和战争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缺乏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反法同盟的干涉和进攻;英国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10分)

29.(1)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初步实践阶段,主要集中在君主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上。(1分)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始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2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提倡“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为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共4点,答对其中的任意三点给3分)

 (3)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均陆续实行的民主选举制度,抗战期间在延安按照“三三制”原则创建抗日民主政权。意义: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调动了各阶层民众抗日的积极性;为新中国建立人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4分)

 (4)艰巨性: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封建习惯与作风还经常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存在;公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有待提高。(任答2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0.(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分)

 (2)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制度也可)(3分)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3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甜头(3分)

 (4)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分)

31.(9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措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与民族融和的进程。(2分)

  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分)

 (2)共同原因: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目的:无论是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变革。(3分)

32.(9分)

 (1)华盛顿。(1分)

 (2)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领导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他反对专制,推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开创共和政体;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维护民主法治。(4分)

 (3)②⑤;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共和制的政体形式。(4分,序号答对一个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