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7级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考试
(綦江中学2007级 陈亚莉制)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漪(yǐ)沦 翡(fěi)翠 残羹(gēng)
B、方遒(qiú) 发酵(jiào) 罗绮(qǐ)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慰藉(jiè) 深邃(suì)
镶嵌(qi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睿智(ruì)
隽永(juàn)
纵横捭阖(bì)
B、 掣肘(chè) 泥淖(nào) 鞭辟入理(pì)
C、 气馁(něi) 星宿(xiù)
疾风劲草(jìn)
D、 颔首(hàn) 对峙(zhì) 溘然长逝(h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宿愿 纷繁芜杂 沮咒 音容笑貌
B、吝涩 礼上往来 孱头 勃然大怒
C、顷诉 残羹冷灸 自栩 冠冕堂皇
D、贮立 临风殒泪 凭吊 豁然开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你的心是小小的窗非紧掩。
C、决不像攀沿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D、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5、下列句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山势高峻)
②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③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④跫音不响。(跫音:天籁之音)
⑤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以……为粪土)
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溯:水漫出来)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 笑,叹为观止。
B、 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C、 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只是现实的萧瑟之情,他也还能从怀旧的回忆中得到某些感情的缓解与_______——他梦里还能“一晌贪欢”呢!
②鲁迅曾相信过达尔文的学说,但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警醒,他痛苦但清醒地认识到,有些青年是会变坏,________成猴子、成虫豸的。
③豪华的大厅里灯红酒绿,一片乌烟瘴气,我实在无心再呆下去,于是_______上卫生间,离开了那里——刚走出大门,不禁长舒一口气。
A、排揎 退化 借故 B、排遣
蜕化 借故
C、排揎 蜕化 借口
D、排遣
退化 借口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B、他站在病床前聆听老人的遗言,向老人表示,一定要实现老人交给他办的两件事情。
C、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年龄段者伸出魔爪。
D、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有理想抱负,是否刻苦努力,还要看机遇与环境怎样。
9、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
A、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D、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10、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1、下面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
A、《再别康桥》——新诗——徐志摩——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
B、《致大海》——抒情诗——普希金——前苏联浪漫主义诗人
C、《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诗——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
D、《祖国》——政治抒情诗——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
12、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13、对卞之琳的《断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行中的“你”是欣赏风景的主体,风景是客体。作者在第二行中做了一个快速的转换——“你”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被楼上的一个“看风景的人”在看着。
B、第三、四行诗给第一、二行诗以情趣的补充。“明月”“窗子”“梦”这些非常情调化的意象,用“装饰”一词连接起来,使全诗在意和境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C、这首诗的主旨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是风景;这种相对是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短短的四句诗,包含了一个深奥的哲学道理。
D、这是一首四行诗,四行诗在句式上不很讲究。本诗句式长短不一,句与句之间不紧密相连,但在思维上确实有严密的连贯性。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14—16题。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4、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 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 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5、对这首诗情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C、 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 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16、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 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阅读藏克家的《老黄牛》,完成17—20题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17、“韶光”和“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解释,选出与诗中意思吻合的一项 ( )
韶光:①美丽的春光 ②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奋: ①鼓起劲来 ②摇动;举起
A、①① B、②② C、①② D、②①
18、选出对这首诗的体裁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古典诗歌 B、现代诗歌 C、七言绝句 D、旧体诗
19、“老黄牛”这一形象最感人的一点是什么?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贵在认真 B、贵在耐劳 C、贵在惜时 D、贵在自觉
20、请选出对“老牛亦解韶光贵”理解得较好的一项( )
A、“老黄牛”知道春光易逝,不能误了农时。
B、“老黄牛”知道春耕重要,不敢有一丝怠慢。
C、“老黄牛’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D、“老黄牛”自知服役的时间不多了,要贡献余力。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完成21—24题(12分)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2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2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2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25—28(18分)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 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地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剑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25、填空: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 ;
;不必带书。(2分)
26、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答:
。
27、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6分)
答:
。
2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意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答:【 】【 】
四、默写(任选4题来做,共4分)
29、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30、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31、 , ,万类霜天竞自由。
32、山重水复疑无路, 。
33、与朋友交, 。
五、语言表达(6分)
34、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出最恰当的句子。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或其他事物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爱心是 。
35、“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