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随后半个多世纪,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1—5题。
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紧殖民扩张 B.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C. 中国落后于英国必然挨打 D.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2.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取得永久居住权始于
A. 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割让领土面积最多
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 《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4.右图记录了日本对中国人民的犯罪行为。对此,1894年10月西方报刊曾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丰岛海战,日军突然袭击
B.镇压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 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5.观察下列屈辱条约签字仪式的图片,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图片分别反映《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社会发展的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③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和形成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④ D.②③
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抗争,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据此回答6--14题。
6.右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碑。有关这张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B.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
C. 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
D. 暴露农民阶级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7. 1851一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右图所反映的战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
A.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B.解除了天京之围
C. 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D. 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内部少数
有识之土进行反思。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始兴力、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最初活动
内容的图片是
9.谭嗣同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为变法慷慨殉难。面对变法的失败,他
在刑场上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浩叹。导致他“无力回天”
的根源在于
A. 光绪帝力量弱小
B.帝国主义的干涉和阻扰
C. 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
D.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0.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
A. 被迫接受日本的统治 B.要求清政府迁都再战
C. 希望俄国和德国出面干预 D.组织义军抗击日军
11.1898年,在山东义和团运动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就是一场反洋教斗争
B.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 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性
D.义和团运动的产生在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12.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
民主义评价正确的是①表达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③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④彻底解决了反帝反封建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 D.②③④
13.民主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纪念。右图
是为了纪念
A. 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徐锡麟起义
14.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革命出现了新曙光。观察下列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③知识分子与革命实践结合,进步组织产生④中国共产党已成立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中国人的思想和政治、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反映了中国进步的历程。据此回答15--20题。
15.鸦片战争的失利,部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主张的实质是
A. 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C. 发展自己,反抗侵略 D.树立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16. 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
官吏”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 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D. 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7.辛亥革命后,中国由帝制进入共和时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试图限制袁
世凯的权力以巩固民主共和。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18.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传统饮食之外,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
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 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 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 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19.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并在青年中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
婚姻的潮流。造成送种风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习俗的影响
B.民国建立后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文化运动时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
20.1915年,新文化运动产生。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A B C D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与清朝晚期统治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据此回答21--22题。
21.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许多仁
人志土为民主共和而牺牲。孙中山在悼念牺牲者时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此联是为了悼念
A. 黄兴 B.陆浩东 C. 宋教仁 D.蔡锷
22.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①面粉、纺织、化学等行业发展迅速②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③工商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④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而结束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1924--1927年,神州大地掀起一场国民革命的风暴。据此回答23--25题。
23.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
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
C.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24.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
A. 南京、汉口 B. 上海、九江 C. 上海、南京 D. 汉口、九江
25.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 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 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II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第26题2吩;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 | 企 业 名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房 |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材料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年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年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1-1911年 | 340 | 5600 | 31 | 510 |
1912—1919年 | 600多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 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2分)简述民族企业
产生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4)结合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1分)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的比例及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2分)
27.(15分)阅渎下列两幅1919年出现在北京市的对联,回答问题。
对联一: 三鸟害人鸦鸽鸨
一群卖国鹿獐螬
对联二: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请回答:
(1)对联一中的“鹿獐螬”影射哪些“国贼”? (3分)
(2)两幅对联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相关?(1分)
(3)对联二说明该事件发展到什么阶段?(1分)有什么具体表现? (3分)
(4)该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它与以往的救亡斗争相比,体现出明哪些新的特色?
(4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1. 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3.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保农夫工人之解放。 ——中国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大”提出的中共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党在当时的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有
何历史意义?(2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国民党的主张有哪些是一致的?
(2分)这些主张的一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什么实际意义?(3分)
附 加 题(20分)
注:建议同学们选作此题,希望文科同学都选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时期 1926年徐悲鸿画 剪辨之后的孙中山 1924年孙中山
的康有为油画像 的康有为油画像 (1895年) 在广州
材料二
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1.读材料一,分析康有为、孙中山图片形象及其历史背景。(8分)
2. (12分)读材料二请回答:
(1)康有为、孙中山同是广东人,康有为年长孙中山8岁。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3分)
(2)为什么说“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3分)
(3)为什么年龄“近于同一辈人”却“显示为两代人”? (3分)
(4)为什么“他们的脚步是前浪推后浪”? (3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ABCA 6--10ACBDD 11--15ABCBC 16--20BDBBA 21--25CCBDD
二、综合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0分)①不同点:使用机器生产。 (2分)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
诱导;外资企业的刺激。 (3分)
②状况:初步发展;(2分)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分)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提供的有利国际环境;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和利润的刺激:(4分)
④比例状况:轻工业突出,重工业少;(2分)主要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差,
无力投资重工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矿藏资源的掠夺(2分)
⑤各派政治力量都标榜民主共和,组建政党,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1分)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派无力控制全局(2分)
27.(15分)①“鹿”指陆宗舆, “獐”指章宗祥。 “螬”指曹汝霖(3分)
②五四爱国运动(1分)
③第二阶段,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分)
表现: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爱国学生;罢免三个国贼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签和约(3分)
④原因: (原因答上三点即可给3分)
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新文化运动解放的思想;无产阶级壮大。
新特点:工人阶级为主力;反封反帝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4分)
28.(15分)(1)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2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但忽视中国社会性质,所提目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4分)
(2)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转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1分)
革命目标:由实现社会主义变为统一中国,创建民主共和国(1分)
历史意义:为中国人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
(3)一致: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维护工农权益;(2分)意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2分)
附加题(总分20分)
1. (8分)图一康有为目光炯炯,表现出为变法不惜一切的信念。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山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进行维新变法活动。图二康有为眼光平和,没有了丝毫的政治激情。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大革命运动的发展,康有为的保皇论调彻底破产,他退出了政治舞台。图三孙中山剪掉了辫子,神情果敢,显示了与清王朝的决裂和革命的斗志。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的背景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
命运动兴起并取得一定的胜利。图四孙中山面带微笑,显示出找到革命出路的欣慰。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每点2分,对图片形象的描述,只要言之成理;背景只要能答到主要内容即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2. (12分)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所以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3分)(2)20世纪初,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暴露无遗。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主流,所以说“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3分)(3)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几乎在同一时期兴起,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成为主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运动在20世纪初成为运动主流。所以,康、孙显示为“两代人”。 (3分) (4)康有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批驳封建顽固势力,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戊戌变法以自己的失败,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基础和前提,而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3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