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标准测试(二)

2014-5-11 0:34:04下载本试卷

绝密 启用前                                              

03-04年高三历史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命题范围: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其直接目的是

A.推动革命斗争                       B.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C.实现工农民主专政                    D.建立革命联盟

2.被蒋介石诬蔑为“妨碍统一政令”的抗日救亡力量是

A.抗日联军                           B.抗日义勇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3.一二·九运动的最重要作用是

A.揭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C.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下列中国革命时期的错误与失败,与严重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密切相关的是

①北伐战争的失败 ②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 ③广州起义的失败 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下列历史事实属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的是

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②汪精卫叛国投敌 ③枣宜会战 ④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相对于革命统一战线,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最突出的进步是

A.加强了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

B.注意维护统一战线的内部团结

C.加强了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性

D.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斗争纲领

7.国共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相同点是

A.集中分布的地区                         B.实行的土地政策

C.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8.中共中央在抗战期间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共同特点是

A.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C.为了继续争取同蒋维持合作

D.为了揭露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9.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10.“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多年来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A.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

C.解放南京                           D.新政协会议召开

11.1949年到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完成的两大任务是

A.进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B.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D.完成土改任务,建立国营经济

12.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共同点是

A.都触及所有制形式                    B.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

C.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                     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13.下列关于1956~1966年的十年建设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已经完全自给

B.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C.电力工业从无到有

D.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14.毛泽东下列思想观念中,忽视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的是

A.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1956年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C.1957年提出阶级斗争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文革期间,毛泽东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15.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发生在20世纪的

A.20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50年代                            D.70年代

16.由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国家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特别是在

A.精神文明方面                       B.国民经济方面

C.外交工作方面                       D.统一战线方面

17.《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变单一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9.中共十三大将我国现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

A.物质文明不够发达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刚刚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

D.存在非社会主义经济

20.20世纪80年代,中英、中葡《联合声明》中的共同之处是

①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②香港、澳门回归中国 ③《声明》的发表洗刷了中国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④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下列不属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的是

A.推动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B.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C.实现了民族平等

D.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22.解放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军基地在

A.大连             B.旅顺             C.青岛             D.威海

23.21世纪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②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 ③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④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02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将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这一历史定义的修改反映了我党

A.任意根据需要改变历史

B.过去对历史的认识是片面的

C.实事求是,勇于改正的作风

D.对自身的历史缺乏基本的认识

25.200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①《中华民国约法》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双十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绝密 启用前                                           (十一月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历  史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持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写道:“(日本)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家,由此满洲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还说:“日本政府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自存自卫和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宣布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由于大东亚战争初期的胜利,在欧美统治下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才高涨起来。”

材料2 观看下图(图二说明:双眉紧皱、躺着的是中国儿童,手是从“和服”中伸出的)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满洲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吗?为什么?(3分)

(2)日本侵华期间,“满洲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真正情况是否如此?(1分)试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欢庆八一南昌起义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2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

材料4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中对不同时期认识上的三个伟大变化,分别是哪三个变化?(6分)

(2)材料1所体现的认识,在什么时候完全实现的?(2分)

(3)材料3、4的认识通过什么具体事例得到了证实?(4分)

(4)这些伟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三、问答题(共2题,28题15分,29题10分,共25分)

28.“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联合国总部下半旗致哀。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前之举,使得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挺身而出,站在联合国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上面为时不到一分钟的演讲。)

请回答:

(1)列举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建国时周恩来同志的主要活动。(4分)

(2)国民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贪官横行,统治腐败”,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3分)

(3)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糖衣炮弹”的袭击,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运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8分)

2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请简述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曲折发展的情况。(10分)

03-04年高三历史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答案

一、1.A 2.C  3.D 4.A 5.B  6.C 7.C 8.C  9.D 10.A 11.C 12.B 13.C 14.C 15.C 16.C 17.A 18.C 19.A 20.B 21.A 22.C 23.D 24.C 25.A

二、26.(1)不是。(1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分)

(2)不是。(1分)①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基地,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以满足战争的需要;②强占沦陷区的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③在沦陷区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攫取中国资财。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中国人民的搜刮;④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以实现其同化政策。(8分)

27.(1)三个变化:①材料1: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②材料2: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③材料3、4:认识到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军的全部或大部有抗日的可能。(6分)

(2)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分)

(3)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②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4分)

(4)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根据实践的发展完善自己的认识。(1分)

三、28.(1)①1945年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参加谈判;②1949年4月初,同张治中进行北平谈判;③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④1949年10月1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4分)

(2)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美援断绝,蒋桂分裂。(3分)

(3)①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3分)②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5分)

29.(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2分)

(2)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业生产也有所发展,粮棉等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分)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左”的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挫伤,农业生产急剧萎缩。(2分)

(4)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农业生产又逐步好转。(1分)

(5)“文革”期间,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停滞不前。(1分)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