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4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
(二)名词作状语
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如:
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赤壁之战》)
“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
①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
① 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向西”。
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外”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在外”。
3. 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的频率,“日”“月”“岁”可译为“每天”“每月”“每年”或“天天”“月月”“年年”。
如:
日削月割。(《六国论》)
作状语的“日”译为“每日”,“月”译为“每月”
(2)表示情况在加深发展,“日”可译为“一天天”“一天一天”“一天比一天”。
如:
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
作状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对译,这个动词既与原有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有关,又能恰当支配句中的宾语。
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用作动词,译为“偏爱”。
2. 用一个状动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状语,在它后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远”用作动词,译为“远离”。
3. 用一个动补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补语,在它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明”用作动词,译为“照明”。
(四)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动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动词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入”是动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状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瑜等率轻锐续其后。(《赤壁之战》)
“轻锐”用作名词,译为“轻装精锐的部队”。
(六)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时,也有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可用“使(让)+宾+动”的形式来对译。
如:
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是使动用法,“归之”译为“让他回国”。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一般可用“使+宾+形”的形式对译。
如: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促织》)
“昂”是使动用法,译为“抬高”。
3.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一般可用“使+宾+为+名”的形式对译。
如:
齐宣王欲将孙膑。(《孙膑》)
“将”是使动用法,“将孙膑”译为“让孙膑做主将”。
(七)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主要是指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样的形容词和名词都用作动词。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可用“以+宾+为+形”“认为+宾+形”的形式对译。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是意动用法,“美我”译为“以我为美”或“认为我美”。
2.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成(当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一般可用“以+宾+为+名”的形式对译。
如: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边邑)是意动用法,“鄙远”译为“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①,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②,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逆流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① 帐:讲坛。 ② 湮:沉落。 ③ 颠:疯。 ④ 坎:洞。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pǐ倒塌)
B. 棹数小舟(zhuó 划船)
C. 不亦颠乎(diān颠倒,即本末倒置)
D. 遂反溯逆流上矣。(sù逆水流而上)
2. 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② 遂反溯逆流上矣
③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④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山门:指寺院的大门)
B. 顺流下矣(顺流:顺着流水,即河水)
C. 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物理学)
D. 是非木柿(木柿:木片)
4. 下列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 阅十余岁 ② 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A. ① 经历了十多年。
② 抛入铁耙,找了十多里没发现沉入河中的痕迹。
B. ① 经历了十多年。
② 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C. ① 观察了十多年。
② 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D. ① 观察了十多年。
② 抛入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发现石兽的痕迹。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于是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 老河兵看问题全面正确,理学家等人看问题较为片面。所以本文告诉我们实践很重要。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樊宏,南阳湖阳人也,世祖(刘秀)之舅。父重,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所无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间。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会汉兵日盛,遂得免脱。更始立,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木。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节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
注:① 寿张:光武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善农稼,好货殖 货殖:经营农商。
B. 课役童隶 课役:督促役使。
C. 诸子从敕 从敕:从命。
D. 不求苟进 苟进:以不正当手段求进。
2. 下列句中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的一项是( )
A. 常若公家 B. 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
C. 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 D. 毁削草本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指代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其营理产业 指代樊宏。
B. 各得其宜 指代童隶。
C. 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指代何氏兄弟。
D. 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 指代樊重。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 )
① 世善农稼,好贷殖
② 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间
③ 遗令焚削文契
④ 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
⑤ 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⑥ 及病因,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⑦ 愿还寿张,食小乡亭
A. ①③⑦ B. ②⑤⑦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5. 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的善于经营、上下的戮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赡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临终时烧了所有的借据。
B. 樊宏的高尚志行体现在王莽末年,义军纷纷起事时,能善待赤眉军,并能舍弃亲情,留在赤眉军中。
C. 樊宏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常以前车之鉴来告诫子弟,要谦恭谨慎,富而不骄,贵而不傲。
D. 樊宏在重病中还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所以请求皇帝收回寿张,更换小乡亭作为子孙的食邑。皇帝终究没有答应。
【试题答案】
一.1. B 2. A 3. C 4. B 5. D
二. 1. A 2. B 3. A 4. B 5. B